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养殖:生物环境因子
时间:2009-09-10 14:18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生物环境因子与鱼类养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些水生生物对鱼类的增殖有利,这表现在:第一,水生生物为鱼类提供饵料,如在浮游动物中,多种原生动物、轮虫和剑水蚤等可以作为鱼苗、鱼种和鳙鱼的适口饵料;在浮游植物中,金藻、硅藻和黄藻等可供鲢鱼滤食;各种底栖动物
生物环境因子与鱼类养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些水生生物对鱼类的增殖有利,这表现在:第一,水生生物为鱼类提供饵料,如在浮游动物中,多种原生动物、轮虫和剑水蚤等可以作为鱼苗、鱼种和鳙鱼的适口饵料;在浮游植物中,金藻、硅藻和黄藻等可供鲢鱼滤食;各种底栖动物如螺、蚌、水生昆虫和水蚯蚓等可作为青鱼和鲤鱼的优质饵料。第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改善水质,为鱼类提供氧气。值得注意的是在水体中,有些水生生物对鱼类的增殖有害。如池塘水体中微囊藻大量繁殖死亡后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会使鱼类中毒死亡;池底青泥苔过多时会大量吸收养分使水质变瘦;卵甲藻寄生鱼体内引起“打粉病”等。 浮游生物具有一定色泽。浮游生物的多少,影响水色和透明度。在温度适宜,水体越肥,水体中浮游生物数量越多,水体颜色越深,透明度越小。一般来说,颜色呈油绿色或淡褐色,透明度在20~30厘米的水体较肥,适宜于养殖滤食性鱼类。如果水体透明度大于60厘米,则水体较瘦,适宜于养殖给食性鱼类。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秋季淡水鱼打印病防治的要点
- 2.热带淡水鱼白点病
- 3.海水鱼与淡水鱼的差别在哪里
- 4.淡水鱼非寄生性疾病防治:泛池
- 5.淡水鱼苗培育:鱼苗放养
- 6.淡水鱼类的栖息环境与食性
- 7.淡水鱼出血病成因浅析
- 8.温带淡水鱼烂鳍病
- 9.淡水鱼调味鱼干片
- 10.淡水鱼类肝病的探讨
- 11.淡水鱼冬季暂养效益高
- 12.淡水鱼类动物性饵料
- 13.淡水鱼非寄生性疾病防治:冻伤
- 14.温带淡水鱼白点病
- 15.淡水鱼类指环虫怎么防治
- 16.高温期即将来临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
- 17.“淡水鱼之王”―香鱼
- 18.温带淡水鱼肠炎
- 19.淡水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 20.淡水鱼苗培育:饲养管理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大学生养黄鳝创业致富
- 2.天津郊区:大棚“种”鱼致
- 3.倪香英:带领农民养殖生态
- 4.陈顺:基念好养鱼经
- 5.戴铭恒:娃娃鱼养出的大财
- 6.山东汉子缘何背井离乡养“
- 7.养殖“生态”甲鱼 特色是
- 8.姜宗祥:从种稻养鱼到养鸭
- 9.身残志坚的周良荣养鱼致富
- 10.赵勇:黑鱼养殖户的致富经
- 11.袁广照:利用山泉养鳖成致
- 12.李保林:养鱼致富的农家人
- 13.租海养鲍 年赚百万
- 14.广东大岗镇锦鲤养殖 养出
- 15.莱西农民靠养殖淡水鱼致富
- 16.中山渔农的养鱼致富故事
- 17.唐向荣:敢叫荒水变财源
- 18.高明:养殖女能手带领农村
- 19.文昌养殖罗非鱼致富
- 20.养鱼大王--孟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