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链球菌病大爆发养殖模式差是根源?(2)
发布时间:2012-11-06 来源:食品商务网
摘要: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病防处副处长李清认为,病原才是主因,据她了解,日本的养殖模式非常先进,基本不存在我国的密度大、鱼猪混养等弊病,但照样爆发过链球菌� � 福建淡水水产研究室研究员樊海平忧心忡忡地表示,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病防处副处长李清认为,病原才是主因,据她了解,日本的养殖模式非常先进,基本不存在我国的密度大、鱼猪混养等弊病,但照样爆发过链球菌病。
福建淡水水产研究室研究员樊海平忧心忡忡地表示,目前急需要搞清楚,链球菌病是否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如果该病由亲本向后代遗传,那么麻烦大了,即使改善养殖模式也毫无用处,必须从育苗的源头上做起。
3、破解不易:疫苗尚处于实验中
不少专家谈到,疫苗能发挥积极作用,而目前我国尚无商业化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
据悉,国外已有英特威公司生产的疫苗,但未被批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多家机构如中山大学、广西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福建淡水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等都在积极研制疫苗,但成果都还未通过有关审批程序,很难在近期大面积投入使用。
中山大学李安兴教授透露,他从2004年底即开始研究罗非鱼链球菌病,目前疫苗的实验室部分已经全部完成,如果走正常审批程序,可能要两年以后才能上市。他呼吁,在目前产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政府可以考虑对疫苗审批施行绿色通道。
广东海洋大学的简纪常教授也在研究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他也发出了相同呼吁:“我们有很好的水产疫苗,就是不能买卖。”
有论者认为,出于安全考虑,这些专家们的建议也许很难得到认可。
农业部渔业局养殖处调研员陈家勇分析,水产疫苗与畜禽疫苗一样,涉及到生物安全,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一般不会允许走绿色通道。除非国家认定情况非常严峻,才可能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罗非鱼产业面临的形势显然不容乐观。一位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感到相当困惑,他大声询问,既然高温很容易引发链球菌病,明年是早春,升温很快,明年还会再度爆发吗?没有人回答。
4、专家支招各种防治方案
研讨会上,专家们谈到的原因大同小异,也提出了各种防控方案。记者发现,尽管专家们大多认为从长远来讲该病可以防控。但多数方案在可操作性上都被否定了,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它似乎是一道难题。也许杨先乐教授的说法不无道理,“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攻克很难一蹴而就,除非国家像针对甲流一样大规模投入。”
方案一:清塘、晒塘
有不少专家指出,养殖户从未定期晒塘和清理淤泥,这为病菌积累和疾病爆发形成条件。
不过,李安兴教授据他的经验指出,一旦链球菌病爆发,彻底晒塘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当年不要想赚钱了,第二年也仍然会发病。因此这种方法只能预防不能整治。
方案二:轮养
李安兴教授称,2005年来,他在白云区指导一名养殖户采取轮流养殖的方式控制链球菌病,效果不错。即当年养罗非鱼,第二年养四大家鱼,第三年再养罗非鱼……这是利用四大家鱼对链球菌病不敏感的特性。
方案三:抗生素
据介绍,目前,部分抗生素药物对链球菌病比较有效。
但专家普遍不赞成这一方式。多位教授指出,比较有效的抗生素往往是危害食品安全的药物,甚至是禁用药物。推广这一方案很容易造成乱用药,从而对食品出口产生巨大影响。因为养殖户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可能不会遵守停药期,形成药残。
方案四: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