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越冬措施
时间:2009-08-26 14:4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一、鱼类越冬期死亡原因 1.越冬鱼塘环境差,严重缺氧造成死亡 首先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淤,淤泥厚积,配套塘头猪鸭场的猪鸭屎落塘,鱼类(种)高密度养殖,高投饲,高排泄,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大;其次是有的村边塘、圩镇塘,村民居住密集,生活污水和附近工厂废水排放落
一、鱼类越冬期死亡原因
1.越冬鱼塘环境差,严重缺氧造成死亡
首先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淤,淤泥厚积,配套塘头猪鸭场的猪鸭屎落塘,鱼类(种)高密度养殖,高投饲,高排泄,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大;其次是有的村边塘、圩镇塘,村民居住密集,生活污水和附近工厂废水排放落塘,大量耗氧而引起溶氧不足;再者水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超标,亦可引起鱼类(种)中毒死亡;四是鱼塘渗漏大,保水性差,缺少新鲜水源补充,塘小水浅缺氧,鱼类活动空间窄;五是新挖塘、瘦水塘不肥,缺少丰富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产氧量抵不上耗氧量,鱼类缺氧浮头染病死亡。
2.鱼种过密过小引起死亡
鱼种大小不均,加上投喂不当,弱肉强食,造成鱼种规格太小,体质越来越差,体内积贮的脂肪等营养物质能量少,难以在漫长的越冬期间维持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因身体衰弱而死亡。
3.鱼体受伤染病死亡
在拉网上市或拼塘时操作不佳,造成鱼体鳞片、鳍条、鳃丝擦伤脱鳞,使得病菌入侵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间也容易死亡。
4.管理不善引起死亡
在越冬期间,养鱼户认为鱼类不吃或少吃饲料,而放松管理,不及时查看水质(当水体含氧量降到3毫克/升时,鱼类感到不安;溶氧量为1毫克/升时,鱼类呼吸困难,大量浮头死亡;溶氧量最好控制在5毫克/升为安全系数)、水体肥瘦老化及鱼类活动情况,或已发现鱼体不好的苗头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拖延时日造成鱼体衰弱死亡。越冬塘渗漏水,塘小水浅冰雪过厚造成池水缺氧,亦会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二、预防补救方法
1.树立“以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思想
水产养殖动物的发病机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恶劣的养殖环境(包括气候反常);二是水产动物体质弱,抗病能力下降;三是致病的病原体存在,三者缺一不可。依据这三个原则,我们若能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即可使养殖品种安全过冬。因此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健康生态的养殖管理模式,才能达到减少或控制越冬鱼类的疫病,减少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来年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2.改造越冬养殖环境
选好越冬池塘,清塘消毒,培肥水质。越冬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种成活率和成鱼生长增产。选塘条件如下:背风向阳,保水性好,水源充足,灌排方便,鱼种塘3亩~5亩,成鱼塘5亩~10亩,水深2米~3米(北方的池塘结冰后水位也要保持在2米左右)。有条件的可选择有温泉水的池塘,对保护热带、亚热带鱼类安全过冬最为有利。应将过多的淤泥清除,作为农作物和果木的有机肥料,修补渗漏,清平塘底,保留淤泥20厘米即可,并进行阳光曝晒,耙松底泥,充分氧化。然后灌水入塘80厘米~100厘米,亩放生石灰150公斤和茶麸50公斤(浸水24小时后连渣带水均匀泼洒落塘),生石灰中和酸性,提高pH值,改良水质底质,释放营养素,杀灭野杂鱼、寄生虫和病原体。茶麸除了杀灭野杂鱼之外,还起到培肥水质的作用(培育丰富浮游植物,有利于光合作用造氧),药性过后,茶麸也是鱼类喜欢吃食的营养饵料。一星期后将越冬塘水位加深到1.5米~2米,亩施发过酵的有机肥500公斤(或尿素5公斤、磷肥3公斤)培肥水质,使鱼种(或拼塘后不能上市的成鱼)落塘后即可摄食丰富的饵料。
3.提高鱼类(种)机体的越冬抗寒免疫力
大规格鱼种体质健壮、肥满膘壮、耐寒耐低氧、抗感染能力强。据笔者多年实践,在同等条件下,一般尾长12厘米以上的鱼种越冬后成活率可达90%,而尾长5厘米~6厘米的鱼种越冬成活率为50%~60%。由此可见,在每年的秋季鱼类大量摄食,积存脂肪能量以供越冬消耗,故要多投喂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饲料(如农副产品的下脚料、花生麸、豆饼、麦皮、玉糠和适量的新鲜青菜叶、青草叶),把鱼类(种)育肥育壮。适时投放就是要掌握好投放时间,投放太早,水温高,鱼类活动频繁,耗氧、耗体能较大,拉网擦伤也易感染赤皮烂鳃等病症;投放太晚,天气寒冷,拉网刮鱼同样损伤鱼体表易感染水霉病,亦会造成大批量死亡。因此,一般选择在11月中旬水温在12℃~15℃时进行拼塘养鱼(这时鱼类活动减弱,鳞片紧凑,拉网不易擦伤染病)。鱼类(种苗)放养,有单品种养殖、多品种混养,所以要分品种、分规格、分食性。如以培育滤食性鲢鳙鱼为主的可使养殖鱼占70%,搭配20%的草鱼、10%的底层杂食性鱼类(单品种的罗非鱼或土鲮鱼等),反之则一样。如果是养殖底层鱼类(罗非鱼、土鲮鱼、鲤、鲫等),则不要混养,因为这些鱼类食性和居住水层大同小异,容易造成抢食,大鱼欺负小鱼,造成弱小者先死亡。建议单塘养殖单一品种以同一规格鱼类为主,如土鲮鱼(种)占70%、鲢鳙鱼占20%、草鱼占10%可充分利用鱼类食物链,共生互利,健康养殖。放养太密,饲料不足发生争吃,鱼类生长大小不一,活动空间小,水位下降,易缺氧死亡;太疏,则浪费水体空间。一般亩放10厘米以上鱼种3万尾~4万尾,无水源补充者则亩放1万尾或者更少些。如果是成鱼塘养殖,一般亩放300公斤不能上市的成鱼,也可捕捞多少放回多少,捕什么放什么,保持鱼量相对稳定,有利增产增收。还要根据养殖技术、饲料、水源、品种、规格、密度等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不能照搬照套。在中午2时~3时、无风,光照、水温正常时进行放养。放养前先进行检疫,用4%~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消毒十几分钟后落塘养殖。
4.加强越冬管理
做好水质管理
要常巡塘,早、中、晚观察水色变化,使池水做到“肥、活、嫩、爽”,定期(10天~15天)灌注新水,排放老水。如发现水质变色、浑浊、变黑、有腥臭味,表明水质变坏,需要及时更换新水;如发现冰眼处有鱼群集中活动,需要及时破冰并加注新水或采取其他方法增氧。冰封的塘面在下雪后要清扫积雪,改善光照条件,增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生产更多的氧气。投饲喂养要做到相对合理化,既要保证鱼类(种)吃饱,又要兼顾养殖环境不受污染和节约成本,所以必须进行科学投饲。隔1天~2天按1%~1.5%在上午10时投喂一次,坚持少量多次,水温低于15℃时少投,低于8℃时不投;风和日暖时多投喂,大风暴雨气压低时不投喂;浮头时不投喂,水质好时多投喂,水质恶化不投喂。投喂饲料要营养合理全面,避免单打一,添加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效果更佳。
做好鱼病防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养殖过程中,常使用一些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及微生物制剂等,配合活菌使用效果更好,水质更佳。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杀虫,切断病原体的横向传播,最好使用对鱼类无刺激性、无残毒的消毒剂(如漂白粉、食盐、生石灰、鱼菌净、鱼菌清等及中草药物),定期投喂药饵,增强鱼类体质,提高抗病御寒越冬能力。越冬鱼池应保持安静,防止禽畜落塘引起鱼类不安。
做好防寒防冻
鱼类虽是变温动物,但当水温降到1℃~0℃时,温水性鱼类一般进入麻痹状;水温降到0.5℃以下时,鱼类就会立即死亡。由于地热关系,越冬鱼塘水温一般在4℃左右,常规品种“四大家鱼”等鱼体表也会大面积冻伤感染水霉、细菌等疾病而死亡;而热带、亚热带鱼类在水温6℃~10℃也会大批死亡,在12℃~18℃冻伤得水霉病亦会大批死亡。因此,越冬鱼塘应尽量加深水位到3米,也可在鱼塘背风向阳处水深的地方搭防霜棚60平方米~80平方米,可用竹杆夹着10厘米~13厘米厚的稻草或尼龙编织布盖在离水面20厘米处,或在塘基四周堆上平时准备好的草皮泥、稻草,注意气象预报,一旦寒潮来临,就点着草皮泥,禾草薰烟,以有效溶化塘面霜水,保护池塘水温。
1.越冬鱼塘环境差,严重缺氧造成死亡
首先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淤,淤泥厚积,配套塘头猪鸭场的猪鸭屎落塘,鱼类(种)高密度养殖,高投饲,高排泄,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大;其次是有的村边塘、圩镇塘,村民居住密集,生活污水和附近工厂废水排放落塘,大量耗氧而引起溶氧不足;再者水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超标,亦可引起鱼类(种)中毒死亡;四是鱼塘渗漏大,保水性差,缺少新鲜水源补充,塘小水浅缺氧,鱼类活动空间窄;五是新挖塘、瘦水塘不肥,缺少丰富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产氧量抵不上耗氧量,鱼类缺氧浮头染病死亡。
2.鱼种过密过小引起死亡
鱼种大小不均,加上投喂不当,弱肉强食,造成鱼种规格太小,体质越来越差,体内积贮的脂肪等营养物质能量少,难以在漫长的越冬期间维持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因身体衰弱而死亡。
3.鱼体受伤染病死亡
在拉网上市或拼塘时操作不佳,造成鱼体鳞片、鳍条、鳃丝擦伤脱鳞,使得病菌入侵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间也容易死亡。
4.管理不善引起死亡
在越冬期间,养鱼户认为鱼类不吃或少吃饲料,而放松管理,不及时查看水质(当水体含氧量降到3毫克/升时,鱼类感到不安;溶氧量为1毫克/升时,鱼类呼吸困难,大量浮头死亡;溶氧量最好控制在5毫克/升为安全系数)、水体肥瘦老化及鱼类活动情况,或已发现鱼体不好的苗头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拖延时日造成鱼体衰弱死亡。越冬塘渗漏水,塘小水浅冰雪过厚造成池水缺氧,亦会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二、预防补救方法
1.树立“以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思想
水产养殖动物的发病机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恶劣的养殖环境(包括气候反常);二是水产动物体质弱,抗病能力下降;三是致病的病原体存在,三者缺一不可。依据这三个原则,我们若能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即可使养殖品种安全过冬。因此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健康生态的养殖管理模式,才能达到减少或控制越冬鱼类的疫病,减少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来年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2.改造越冬养殖环境
选好越冬池塘,清塘消毒,培肥水质。越冬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种成活率和成鱼生长增产。选塘条件如下:背风向阳,保水性好,水源充足,灌排方便,鱼种塘3亩~5亩,成鱼塘5亩~10亩,水深2米~3米(北方的池塘结冰后水位也要保持在2米左右)。有条件的可选择有温泉水的池塘,对保护热带、亚热带鱼类安全过冬最为有利。应将过多的淤泥清除,作为农作物和果木的有机肥料,修补渗漏,清平塘底,保留淤泥20厘米即可,并进行阳光曝晒,耙松底泥,充分氧化。然后灌水入塘80厘米~100厘米,亩放生石灰150公斤和茶麸50公斤(浸水24小时后连渣带水均匀泼洒落塘),生石灰中和酸性,提高pH值,改良水质底质,释放营养素,杀灭野杂鱼、寄生虫和病原体。茶麸除了杀灭野杂鱼之外,还起到培肥水质的作用(培育丰富浮游植物,有利于光合作用造氧),药性过后,茶麸也是鱼类喜欢吃食的营养饵料。一星期后将越冬塘水位加深到1.5米~2米,亩施发过酵的有机肥500公斤(或尿素5公斤、磷肥3公斤)培肥水质,使鱼种(或拼塘后不能上市的成鱼)落塘后即可摄食丰富的饵料。
3.提高鱼类(种)机体的越冬抗寒免疫力
大规格鱼种体质健壮、肥满膘壮、耐寒耐低氧、抗感染能力强。据笔者多年实践,在同等条件下,一般尾长12厘米以上的鱼种越冬后成活率可达90%,而尾长5厘米~6厘米的鱼种越冬成活率为50%~60%。由此可见,在每年的秋季鱼类大量摄食,积存脂肪能量以供越冬消耗,故要多投喂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饲料(如农副产品的下脚料、花生麸、豆饼、麦皮、玉糠和适量的新鲜青菜叶、青草叶),把鱼类(种)育肥育壮。适时投放就是要掌握好投放时间,投放太早,水温高,鱼类活动频繁,耗氧、耗体能较大,拉网擦伤也易感染赤皮烂鳃等病症;投放太晚,天气寒冷,拉网刮鱼同样损伤鱼体表易感染水霉病,亦会造成大批量死亡。因此,一般选择在11月中旬水温在12℃~15℃时进行拼塘养鱼(这时鱼类活动减弱,鳞片紧凑,拉网不易擦伤染病)。鱼类(种苗)放养,有单品种养殖、多品种混养,所以要分品种、分规格、分食性。如以培育滤食性鲢鳙鱼为主的可使养殖鱼占70%,搭配20%的草鱼、10%的底层杂食性鱼类(单品种的罗非鱼或土鲮鱼等),反之则一样。如果是养殖底层鱼类(罗非鱼、土鲮鱼、鲤、鲫等),则不要混养,因为这些鱼类食性和居住水层大同小异,容易造成抢食,大鱼欺负小鱼,造成弱小者先死亡。建议单塘养殖单一品种以同一规格鱼类为主,如土鲮鱼(种)占70%、鲢鳙鱼占20%、草鱼占10%可充分利用鱼类食物链,共生互利,健康养殖。放养太密,饲料不足发生争吃,鱼类生长大小不一,活动空间小,水位下降,易缺氧死亡;太疏,则浪费水体空间。一般亩放10厘米以上鱼种3万尾~4万尾,无水源补充者则亩放1万尾或者更少些。如果是成鱼塘养殖,一般亩放300公斤不能上市的成鱼,也可捕捞多少放回多少,捕什么放什么,保持鱼量相对稳定,有利增产增收。还要根据养殖技术、饲料、水源、品种、规格、密度等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不能照搬照套。在中午2时~3时、无风,光照、水温正常时进行放养。放养前先进行检疫,用4%~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消毒十几分钟后落塘养殖。
4.加强越冬管理
做好水质管理
要常巡塘,早、中、晚观察水色变化,使池水做到“肥、活、嫩、爽”,定期(10天~15天)灌注新水,排放老水。如发现水质变色、浑浊、变黑、有腥臭味,表明水质变坏,需要及时更换新水;如发现冰眼处有鱼群集中活动,需要及时破冰并加注新水或采取其他方法增氧。冰封的塘面在下雪后要清扫积雪,改善光照条件,增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生产更多的氧气。投饲喂养要做到相对合理化,既要保证鱼类(种)吃饱,又要兼顾养殖环境不受污染和节约成本,所以必须进行科学投饲。隔1天~2天按1%~1.5%在上午10时投喂一次,坚持少量多次,水温低于15℃时少投,低于8℃时不投;风和日暖时多投喂,大风暴雨气压低时不投喂;浮头时不投喂,水质好时多投喂,水质恶化不投喂。投喂饲料要营养合理全面,避免单打一,添加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效果更佳。
做好鱼病防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养殖过程中,常使用一些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及微生物制剂等,配合活菌使用效果更好,水质更佳。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杀虫,切断病原体的横向传播,最好使用对鱼类无刺激性、无残毒的消毒剂(如漂白粉、食盐、生石灰、鱼菌净、鱼菌清等及中草药物),定期投喂药饵,增强鱼类体质,提高抗病御寒越冬能力。越冬鱼池应保持安静,防止禽畜落塘引起鱼类不安。
做好防寒防冻
鱼类虽是变温动物,但当水温降到1℃~0℃时,温水性鱼类一般进入麻痹状;水温降到0.5℃以下时,鱼类就会立即死亡。由于地热关系,越冬鱼塘水温一般在4℃左右,常规品种“四大家鱼”等鱼体表也会大面积冻伤感染水霉、细菌等疾病而死亡;而热带、亚热带鱼类在水温6℃~10℃也会大批死亡,在12℃~18℃冻伤得水霉病亦会大批死亡。因此,越冬鱼塘应尽量加深水位到3米,也可在鱼塘背风向阳处水深的地方搭防霜棚60平方米~80平方米,可用竹杆夹着10厘米~13厘米厚的稻草或尼龙编织布盖在离水面20厘米处,或在塘基四周堆上平时准备好的草皮泥、稻草,注意气象预报,一旦寒潮来临,就点着草皮泥,禾草薰烟,以有效溶化塘面霜水,保护池塘水温。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 2.池塘养鱼的混养
- 3.锦鲤 系大型的常温观赏鱼
- 4.控制鱼类性别的方法
- 5.金鱼烂嘴该怎么办?
- 6.鱼和海南沼虾是否可以混养
- 7.乌鳢无公害高密度池塘的专养技术
- 8.六月渔事怎么管理
- 9.关于小丑鱼混养的问题
- 10.养金鱼用水
- 11.鱼、虾、蟹秋季如何抓膘
- 12.金鱼夏秋季的饲养管理
- 13.亲鱼春季强化培育
- 14.一年两季鱼塘管理技术
- 15.南方雨雪冰冻灾后渔业重建措施
- 16.庭院甲鱼养殖技术
- 17.高产鱼塘应具备哪些条件
- 18.做鱼技巧三则
- 19.亲鱼越冬技术
- 20.肉食性鱼类复合添加剂配方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cctv致富经:亿万财富来自
- 2.孙叙江的鲟鱼致富路
- 3.致富不忘本 教给乡亲“养
- 4.cctv致富经:性别能够变 每
- 5.养鱼状元--金兆坤
- 6.cctv致富经:捕大留小水中
- 7.一株台湾龙须菜带富福建东
- 8.小小弹涂鱼 引领致富路
- 9.山东汉子勇闯观赏鱼养殖致
- 10.cctv致富经:黄宏科藏着一
- 11.庭院养殖金鱼赚大钱
- 12.锦鲤老养殖户陈忠汉碉楼旁
- 13.李瑞伟养殖“罗非鱼” 成
- 14.隆有新:富“鱼”路上的坚
- 15.种泥鳅养殖户肖昌友
- 16.脆肉鲩养殖大户梁伟浩
- 17.cctv致富经:流动的渔场
- 18.cctv致富经:大起大落只因
- 19.余鹏:养鳖发家的专业户
- 20.王同波:勇闯观赏鱼养殖致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