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类疾病的预防(4)
发布时间:2014-09-10 来源:云南省洱源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摘要:体内鱼病的药物预防一般采用口服法。由于不能强迫鱼来吃药,所以只能将药拌在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目前普遍应用的是磺胺胍(又称磺胺脒)药粉制成的药饵,主要用于预防细菌性肠炎� 8莶萦愫颓嘤愕牟煌靶裕话
体内鱼病的药物预防一般采用口服法。由于不能强迫鱼来吃药,所以只能将药拌在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目前普遍应用的是磺胺胍(又称磺胺脒)药粉制成的药饵,主要用于预防细菌性肠炎病。根据草鱼和青鱼的不同习性,一般将药饵制成浮性药饵和沉性药饵两种。
一是浮性药饵的配制:其用量配比为2.5― 5克 磺胺胍粉拌和米糠或麸皮 500克 。用热水调和,捏成软硬适度的块状,压成药条或切成小锭,凉干备用。没有榆树粉作粘合剂时,可用红薯粉或面粉代替。做好的药饵要求能浮在静水面上面4小时左右,在有鱼游动的水中能漂浮2―3小时左右,有利于鱼的取食。近年来有些单位用嫩草切成鱼种适口的小段,拌上有磺胺胍的面糊,凉干后投喂,可达到同样效果。
二是沉性药饵的配制:按以上同样的药量加 500克 菜饼粉或豆饼粉及 100克 榆树粉配制而成。用热水调和,捏成软硬适度的块状,压成药条或切成小锭,凉干备用。
制好的两种药饵都应在干燥处保存,以免发霉变质。
药饵的投放时间,以肠炎病流行前半月或一个月开始投喂药饵为宜。为使每尾鱼都能吃到药饵,草鱼池每次投喂药饵时,不必再投其他饵料;青鱼池则在投喂药饵前,其饵料的投喂量比平时减少40%―50%左右,待快吃完时再投药饵,这样既保证青鱼吃够,又保证吃到药饵。
用商品颗粒饵料制备药饵:对投喂商品颗粒饵料的鱼类进行鱼病防治时,针对预防疾病和种类,选择针对性药物按吃食鱼体重确定用药量,然后用水溶化,并搅拌喷洒在饵料上,使其均匀地吸附,凉干后使用。防治实践表明,用药饵投喂鱼类,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二、免疫预防
免疫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对病原体产生抵抗力,而不受其感染。免疫和种类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即天然免疫和后天免疫。天然免疫又有种免疫、族免疫及个体免疫之分。种免疫是因种而异。因为动物的体温、食物、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组织反应、血液内所含天然抗体的数量和种类不同所致。同种动物中又因族别的不同而免疫性亦有所不同,这也是由于遗传性及生活习性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此外,动物的性别、年龄、内分泌、身体结构、营养状况、环境因素的差异,又使同一种类的个体间产生不同和免疫力。例如草、青鱼患细菌性肠炎时,同池的白鲢鱼不发病,或者发病的草、青鱼中,也有一部分鱼不发病。后天免疫又可分为自动免疫及被动免疫两类。后天自动免疫是在天然情况下,患病的鱼体内产生抗体,获得对该病的免疫能力或用人工方法注射菌苗、疫苗或类毒素产生抗体而得到的免疫力。后天被动免疫则是母体的免疫物质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或用人工方法注射同种或异种动物免疫血清,从而激活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一)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
1.疫苗制备:取具有明显出血症状的病鱼肝、脾、肾和肌肉组织,称重、剪碎,按 1克 组织加0.65%生理盐水稀释成1:10或1:100的浓度进行匀浆或捣碎。再用转速为3000转每分的离心机离心30分钟,取其上清液。按每毫升病毒悬液加入青霉素800单位和链霉素800单位。如果青、链霉素每瓶100万单位,可同溶于100毫升的无菌水中,每毫升就含有青链霉素各1万单位。制500毫升的疫苗,蛤需加上述青链霉素水溶液40毫升,即达到其含量要求。最后加入10%福尔马林,使最终浓度为0.1%(即100毫升的病毒悬液加10%福尔马林0.1毫升)。摇匀后放入32度恒温水浴中灭活72小时。在灭活过程中,每天要摇动2次以上。灭活后,取样作安全和效力试验。疫苗制成后,置于4― 8℃ 冰箱中保存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