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期,鲫鱼细菌性败血症(亦称暴发性鱼病)就在全国各地流行,自90年代初迅速蔓延到云南省。该病流行区域广,发病速度快,危害种类多,死亡率较高,给渔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00年4月在我中心金鱼养殖池发现细菌性败血症,造成金鱼鱼苗及商品鱼的较大损失。今年四月份中心金鱼养殖池再次暴发该病。在经过多次试验和观察后对该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及流行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现根据我中心的实践经验,对该病的防治做出如下总结: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摄食减少,活动能力降低,离群独游,反应迟钝,体表及鳃部黏液增多,形成一层灰白色黏液层,在水中尤为明显。后期病鱼鳃盖四周、眼眶周围、胸部及鳍基出血,鳍条边缘出现1厘米的白边;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少量的脓血或黄色黏液流出;鳃部颜色较浅,有点状出血或呈白鳃;严重时腹部膨大、红肿、眼球突出、竖鳞,2~3天即开始死亡。
剖开腹腔,有粉红色的腹水流出,肝、胰脏颜色变浅,胆、脾肿大,肠道内无食物,充血呈鲜红色,肠系膜、生殖腺、鳔等充血。
镜检病鱼鳃部,可见鳃丝灰白,末端腐烂,鳃小片水肿,有时可见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寄生虫。
〔流行特点〕:
该病发生于放养密度过高、水质过肥、透明度低的金鱼鱼苗培育池及商品鱼池。从每年4月开始流行一直延续整个高温季节,发病水温在20~30℃之间。在连续阴雨,天气突然转晴或持续高温后,较易发生该病。发病率高达60%~100%,病程短,3~4天即达死亡高峰,且死亡率高达60%以上,发病严重的鱼池可达100%。
〔病原体〕: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引发此病的主要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5~40℃,pH值5.5~10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属于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水体和鱼的肠道中均有分布,对健康鱼体难以感染,但当鱼受伤或养殖环境恶化,鱼体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就会乘机而入,感染伤口或鳃部,产生溶血素和细胞毒素,使鱼体呈现出血症状。
〔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冬季干塘时挖去多余的淤泥,仅留5~10厘米,对水泥池应刷洗池壁。金鱼鱼苗培育池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1000~1500kg/hm2,并曝晒7~10天后再进清水。金鱼商品鱼池用5g/m3的高锰酸钾浸泡5小时后,排去药水,再重新放入清水。
2.鱼种消毒:鱼种放养时,选择体质健壮的苗种,并用浓度为15~20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20分钟后下塘。
3.合理的放养密度
4.药物及药饵预防:在每年的4~10月,水温20~30℃时,是该病的流行季节,每月投喂一个疗程的药饵,6天为一个疗程,并全池泼洒消毒剂一次。
5.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五月以后的高温季节,坚持“四定”投饵,减少有机质的积累。高温期,每10~15天,全池泼洒一次光合细菌(PSB),浓度为2~3ml/m3,以改善水质。金鱼鱼苗池应经常加注新水,每次加10~15厘米。商品鱼池,每10~15天更换一次鱼池。
〔治疗方法〕:
对于已发病的鱼池必须及时治疗,以减少经济损失,采取杀虫、药饵杀菌、水体消毒、换水的治疗措施。
1.杀灭金鱼体表及鳃部的寄生虫:检查金鱼的体表及鳃部,看是否有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寄生虫,如有则必须先杀虫,一般用纤虫净、敌鱼虫、敌百虫及B型灭虫灵等药物,根据说明使用即可。
2.投喂药饵:在杀虫的同时,投喂药饵,以6天为一个疗程,每千克饲料添加的药物及用量如下:FS-6为2克;氧氟沙星为2克;呋喃唑酮为4克。
3.水体消毒:在杀虫之后的第二天和第四天,全池泼洒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每立方米水体所用的药物及浓度如下:90消毒剂为1.2g;ClO2为0.3g;呋喃唑酮为0.2g;福尔马林为10~15ml。
4.换水:从治疗的第六天开始,隔一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连续3~4次。向池塘添加新水,商品鱼池应加入少许“老水”,既提高溶氧,又可降低有害藻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浓度,以减少对病鱼的刺激,加快鱼体恢复。
防治体会:
1.应早发现、早治疗:该病危害严重,死亡率高,一旦染病很快丧失食欲,2~3天后大批死亡,故应争取提早发现,及早治疗。
2.减少对病鱼的机械损伤:病鱼的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通透性提高,当鱼类受到诸如拉网、运输等较强烈的刺激时,鱼体的血流加快,血压升高,毛细血管的压力增加,使毛细血管末端的管壁破裂,形成出血,加重病情。因而发病期间,严禁拉网、运输病鱼。
3.杀灭寄生虫后应及时对该病进行预防:在对感染该病的病鱼镜检时发现有大量的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寄生于体表及鳃,随后即出现细菌性败血症的典型症状,说明该病是由于寄生虫寄生,造成鱼体皮肤及鳃部损伤,引起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而发生的。因而在杀灭鳃部及体表的寄生虫后应及时进行细菌性败血症的预防治疗。
4.增强金鱼的抵抗力,避免近亲繁殖。
金鱼的细菌性败血症
发布时间:2009-07-09 来源:
摘要:80年代末期,鲫鱼细菌性败血症(亦称暴发性鱼病)就在全国各地流行,自90年代初迅速蔓延到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