“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干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杨柳吐芽的季节,吟诵着清代文人的诗句,记者漫步在锡城的新村小区、滨河绿地,聆听老渔民的真情诉说,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老渔民的幸福生活
家住荣巷街道的沈仲伦老人见证了梁溪河的变迁。河畔新建的蠡溪苑,距沈老先生的家只有几分钟的步行路程。他像以往喜欢到鱼塘边走走一样,每天都要到这个小公园与老邻居聊聊天。
老人从事养鱼50年,现已八旬高龄。老先生回忆,梁溪河边的每个生产队都有大片的鱼塘,为了提高养鱼产量,曾推行“肥水养鱼”,在村里养猪养鸡,利用动物的粪便使河水富化。但因鱼塘水与河水经常要进行互换,梁溪河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上世纪90年代起,鱼塘开始逐步减少。2000年,梁溪河两岸实行全面截污,此前又关闭了46家养猪场,使水质明显得到好转。“五年前,梁溪河全面整治,河岸上建起了成片的绿化带,沿河居民生活变化就更大了。”沈老先生乐呵呵地说,“想不到,我们这些老渔民现在整天生活在花园里。”
梁溪河两岸自古就是无锡著名的渔业基地,沈家的变迁也是沿河居民生活变迁的写照。
七公里的绿色锦带
“梁溪河是无锡的母亲河,经过多年综合整治,现在已成一条水清岸绿的都市水上风光带。”设在蠡溪桥畔的梁溪河整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指着一幅长图告诉记者:“梁溪河两岸有条7公里长、宽在20米至上百米不等的景观绿化带,它像一条锦带串起了一颗颗绿色的明珠。”
2004年7月,梁溪河整治工程正式开工。整治拆除了两岸破旧的违章建筑,搬迁了部分工厂企业,清理了垃圾堆场,对破损坍塌的驳岸进行了拆除重建,沿岸种植了成片的树木。
“穿越历史人文,回归自然生态”,梁溪河整治实施生态修复,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挖掘、保护和展现了沿河的历史文化内涵,重塑母亲河优美的形象,共建绿化景观面积130公顷。
漫步梁溪河两岸,驳岸码头、栏杆小道、花草树木,处处是风景。绿树丛中,有展示原始人类早期生活场景的仙蠡墩遗址公园,有保留渔家风情的渔趣园,有野趣横生的梁湖生态园……美轮美奂的沿岸风光、交相辉映的水波灯影,成为锡城一幅动人的“水上画卷”。
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市园林局绿化处负责人介绍,根据“十一五”绿色无锡规划,到2010年无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结合无锡地域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基础,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景观防护林体系。届时,将形成以太湖为中心、五级以上航道为骨干的河道防护林体系;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县镇(乡)级道路为主要廊道的公路景观林带体系;完善和形成以防护林为主要内容的市际隔离带;以丘陵山地为主体的生态公益林体系。
绿化处负责人说:“眼下,就在太湖沿岸纵深200米处,宜兴市、滨湖区、新区和太湖新城,沿湖生态修复施工正如火如荼建设中。”生态园林城市的蓝图,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生态绿城福荫千家万户
发布于:2009-03-12 13:47 来源:无锡交通台
相关新闻:
- · 武隆:建三峡库区天然生态四大家鱼良种场
- · 2011年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举行
- · 利津唱响高效生态渔歌
- · 湖北京山县着力打造全国生态龟鳖养殖第一县
- · 湖北省京山县全面启动精养鱼池改造工程
- · 潍坊:年底前,23条河里能养鱼
24小时新农网新闻排行:
- 人社部:中国仍需转移逾1.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点击:200
- 北京延庆昨日出现降雪 气象局称属正常点击:195
- 循环经济之于甘肃点击:195
- 新疆:风灾可能致吐鲁番葡萄大幅减产点击:194
- 英国神奇兔子催眠师几秒钟让兔子睡着点击:194
-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将城乡统一点击:192
返回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