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鱼池塘混养技术
时间:2009-08-21 14:19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鲻鱼是淡水池塘养殖的一种优良的搭配养殖鱼类。2004年我县开始进行鲻鱼、河蟹、草鱼池塘混养技术示范,经两年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一、池塘条件及防逃设施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10亩为宜,池底淤泥厚如超过10厘米,应进行清淤,每亩用茶饼15~20千克或用生石灰100
鲻鱼是淡水池塘养殖的一种优良的搭配养殖鱼类。2004年我县开始进行鲻鱼、河蟹、草鱼池塘混养技术示范,经两年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一、池塘条件及防逃设施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5~10亩为宜,池底淤泥厚如超过10厘米,应进行清淤,每亩用茶饼15~20千克或用生石灰100~150千克进行消毒除害。在清塘消毒后,让阳光曝晒数天,翻动底泥后再曝晒10天,即可注入新水,在进水前必须施足基肥,每亩施发酵粪肥250~500千克,在注水口用塑料网拦住,防止野杂鱼入池。每亩水面投放500千克左右的鲜活螺蛳,让蟹自由采食,在池塘中移栽适量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萍等,占池面的1/3左右。每塘安装1~2台3千瓦的增氧机。配备一台90瓦的自动投饵机。
2.防逃设施 由于鲻鱼游动迅速且善跳跃,在进排水口应设置高层围网,用聚乙烯网设置,高1.6米,泥下0.4米,用竹竿固定,防止鲻鱼外逃。河蟹防逃墙采用塑料薄膜设置,土上高70厘米,埋入地下50厘米,用竹竿支撑固定,四角成圆弧形,防止河蟹打堆逃走。
二、苗种放养
鲻鱼苗种均为来源于我县沿海的天然种苗,规格4厘米以上,由于捕捞和运输中苗种易损伤,放养苗种要选择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正常的种苗。鲻鱼苗种应经过一周淡化后再进入淡水池塘以提高成活率,放养前用5%的食盐水浸浴8~10分钟,每亩放养250~300尾。根据苗汛一般在1~4月放养;扣蟹规格为160~200只/千克,用25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消毒后入塘,每亩放500只;草鱼规格为2~3尾/千克,每亩放80尾;白鲢规格为10~12尾/千克,每亩放200尾;花鲢规格为10~12尾/千克,每亩放50尾。
三、养殖管理
1.投喂 投喂饵料为草鱼颗粒饲料,改人工投喂为自动投饵机定时投饲。整个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坚持做到"三看"和"四定"的原则。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的季节灵活掌握投饵量。每天分两次投饵,上午9~10时、下午3~5时,并按天气变化情况而定,晴天多投,阴雨闷热天少投;鱼体活动正常多投,发病时少投。投饵量为"吃食鱼"体重的2%~6%;根据塘内螺蛳存塘多少及时补充螺蛳,保证河蟹有充足的鲜活饵料。
2.池塘管理为了预防鱼类浮头和避免发生泛池,除了严格掌握投饵量外,在夏季炎热天气要及早开增氧机,坚持每天早晚巡塘2次,定期检查和维修并加固防逃设施,尤其是雷雨、台风季节,更应加强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逃蟹。发现鱼类活动异常,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注入新鲜水,开动增氧机。
3.病害防治 鲻鱼比较常见的病是寄生虫病和水霉病,但近来也发现出血病。寄生虫主要是鲺和线虫,侵袭鱼体和腹腔引起死亡。水霉病常因鱼体碰伤感染所致。每月定期用漂白粉、生石灰或菌毒清、百毒克进行水体消毒1次,适时注换新水,改善水体环境,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病害发生。
四、效益分析
从老坝港垦区和里下河乡镇鲻鱼混养塘口抽测,鲻鱼成活率为90%,养殖一年尾重500~750克,每亩产量160千克以上,每千克市场价12~18元,每亩产值2000~3000元,扣除部分草鱼颗粒饲料及种苗成本,较没有混养鲻鱼前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
五、小结
1.鲻鱼食物链短,主要以腐殖质、沉积的有机碎屑、附生藻类及小型动物为食,在淡水池塘中它可以充分地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其他水生动物的残饵,如草鱼吃剩的颗粒料,改善水质,起到"清道夫"的作用。由于水质的改善,草鱼和蟹不易生病,降低了用药成本,生产的水产品更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
2.鲻鱼苗经人工捕捞淡化后投放淡水鱼塘与淡水鱼类搭配混养,不影响原有鱼塘家鱼养殖产量,只需适时投放鱼苗,加固防逃设施,与原来一样管理便可。
3.当年生鲻鱼苗规格较小,年增重有限,鲻鱼苗应开展专塘培育,以提高来年苗种的规格,增加成鱼尾重和亩产量。
一、池塘条件及防逃设施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5~10亩为宜,池底淤泥厚如超过10厘米,应进行清淤,每亩用茶饼15~20千克或用生石灰100~150千克进行消毒除害。在清塘消毒后,让阳光曝晒数天,翻动底泥后再曝晒10天,即可注入新水,在进水前必须施足基肥,每亩施发酵粪肥250~500千克,在注水口用塑料网拦住,防止野杂鱼入池。每亩水面投放500千克左右的鲜活螺蛳,让蟹自由采食,在池塘中移栽适量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萍等,占池面的1/3左右。每塘安装1~2台3千瓦的增氧机。配备一台90瓦的自动投饵机。
2.防逃设施 由于鲻鱼游动迅速且善跳跃,在进排水口应设置高层围网,用聚乙烯网设置,高1.6米,泥下0.4米,用竹竿固定,防止鲻鱼外逃。河蟹防逃墙采用塑料薄膜设置,土上高70厘米,埋入地下50厘米,用竹竿支撑固定,四角成圆弧形,防止河蟹打堆逃走。
二、苗种放养
鲻鱼苗种均为来源于我县沿海的天然种苗,规格4厘米以上,由于捕捞和运输中苗种易损伤,放养苗种要选择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正常的种苗。鲻鱼苗种应经过一周淡化后再进入淡水池塘以提高成活率,放养前用5%的食盐水浸浴8~10分钟,每亩放养250~300尾。根据苗汛一般在1~4月放养;扣蟹规格为160~200只/千克,用25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消毒后入塘,每亩放500只;草鱼规格为2~3尾/千克,每亩放80尾;白鲢规格为10~12尾/千克,每亩放200尾;花鲢规格为10~12尾/千克,每亩放50尾。
三、养殖管理
1.投喂 投喂饵料为草鱼颗粒饲料,改人工投喂为自动投饵机定时投饲。整个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坚持做到"三看"和"四定"的原则。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的季节灵活掌握投饵量。每天分两次投饵,上午9~10时、下午3~5时,并按天气变化情况而定,晴天多投,阴雨闷热天少投;鱼体活动正常多投,发病时少投。投饵量为"吃食鱼"体重的2%~6%;根据塘内螺蛳存塘多少及时补充螺蛳,保证河蟹有充足的鲜活饵料。
2.池塘管理为了预防鱼类浮头和避免发生泛池,除了严格掌握投饵量外,在夏季炎热天气要及早开增氧机,坚持每天早晚巡塘2次,定期检查和维修并加固防逃设施,尤其是雷雨、台风季节,更应加强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逃蟹。发现鱼类活动异常,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注入新鲜水,开动增氧机。
3.病害防治 鲻鱼比较常见的病是寄生虫病和水霉病,但近来也发现出血病。寄生虫主要是鲺和线虫,侵袭鱼体和腹腔引起死亡。水霉病常因鱼体碰伤感染所致。每月定期用漂白粉、生石灰或菌毒清、百毒克进行水体消毒1次,适时注换新水,改善水体环境,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病害发生。
四、效益分析
从老坝港垦区和里下河乡镇鲻鱼混养塘口抽测,鲻鱼成活率为90%,养殖一年尾重500~750克,每亩产量160千克以上,每千克市场价12~18元,每亩产值2000~3000元,扣除部分草鱼颗粒饲料及种苗成本,较没有混养鲻鱼前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
五、小结
1.鲻鱼食物链短,主要以腐殖质、沉积的有机碎屑、附生藻类及小型动物为食,在淡水池塘中它可以充分地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其他水生动物的残饵,如草鱼吃剩的颗粒料,改善水质,起到"清道夫"的作用。由于水质的改善,草鱼和蟹不易生病,降低了用药成本,生产的水产品更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
2.鲻鱼苗经人工捕捞淡化后投放淡水鱼塘与淡水鱼类搭配混养,不影响原有鱼塘家鱼养殖产量,只需适时投放鱼苗,加固防逃设施,与原来一样管理便可。
3.当年生鲻鱼苗规格较小,年增重有限,鲻鱼苗应开展专塘培育,以提高来年苗种的规格,增加成鱼尾重和亩产量。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养鱼牧草的衔接与利用
- 2.秋季渔塘该怎么管
- 3.哪种金鱼最好饲养?
- 4.生长旺季养鱼注意事项
- 5.大白鱼池塘养殖技术
- 6.鱼种怎么越冬
- 7.常规鱼类池塘养殖配合饲料投喂技术
- 8.西瓜皮养鱼
- 9.冬季捕鱼注意事项
- 10.春季养鱼抓“六早”
- 11.金鱼度夏防暑
- 12.格式池鱼藕混养高产法
- 13.鱼类越冬期死亡原因
- 14.池塘养鱼鱼种及培育池的准备
- 15.鱼种放养的要素
- 16.金鱼的春季的管理
- 17.用红薯喂鱼效益高
- 18.鳗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
- 19.生石灰在渔业中的作用
- 20.鲍鱼菇的栽培技术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养鱼状元--金兆坤
- 2.cctv致富经:捕大留小水中
- 3.一株台湾龙须菜带富福建东
- 4.小小弹涂鱼 引领致富路
- 5.山东汉子勇闯观赏鱼养殖致
- 6.cctv致富经:黄宏科藏着一
- 7.庭院养殖金鱼赚大钱
- 8.锦鲤老养殖户陈忠汉碉楼旁
- 9.李瑞伟养殖“罗非鱼” 成
- 10.隆有新:富“鱼”路上的坚
- 11.种泥鳅养殖户肖昌友
- 12.脆肉鲩养殖大户梁伟浩
- 13.cctv致富经:流动的渔场
- 14.cctv致富经:大起大落只因
- 15.余鹏:养鳖发家的专业户
- 16.王同波:勇闯观赏鱼养殖致
- 17.从谋生到创汇 16年积累养
- 18.“丑小鸭”变成“金凤凰”
- 19.cctv致富经:赛里木湖里的
- 20.cctv致富经:养大鱼为了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