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首页

史氏鲟仔鱼的培育技术

发布于:2009-09-11 14:13  来源:
  刚孵出的仔鱼体长1.1-1.3厘米,如蝌蚪状,做垂直运动。孵化70小时(21℃时)后出现鳔点,可进行平游。 

  (一)、培育设施 仔鱼培育既可在玻璃钢水槽中进行,也可在水泥池中进行。若是在水泥池中培育,池底做好贴白瓷砖,要求在池或槽的底部向一侧有一定的倾斜面,排水口在池的最低处,并于排水口处设拦鱼栅,以防鱼逃逸;要求池壁光滑,以免擦伤鱼体。也可以使用直径1-2米的圆形池,池中央低,呈锅底状,在池内最低处设中央排水管。池内设有充气系统,以保证水体的溶氧要求。 

  (二)、放养与驯食 仔鱼培育初期的放养密度为400-600尾/平方米为宜。培育期间池内由喷头连续供水,并充气增氧,保持水体的溶氧在6毫克/升以上。仔鱼出膜后的第6-7天开口摄食,首先用鲜活水蚤喂养1-2周,接着用切碎的水蚯蚓投喂,投喂量视鱼苗的摄食情况而定,尽可能做到少量多次;由于鲟有夜间摄食的习惯,因此,可在夜间适当加大投饵量。另外,应及时清理池内的污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仔鱼经过一段时间的活饵投喂后,当其长到1-3厘米时即可转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驯养。驯化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投喂颗粒饲料。此方法驯化时间较短,一般为1-2周,成活率为35%-40%。 2、活饵和颗粒饲料交替使用 。此法的驯化成活率可达40%-50%,但所需的时间较长,往往需要8-9周以上。 3、饲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活饵制成软颗粒饲料投喂,3周可完成驯化过程,成活率在50%以上。4、用活饵研浆浸泡干颗粒饲料,晾至半干后投喂,约需2周时间,成活率在70%左右。 

  (三)饲料和营养 投喂初期可用水蚯蚓进行饵料驯化,以后逐渐改投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分含量为:粗蛋白37.82%、粗脂肪5.96%、粗纤维8.48%、灰分14.91%、无氮浸出物20.55%、水分12.28%,粒径0.2-0.4毫米。日投饵3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 (四)饲养管理 管理饲养期间保持水位0.4-0.6米,水温26℃以下,溶氧6毫克/升以上。为加速幼鲟的健康发育,国外许多学者先后坐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有效的科研成果: 1、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0.2毫克柯麻利素和0.2毫克维生素C,混合均匀后连续投喂,可增强鲟鱼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提高10%-45%的幼鲟产量。 2、用3种生物活性物处理,可大大提高早期胚胎发育及幼鲟成活率:一是从鸡血浆中提取的肽缩氨酸液(SKB),使用浓度为400毫克/升,浸浴受精卵1小时,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1%-22%;二是从酵母菌中提取的聚核苷液(SCADE),浓度为5毫克/升,浸浴受精卵1小时,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0%-30%;三是使用从芸薹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甾醇素(SPINE),浓度为10-7毫克/升,浸浴受精卵1小时,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6%-30%。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农网新闻排行:

 

 

返回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