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山区流水养殖草鱼技术

时间:2009-07-07 22:05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流水养鱼是一种利用山区地形落差和山溪流水进行较高密度养鱼的模式,主要养殖草鱼。它具有占地少、投资
    流水养鱼是一种利用山区地形落差和山溪流水进行较高密度养鱼的模式,主要养殖草鱼。它具有占地少、投资小、易于管理、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一般10平方米的流水鱼池年产量可达25~75千克。山区日照少、水温低、鱼群长期逆水游泳而生长较慢、体质健壮,而且水质、饲草都没有污染,养成的商品草鱼体色乌黑、肉质清新甜美、风味独特,售价高达24~36元/千克仍供不应求。一口流水鱼池年可获纯利1000元以上,是山区农民家庭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一、鱼池的建造

    1.建池地点 选择水量充足、引水方便、背风向阳、山洪不易冲毁的山溪河流两岸和泉眼附近及拦河坝下游、引水沟渠沿线等地开挖鱼池。

    2.鱼池大小和深度 根据实践经验,面积一般以8~16平方米,水深保持在50~100厘米为佳,这样单产较高、管理方便。池坝应高出最高历史水位50厘米以上,以防逃鱼。

    3.鱼池结构 圆形鱼池最好,池水交换均匀、无死角、能自动排除粪便及饲料残渣,正方形或长方形鱼池水流不及圆形鱼池均匀、有一定死角、排污较困难,但土地利用率高、施工容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哪种形状。池坝建造可就地取材,卵石、块石、砖、混凝土皆可,并用水泥嵌缝,以增加强度和防止渗漏。对于圆形鱼池,进水口要保证水流沿池壁切线方向流入,使池水旋转,出水、排污口设在鱼池中央,经埋在池底的暗管排至溢流口;正方形或长方形鱼池,进、出水口应对角设置,以减少水流死角。圆形鱼池池底周边向中心、方形鱼池进水口向出水口都要有1/3~1/2的坡度,以利污物排出。进、出水口均应安装双重拦鱼栅防止逃鱼,溢流口安装活动闸板以调节池水深度。多个鱼池建在一起,为保证有充足的溶氧,每个鱼池应单独从水源进水而不能串联。

    二、鱼种放养

    1.放养品种 流水养鱼采取单养方式,草鱼因个体大、生长快、山区有丰富的饲草资源而成为山区流水养鱼的主养品种。另外每个鱼池还放养数尾荷包红鲤和鳜鱼。荷包红鲤除作"水底清洁工"之外,其臃雅的体态、鲜艳的体色不仅有很强的观赏性,还能吓退水鸟、水獭等敌害的入侵;鳜鱼能有效地控制野杂鱼的数量,减少水体耗氧。近几年引进了虹鳟、鲟鱼、香鱼进行养殖均取得成功。但皖南山区秋季往往干旱少雨、水温升高,虹鳟难以忍受,必须在每年9月份前起捕,因而不宜发展。鲟鱼、香鱼则较适应,是皖南山区流水养鱼可发展的养殖对象。

    2.放养时间、规格和密度 1月份投放鱼种,每立方米水体可投放0.5千克/尾的大规格鱼种4~10尾,当年就能长到2~3千克以上,达到起捕规格;也可采取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的方式,每年按上述密度投放0.1千克/尾的鱼种,能降低鱼种成本;养殖的鲟鱼在4月份投苗,每立方米水体放养体长为15~20厘米的鱼种20~40尾,当年可育成0.75千克/尾的商品鱼;养殖香鱼一般在3月中旬放养,每立方米水体可投放体重5~6克的鱼苗60~120尾,到6月上旬便可达到80克的商品规格。流水养鱼的放养密度主要受枯水季节水流量的制约,如果长年水量充沛可适当加大密度,否则就要减小密度。

    三、饲养管理

    1.流量调节 池水流量太大或太小对鱼群的生长都不利,流量太小会造成水体缺氧,流量太大会使鱼群体力消耗过大,因此水流量的调节是流水养鱼成败的关键。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使池水溶氧保持在一个适宜鱼群生长的范围内。冬季:水温低、水体溶氧高,鱼体新陈代谢缓慢、耗氧量少,池水每5~8小时交换一次就可以了;春季:从冬季的每5~8小时交换一次,随水温升高、鱼群摄食量增大逐渐加大到每1~2小时交换一次;夏季:水温高、水体溶氧下降,鱼体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池水需15~20分钟交换一次;秋季:随水温下降池水交换量逐渐减少到冬季的每5~8小时交换一次。

    2.投饵 投饵应定时、定质、定量。定时:一般在上午8~9点喂一次,下午4~5点喂一次,具体可随实际情况确定;定质:投喂的青草、精饲料要适口、新鲜、无污染、无霉变;定量:根据水温高低、天气变化和鱼体的大小确定每天的投喂量,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不剩为宜。

    3.日常管理 应加强巡查,经常检查进、出水口使水流通畅,及时调节流量;每天清除食物残渣,使水体保持清洁;夏季可在鱼池上方搭遮阳网或栽种丝瓜等植物,防止太阳曝晒造成水温过高。

    四、鱼病防治

    1.彻底清塘 将进、出水口彻底拦死防止池水流动,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300克或漂白粉30克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7天后恢复流水即可放鱼。

    2.药物预防 鱼苗下池前用3%~4%的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在生长季节用敌百虫或菊酯类杀虫剂灭虫2~3次;鱼群摄食旺季每15~20天用漂白粉20~50克在进水口处挂篓;秋季枯水及高温时期要减少投饵量并经常投喂紫苏草、艾叶、韭菜等,以防止肠炎等疾病。

    3.对症治疗 皖南山区流水养鱼主要易发生水霉病和肠炎、赤皮病。水霉病:用油桐果数颗穿吊挂在进水口,或者按每立方米水体用水菖蒲干草5克煎汁+食盐5克+人尿50克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7天;肠炎、赤皮并发症:用鲜辣蓼200克/千克鱼体重,煮汁拌入饲料投喂,或每立方米水体用艾叶150克+菖蒲90克+食盐2.25克,煎汁后全池均匀泼洒,每天1次,连用 3~7天,均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