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小瓜虫病及其防治
时间:2009-07-09 03:34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小瓜虫病是观赏鱼常见
小瓜虫病是观赏鱼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金鱼危害更严重,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因此,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小瓜虫属金毛目、膜口亚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虫。它的体型和大小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差别很大。成虫一般呈球形或近球形,体长为0.35mm~1.0mm,体宽为0.3mm~0.4mm。虫体柔软可随意变形,全身密布着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腹面的近前端有一“6”字形的胞口,螺旋形的口缘由5~8行纤毛组成,作反时针方向转动,一直到胞咽。在身体前半部有一马蹄形和香肠形的大核,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的上面。胞质外层密布有很多细小的伸缩泡,内质有大量食物粒。
胞囊内最初成熟的幼虫为圆形,经过一定时间(约5~8小时后),才开始活动,身体逐渐延长,前端尖而后端钝圆,最前方有一钻孔器。刚从胞囊内钻出来的幼虫身体圆筒形,但不久变成扁鞋底形,中部向内收缩凹陷。全身除密布着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身体后端还有一根粗长的尾毛。一个大的伸缩泡,位于身体的前半部。大核圆形或椭圆形,多数在身体的后方;小核呈球形,在身体的前半部。在身体前方腹面有一“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6”字形的缺口处有一个卵形的反光体。
小瓜虫生活史 为了防治小瓜虫病,只有了解小瓜虫的生活史,用药方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瓜虫一般可分为营养体和胞囊两个时期。在营养体时期,幼虫钻进宿主皮肤或鳃瓣等处后,汲取宿主营养生长,形成白色脓胞,即肉眼见到的小白点,故称白点病。
小瓜虫的生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宿主组织内虫体可进行分裂生殖,一般是不等分分裂3~4次而中止分裂,这种生殖方式不是主要的。主要生殖方式,即成虫离开鱼体,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停下来在原点转动,不久身体分泌一种无色透明有弹性的胞囊,一般呈圆形或卵形,沉没在水底或其他固体物上。当环境不适,特别是低温时,并不立即形成胞囊而先分裂,有的中途死亡,有的分裂到一定数目中途再产生胞囊或不形成胞囊。
胞囊形成后,虫体在内不断地转动,同时大核慢慢缩短变成圆形,小核离开大核,胞口开始有消失的倾向。胞囊形成2~3小时后开始分裂,一般在最初为二分法,产生上百个或上千个纤毛幼虫,但有时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温度高低的影响,分裂可能出现不均分现象,同时分裂速度也有先后之别。
幼虫形成后,需经5~8小时静息才开始活动,一方面分泌出一种溶化胞囊的酶,使胞囊失去弹性,同时利用钻孔器穿破胞囊而出。在水温15~20℃时胞囊开始形成幼虫至破囊而出,一般经过23~25小时,水温3~7.5℃胞囊经160小时才能孵化。刚孵化出来的幼虫24小时内感染率较高。水温在15~20℃感染率最大。
从幼虫发育到成虫须经过一些变化,首先幼虫期只有原始的胞口区,胞口还未建立,随着虫体发育长大,在反光体左方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囊袋形的胞咽,同时反光体逐渐消失,钻孔器也萎缩而消失,纤毛线不仅数量增多,且还有分枝。大核逐渐延长成香肠状或马蹄形,小核接近大核,呈圆形,最后两核重叠。
小瓜虫病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大,不论鱼的种类,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在面积较小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时更易发生;流行期长,水温15~25℃,早春、晚秋和冬季都可发生,更严重危害着金鱼的安全。当水温降至10℃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虫体发育停止时,才不会发生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的诊断 从宏观上观察,小瓜虫病的症状是小瓜虫侵入金鱼的皮肤、口腔、鼻和鳃的表皮组织后,汲取宿主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并产生大量黏液,形成脓胞,肉眼可见鳃、皮肤和鳍上的脓胞即小白点,严重时全身似洒满白粉。小瓜虫侵袭鱼眼角膜,严重时出现瞎眼。病鱼独游,行动迟缓、反应迟钝或常在水草、石块上磨擦身体,以甩掉小瓜虫,病鱼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严重时停食乃至死亡。
小瓜虫病防治
防治小瓜虫病应贯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病措施,发现鱼病及时治疗。首先,预防措施有:
(1)放鱼前对养鱼水体进行严格消毒。对小型养殖水体,如鱼缸、水族箱等刷洗干净后,用5%食盐水溶液浸泡24~48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鱼;对较大型养殖水体,如水泥池、土池则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2kg,待pH值达到8左右后再放鱼。
(2)对较大型养殖水体,在饲养期间,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使池水呈20ppm;每月泼洒一次食盐水溶液,使池水呈5ppm。
(3)对较大养殖水体,每个月全池泼洒一次干辣椒、姜,分别使池水呈1.5ppm、1ppm。使用前先将辣椒、姜加水煮沸30分钟,冷却后加水稀释全池泼洒。
其次,发现鱼病要做到对症及时治疗。采用北京宝盛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啄木鸟系列观赏鱼药“白点净”治疗白点病有特效。使用本品应根据水温来确定使用药量,一般在水温10~25℃时,每100公升水用药10ml,每天两次,连续用药两天;水温在25℃以上时,用药5ml,用药5天后换新水;病情严重的水体,第一次治疗10天后再重复用药一次。
小瓜虫属金毛目、膜口亚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虫。它的体型和大小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差别很大。成虫一般呈球形或近球形,体长为0.35mm~1.0mm,体宽为0.3mm~0.4mm。虫体柔软可随意变形,全身密布着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腹面的近前端有一“6”字形的胞口,螺旋形的口缘由5~8行纤毛组成,作反时针方向转动,一直到胞咽。在身体前半部有一马蹄形和香肠形的大核,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的上面。胞质外层密布有很多细小的伸缩泡,内质有大量食物粒。
胞囊内最初成熟的幼虫为圆形,经过一定时间(约5~8小时后),才开始活动,身体逐渐延长,前端尖而后端钝圆,最前方有一钻孔器。刚从胞囊内钻出来的幼虫身体圆筒形,但不久变成扁鞋底形,中部向内收缩凹陷。全身除密布着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身体后端还有一根粗长的尾毛。一个大的伸缩泡,位于身体的前半部。大核圆形或椭圆形,多数在身体的后方;小核呈球形,在身体的前半部。在身体前方腹面有一“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6”字形的缺口处有一个卵形的反光体。
小瓜虫生活史 为了防治小瓜虫病,只有了解小瓜虫的生活史,用药方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瓜虫一般可分为营养体和胞囊两个时期。在营养体时期,幼虫钻进宿主皮肤或鳃瓣等处后,汲取宿主营养生长,形成白色脓胞,即肉眼见到的小白点,故称白点病。
小瓜虫的生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宿主组织内虫体可进行分裂生殖,一般是不等分分裂3~4次而中止分裂,这种生殖方式不是主要的。主要生殖方式,即成虫离开鱼体,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停下来在原点转动,不久身体分泌一种无色透明有弹性的胞囊,一般呈圆形或卵形,沉没在水底或其他固体物上。当环境不适,特别是低温时,并不立即形成胞囊而先分裂,有的中途死亡,有的分裂到一定数目中途再产生胞囊或不形成胞囊。
胞囊形成后,虫体在内不断地转动,同时大核慢慢缩短变成圆形,小核离开大核,胞口开始有消失的倾向。胞囊形成2~3小时后开始分裂,一般在最初为二分法,产生上百个或上千个纤毛幼虫,但有时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温度高低的影响,分裂可能出现不均分现象,同时分裂速度也有先后之别。
幼虫形成后,需经5~8小时静息才开始活动,一方面分泌出一种溶化胞囊的酶,使胞囊失去弹性,同时利用钻孔器穿破胞囊而出。在水温15~20℃时胞囊开始形成幼虫至破囊而出,一般经过23~25小时,水温3~7.5℃胞囊经160小时才能孵化。刚孵化出来的幼虫24小时内感染率较高。水温在15~20℃感染率最大。
从幼虫发育到成虫须经过一些变化,首先幼虫期只有原始的胞口区,胞口还未建立,随着虫体发育长大,在反光体左方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囊袋形的胞咽,同时反光体逐渐消失,钻孔器也萎缩而消失,纤毛线不仅数量增多,且还有分枝。大核逐渐延长成香肠状或马蹄形,小核接近大核,呈圆形,最后两核重叠。
小瓜虫病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大,不论鱼的种类,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在面积较小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时更易发生;流行期长,水温15~25℃,早春、晚秋和冬季都可发生,更严重危害着金鱼的安全。当水温降至10℃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虫体发育停止时,才不会发生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的诊断 从宏观上观察,小瓜虫病的症状是小瓜虫侵入金鱼的皮肤、口腔、鼻和鳃的表皮组织后,汲取宿主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并产生大量黏液,形成脓胞,肉眼可见鳃、皮肤和鳍上的脓胞即小白点,严重时全身似洒满白粉。小瓜虫侵袭鱼眼角膜,严重时出现瞎眼。病鱼独游,行动迟缓、反应迟钝或常在水草、石块上磨擦身体,以甩掉小瓜虫,病鱼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严重时停食乃至死亡。
小瓜虫病防治
防治小瓜虫病应贯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病措施,发现鱼病及时治疗。首先,预防措施有:
(1)放鱼前对养鱼水体进行严格消毒。对小型养殖水体,如鱼缸、水族箱等刷洗干净后,用5%食盐水溶液浸泡24~48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鱼;对较大型养殖水体,如水泥池、土池则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2kg,待pH值达到8左右后再放鱼。
(2)对较大型养殖水体,在饲养期间,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使池水呈20ppm;每月泼洒一次食盐水溶液,使池水呈5ppm。
(3)对较大养殖水体,每个月全池泼洒一次干辣椒、姜,分别使池水呈1.5ppm、1ppm。使用前先将辣椒、姜加水煮沸30分钟,冷却后加水稀释全池泼洒。
其次,发现鱼病要做到对症及时治疗。采用北京宝盛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啄木鸟系列观赏鱼药“白点净”治疗白点病有特效。使用本品应根据水温来确定使用药量,一般在水温10~25℃时,每100公升水用药10ml,每天两次,连续用药两天;水温在25℃以上时,用药5ml,用药5天后换新水;病情严重的水体,第一次治疗10天后再重复用药一次。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利用韭菜防治鱼病效果好
- 2.池塘鱼病传播与预防
- 3.生姜治鱼病妙招
- 4.鳙鱼溶血性腹水病的防治对策
- 5.常见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 6.用硫酸铜防治鱼病注意事项
- 7.越冬期间常见鱼病的防治
- 8.鱼类疖疮病的防治
- 9.鳗鱼肝肾病
- 10.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 11.轮虫对成鱼的危害及防控
- 12.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 13.提高鱼病控制的守则
- 14.鱼池常见水生害虫的防治
- 15.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
- 16.目检鱼病的方法
- 17.海水鱼常见病症(三)
- 18.春季防治的常见鱼病
- 19.中草药方治疗鱼病
- 20.海水鱼白点病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从养鳖走出来的致富道路
- 2.养鱼圆致富梦
- 3.王兴芹:养鱼大王
- 4.太阳鱼养殖前景看好
- 5.黄河湾里的致富故事
- 6.女民兵营长张艳雪带头致富
- 7.养殖“罗非鱼”踏上致富路
- 8.cctv致富经:靠着外号卖甲
- 9.小鱼钩上致富路
- 10.一个农民的财富视角
- 11.赵勇的养鱼“财富视野”
- 12.王玉珍:在岛上打井创业的
- 13.养殖鲈鱼挣钱全靠减掉4斤
- 14.养鱼圆了致富梦
- 15.养殖野鸭 有“钱”可图
- 16.农民养殖罗非鱼年入28亿元
- 17.鱼干晒就致富新天地
- 18.余杭渔农靠“黑鱼皮”致富
- 19.鱼山乡:大辣椒闯出大市场
- 20.cctv致富经:稻田里养出会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