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pelteo bagrus fulvdrace (richardson),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该鱼分布广、产量大、肉质嫩、少细刺、含脂肪多、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一、 分类地位及分布
黄颡鱼属鲶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黄颡鱼的种类较多,有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盎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
黄颡鱼除西南、西北和少数地区外,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具有一定的天然产量。但目前资源呈下降趋势。
二、 形态特征
黄颡鱼体长,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背鳍条ii,6~7;臀鳍条19~23;鳃耙外侧14~16;脊椎骨36~38。
背鳍不分支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硬刺较发达,且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后缘具7~17枚粗锯齿。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与臀鳍相对,尾鳍深叉形。
三、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二)食性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
(三) 年龄与生长
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300g。在自然大水域1龄鱼可长到体长56mm,体重5.7g。2龄鱼可长到体长98.3mm,体重20.6g。3龄鱼可长到135.5mm,体重36.1g。4龄鱼可长到160.1mm,体重58.2g。5龄鱼可长到177.7mm,体重81.3g。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mm。
四、 繁殖
黄颡鱼2~4冬龄达性成熟(约3龄以上),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为11.7cm,雄鱼为14.8cm。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面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在南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是产卵较晚的鱼类之一。要求水温在20~30℃。产卵活动于夜间进行,当天气由晴转为阴雨,即可产卵。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的习性。产卵时亲鱼选择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水深8~10cm,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摇动。建造鱼巢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几十个成群的,相隔不远形成穴群。每个穴径约为15cm,深为10cm,产卵受精于穴内。雄鱼于穴口保护鱼卵孵化。当其它鱼接近穴口时,雄鱼猛扑向入侵者,驱逐入侵之鱼。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辅助卵孵化。守护到仔鱼能自行游动为止(7~8天)。此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雌鱼产完卵后离巢觅食。黄颡鱼怀卵量为1086~4469粒,成熟卵径1.7mm,受精卵为黄色、粘性、沉于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其产出的卵径约为2.5mm,两天内即可孵化。黄颡鱼可能为分批产卵的鱼类。
五、 商品鱼养殖
(一) 以投喂鲜活小鱼虾主养
1. 池塘清整
池塘以2~5亩(1亩=1/15公顷)为宜,平均水深1.8m,池塘淤泥厚约30cm,注排水条件良好,池塘必须进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池塘每亩用150kg生石灰消毒,3天后加注新水至1.5m。培肥塘水后再放种。
2. 放种
放种规格当然越大越好,一般收购自然界野生苗放种,规格为15g/尾以上,如果是放养人工繁殖的苗种,规格一般为5~8cm。再按常规搭配一些鲢、鳙、草、鲫等,以利于控制池塘水质,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放种数量南北方也不一样,由于北方生长期短,放养密度以1000~1200尾/亩为宜。南方水温高,生长期也较长,所以放养密度以500尾/亩为宜。
3. 饲养管理
根据黄颡鱼吞食的特点,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在池塘投喂适口的鲜活小鱼、虾,让其自由觅食,最好的鲜活小鱼以鲮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鱼、鲫鱼等为好,其次是四大家鱼的苗种。池塘池水的透明度应控制在20~30cm。每20天每亩用15~20kg生石灰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值以创造有利黄颡鱼生长的环境。池塘内周围适当放一些水浮莲以适应黄颡鱼白天在池底栖息,晚上游出水面觅食的生活习性。这样精心管理的池塘,每亩可收黄颡鱼50~250kg左右的产量。
(二) 以投喂海水冰鲜鱼和淡水小鱼虾主养
以投喂海水冰鲜鱼和淡水小鱼虾主养黄颡鱼,对池塘和放种密度的要求同以投喂鲜活小鱼虾相似,但饲养管理要求更严格,管理更细致。在池塘下风头设置5m2左右的投饵点,投饵点用20目左右的网片围圈,网片高出池塘最高水位3~5cm,离池底距离50cm左右。如果投喂淡水小鱼虾,小杂鱼往往漂浮在水面上,投喂的虾沉入水底;如果是投喂海水冰鲜鱼,黄颡鱼规格小时,投喂冰鲜鱼鱼浆,规格大时投喂冰鲜鱼粒或鱼块。黄颡鱼可从底部进来集中摄食。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摄食情况,投饵点有无残饵,适当调整投饵量,也可根据水质情况灵活调整搭配鱼类的比例,有效控制水质。投饵量由投放鱼种苗的5%逐步增加至15%。进入高温季节,投饵量增大,水质变化快,及时加注新水,排出部分塘水,保持塘水新鲜,控制池塘水的透明度在20~30cm,根据池水的溶氧量来开启增氧机,保证池水的溶氧量在3mg/l以上。在饲养过程中每10天施放一次生石灰,每亩用15~20kg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值以创造有利黄颡鱼生长的环境。每亩可收获50~400kg黄颡鱼。
(三) 与池塘养殖鱼类混养
黄颡鱼与池塘养殖鱼类混养,放种规格要求10cm 以上,每亩放200~300尾,这样既不增加池塘的投饵量,又可获得一定产量的黄颡鱼,既不影响池塘主体鱼类的养殖,又可以摄食池塘内小鱼虾、水生昆虫等,对清除池塘野杂鱼起到较大作用。
黄颡鱼的养殖
发布时间:2009-09-08 来源:
摘要: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drace(richardson),俗称嘎牙子、黄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