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鱼苗中疾病预防的措施
时间:2009-07-09 03:34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虾苗培育是对虾全人工养殖过程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且近些年来,随着海域污染的日益加重,对虾育苗技术难度也在相应的逐步加大,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如育苗的水质处理不好,虾卵的消毒方法不得当,甚至是沉淀池消毒的不彻底等等,都会给整个育苗工作带来一定的后患。笔者
虾苗培育是对虾全人工养殖过程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且近些年来,随着海域污染的日益加重,对虾育苗技术难度也在相应的逐步加大,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如育苗的水质处理不好,虾卵的消毒方法不得当,甚至是沉淀池消毒的不彻底等等,都会给整个育苗工作带来一定的后患。笔者依据十几年来在对虾育苗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目前对虾育苗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的和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产卵前及产卵期间亲虾疾病的预防工作
健壮的亲虾是育苗的基本保障之一,只有优质的亲虾方能得到 优质的虾卵,如想到优质的亲虾,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个体较大、体质健壮无病的亲虾;
2.要让亲虾在整个暂养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其中包括暂养密度、光照、水温及水质的理化因子。若发现亲虾有病,可用2~3ppm的土霉素或1ppm氯霉素交替使用,连续三天基本痊愈。
3.对虾卵消毒也是保证苗齐、苗壮的一个前提,虾卵消毒的过 程是用网箱将虾卵收集起来→洗卵→用0.5~0.8ppm的孔雀石绿浸 泡或200ppm~300ppm福尔马林→用过滤海水冲洗。这样即可以消除病源,又可以切断其传播的途径。
二、做好育苗期间的水质管理
水是对虾幼体生存的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虾的幼体健康和变态发育,除对虾育苗开始时应进行水的处理外,在育苗期间更应做好水质的管理工作。
水质污染的化学变化包括:总氮量的升高、溶解氧的下降、pH值的变化。总氮量中的非离子态氨毒性很大并随PH值升高而毒性加强,应随时测定水质中总氮量值,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g/L,pH值不宜超出7.6~8.6这一范围。
保护和改善水质的方法是换水、排污、充气。
三、育苗中的疾病防治
对虾育苗中的疾病种类很多,虾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做好育苗期间的疾病防治,从根本上切断传播疾病的病源。这也是保证出好 苗出壮苗的关键。
1.在育苗池内接种并繁殖单细胞藻类(如扁藻、小新月硅藻)。这样既可以作为对虾的幼体饵料,又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在平衡的微生态环境条件下通过生物的拮抗作用,抑制了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繁殖。笔者在兴城海滨育苗的八年中,始终坚持此种作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光合细菌,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虾苗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维生素,既可做苗的饵料,又可除去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净化水质。因此在对虾育苗中可广泛的培养、使用。
3.在对虾育苗过程中,发生的病害中最为严重的应属孤菌病,十几年来通过对这种病的观察,本人的观点如下:
①虾苗患孤茵病的特征:患孤茵病的虾苗多发生在蚤状或糠虾幼体。虾苗患病后体色变白、不透明,而且身体弯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菌体蠕动,孤菌的感染开始多在消化道,轻时尚能摄食,以后逐渐加重,发病率随水温升高而加大。
②患孤菌病的病因分析:孤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随时都有侵袭虾苗的危险,但为什么在同一育苗中,有的虾池虾苗患病后几乎全军覆灭,而有的虾池却没造成危害呢?通过观察我们认为:造成感染孤菌导致死亡是因"条件"所致,这个条件就是饵料的质与量。山东省海水研究所对这一问题曾有过报导,我们也曾细心观察过,即:幼体摄食不好就容易受孤菌感染,反之,摄食情况良好就不容易感染,因病菌首先在消化道内发现,饵料的质优量足,病菌会随着粪便排出,如果饵料的质劣量少,幼体摄食不好的时间拖长,病菌将会大量繁殖,并迅速漫延至虾体各处,最终致使虾苗死亡。
③孤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通过十几年的生产实践,认为要预防孤菌病的发生和蔓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处理水质、投药、投喂饵料三者要结合起来。首先要投喂数量足、质量好的饵料,使对虾幼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此时若有少量孤菌存在,因虾体壮,抗病力强,仍可抑制孤菌的繁殖,并逐渐使孤菌排出体外,同时要辅助地投一些土霉索或氯霉累,进而增强虾苗的抗病力。此时水质若稍有不佳,孤茵会马上大量繁殖,再投药,效果也会大大降低,而这时再投喂优质饵料已无济于事了,因为幼体这时已不摄食了。所以说在育苗期间水质的处理、饵料的质与量及投药方法要得当,措施要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孤菌的蔓延和虾苗死亡的发生。
b.用药的时机。药物是治疗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不能滥用,更不能不用。所谓滥用就是把握时机不宜,应把药物用在关键时刻。如果幼体在蚤状阶段思孤菌病,只要发现得早,用土霉素、氯霉累、呋喃西林等效果明显.用药2~3天后幼体孤菌就可全部得到抑制,但糠虾幼体和仔虾思孤菌病后,使用上述药物的效果则不及蚤状幼体明显。
c.预防孤菌病,还要注意饵料的卫生,即各种饵料和代用饵料不能保存时间过长,一定要用新鲜的,否则细菌将会在不新鲜的饵料中大量繁殖,幼体摄食了带菌的饵料后,立即发病。
4.挂脏。由于海水污染或饵料过剩,导致对虾幼体挂脏。笔者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采用以下几个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①突然升温法;在原操作规定的基础上,一次升温2~5℃,促使幼体蜕皮,一般1~2天就可以脱脏,以后再把温度恢复原温。
②用3ppm~5ppm的漂白粉,稀释后直接投到育苗池水中,然后再加投1.5~2.5ppm的土霉素,浸泡12小时后,再换水,虾苗完全可以脱脏。为防止虾苗挂脏,也可以从净化水着手,每隔一周用0.3~0.7ppm高锰酸钾稀释后(从Z1-P1)把水排到50cm后直接投到苗池中浸泡40分钟后,再将池水加满,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切断病源。
③在对虾育苗中,有时会突然发现虾幼体摄食量下降,甚至拒食,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苗体肠道空,体发白,虾苗体表及内脏均无其它别的病菌,肉眼看,苗体无力游动,常愿卧底,这时可试用0.5~1.5ppm的氟派酸酸直接泼撒到池水中,连续2~3天虾苗完全可以恢复健壮体态。
一、做好产卵前及产卵期间亲虾疾病的预防工作
健壮的亲虾是育苗的基本保障之一,只有优质的亲虾方能得到 优质的虾卵,如想到优质的亲虾,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个体较大、体质健壮无病的亲虾;
2.要让亲虾在整个暂养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其中包括暂养密度、光照、水温及水质的理化因子。若发现亲虾有病,可用2~3ppm的土霉素或1ppm氯霉素交替使用,连续三天基本痊愈。
3.对虾卵消毒也是保证苗齐、苗壮的一个前提,虾卵消毒的过 程是用网箱将虾卵收集起来→洗卵→用0.5~0.8ppm的孔雀石绿浸 泡或200ppm~300ppm福尔马林→用过滤海水冲洗。这样即可以消除病源,又可以切断其传播的途径。
二、做好育苗期间的水质管理
水是对虾幼体生存的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虾的幼体健康和变态发育,除对虾育苗开始时应进行水的处理外,在育苗期间更应做好水质的管理工作。
水质污染的化学变化包括:总氮量的升高、溶解氧的下降、pH值的变化。总氮量中的非离子态氨毒性很大并随PH值升高而毒性加强,应随时测定水质中总氮量值,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g/L,pH值不宜超出7.6~8.6这一范围。
保护和改善水质的方法是换水、排污、充气。
三、育苗中的疾病防治
对虾育苗中的疾病种类很多,虾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做好育苗期间的疾病防治,从根本上切断传播疾病的病源。这也是保证出好 苗出壮苗的关键。
1.在育苗池内接种并繁殖单细胞藻类(如扁藻、小新月硅藻)。这样既可以作为对虾的幼体饵料,又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在平衡的微生态环境条件下通过生物的拮抗作用,抑制了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繁殖。笔者在兴城海滨育苗的八年中,始终坚持此种作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光合细菌,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虾苗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维生素,既可做苗的饵料,又可除去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净化水质。因此在对虾育苗中可广泛的培养、使用。
3.在对虾育苗过程中,发生的病害中最为严重的应属孤菌病,十几年来通过对这种病的观察,本人的观点如下:
①虾苗患孤茵病的特征:患孤茵病的虾苗多发生在蚤状或糠虾幼体。虾苗患病后体色变白、不透明,而且身体弯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菌体蠕动,孤菌的感染开始多在消化道,轻时尚能摄食,以后逐渐加重,发病率随水温升高而加大。
②患孤菌病的病因分析:孤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随时都有侵袭虾苗的危险,但为什么在同一育苗中,有的虾池虾苗患病后几乎全军覆灭,而有的虾池却没造成危害呢?通过观察我们认为:造成感染孤菌导致死亡是因"条件"所致,这个条件就是饵料的质与量。山东省海水研究所对这一问题曾有过报导,我们也曾细心观察过,即:幼体摄食不好就容易受孤菌感染,反之,摄食情况良好就不容易感染,因病菌首先在消化道内发现,饵料的质优量足,病菌会随着粪便排出,如果饵料的质劣量少,幼体摄食不好的时间拖长,病菌将会大量繁殖,并迅速漫延至虾体各处,最终致使虾苗死亡。
③孤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通过十几年的生产实践,认为要预防孤菌病的发生和蔓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处理水质、投药、投喂饵料三者要结合起来。首先要投喂数量足、质量好的饵料,使对虾幼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此时若有少量孤菌存在,因虾体壮,抗病力强,仍可抑制孤菌的繁殖,并逐渐使孤菌排出体外,同时要辅助地投一些土霉索或氯霉累,进而增强虾苗的抗病力。此时水质若稍有不佳,孤茵会马上大量繁殖,再投药,效果也会大大降低,而这时再投喂优质饵料已无济于事了,因为幼体这时已不摄食了。所以说在育苗期间水质的处理、饵料的质与量及投药方法要得当,措施要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孤菌的蔓延和虾苗死亡的发生。
b.用药的时机。药物是治疗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不能滥用,更不能不用。所谓滥用就是把握时机不宜,应把药物用在关键时刻。如果幼体在蚤状阶段思孤菌病,只要发现得早,用土霉素、氯霉累、呋喃西林等效果明显.用药2~3天后幼体孤菌就可全部得到抑制,但糠虾幼体和仔虾思孤菌病后,使用上述药物的效果则不及蚤状幼体明显。
c.预防孤菌病,还要注意饵料的卫生,即各种饵料和代用饵料不能保存时间过长,一定要用新鲜的,否则细菌将会在不新鲜的饵料中大量繁殖,幼体摄食了带菌的饵料后,立即发病。
4.挂脏。由于海水污染或饵料过剩,导致对虾幼体挂脏。笔者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采用以下几个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①突然升温法;在原操作规定的基础上,一次升温2~5℃,促使幼体蜕皮,一般1~2天就可以脱脏,以后再把温度恢复原温。
②用3ppm~5ppm的漂白粉,稀释后直接投到育苗池水中,然后再加投1.5~2.5ppm的土霉素,浸泡12小时后,再换水,虾苗完全可以脱脏。为防止虾苗挂脏,也可以从净化水着手,每隔一周用0.3~0.7ppm高锰酸钾稀释后(从Z1-P1)把水排到50cm后直接投到苗池中浸泡40分钟后,再将池水加满,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切断病源。
③在对虾育苗中,有时会突然发现虾幼体摄食量下降,甚至拒食,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苗体肠道空,体发白,虾苗体表及内脏均无其它别的病菌,肉眼看,苗体无力游动,常愿卧底,这时可试用0.5~1.5ppm的氟派酸酸直接泼撒到池水中,连续2~3天虾苗完全可以恢复健壮体态。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鱼类疖疮病的防治
- 2.生姜治鱼病妙招
- 3.常见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 4.利用韭菜防治鱼病效果好
- 5.目检鱼病的方法
- 6.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 7.海水鱼常见病症(三)
- 8.用硫酸铜防治鱼病注意事项
- 9.鳗鱼肝肾病
- 10.池塘鱼病传播与预防
- 11.中草药方治疗鱼病
- 12.春季防治的常见鱼病
- 13.轮虫对成鱼的危害及防控
- 14.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 15.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
- 16.海水鱼白点病
- 17.越冬期间常见鱼病的防治
- 18.提高鱼病控制的守则
- 19.鱼池常见水生害虫的防治
- 20.鳙鱼溶血性腹水病的防治对策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从养鳖走出来的致富道路
- 2.养鱼圆致富梦
- 3.王兴芹:养鱼大王
- 4.太阳鱼养殖前景看好
- 5.黄河湾里的致富故事
- 6.女民兵营长张艳雪带头致富
- 7.养殖“罗非鱼”踏上致富路
- 8.cctv致富经:靠着外号卖甲
- 9.小鱼钩上致富路
- 10.一个农民的财富视角
- 11.赵勇的养鱼“财富视野”
- 12.王玉珍:在岛上打井创业的
- 13.养殖鲈鱼挣钱全靠减掉4斤
- 14.养鱼圆了致富梦
- 15.养殖野鸭 有“钱”可图
- 16.农民养殖罗非鱼年入28亿元
- 17.鱼干晒就致富新天地
- 18.余杭渔农靠“黑鱼皮”致富
- 19.鱼山乡:大辣椒闯出大市场
- 20.cctv致富经:稻田里养出会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