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鱼类养殖管理重点抓“四早”
时间:2009-07-07 22:04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开春后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结束越冬期开始进入生长阶段,不失时机地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生产管理,是夺取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 提早注水补水,增加养殖水体实践表明,提早加水的好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保持水温和水质的相对稳定。 关于早春季节提高养殖水位,长期以来
开春后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结束越冬期开始进入生长阶段,不失时机地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生产管理,是夺取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
提早注水补水,增加养殖水体实践表明,提早加水的好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保持水温和水质的相对稳定。
关于早春季节提高养殖水位,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很多资料介绍,春季太阳光照强度不高,气温偏低,池水太深不利于提高水温;鱼种放养的时间不长,个体小,水体载鱼量不高,不需要池水太深。其实不然。从水的物理性能来看,其比热和溶解潜热分别为4.18焦耳/克和330焦耳/克,远远高于其它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水的这种物理特性能够储存和释放极多的能量,这对于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防止突然剧烈变化,将会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当阳光的热能进入池水后,在风力的作用下混合对流,使表层受热的池水向底层扩散,而底层温度较低的水又上升到表层吸收太阳能。通过这种混合对流将热能储存于池水中。池水越深,储存的热能不易散失而使水温升高,温度也相对稳定,对鱼类生长有利;若池水过浅,热能散失较快,不仅水温难以提高,而且变化频繁,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笔者经过多年观测发现,早春季节深水鱼池的水温比浅水鱼要高出2~3℃;而且进入大生长期时的发病率明显减少。
二是可起到施肥的作用。
在冬季,各种植物不仅不吸收营养盐,它们死亡后尸骸中的营养物质还释放于水中。因此,早春季节水中营养盐含量为全年最高,通过加水为鱼池补充养分,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增加水中溶氧和饵料生物的数量。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加腊水即施肥”的渔谚,其科学道理就在此。
三是可减少敌害生物随水入池的危害。
生产中经常发生鱼池在加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随水带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野杂鱼等,数量过多时就引发疾病,还与养殖鱼类争食争氧,对养殖鱼类产生不利影响。早春季节因水温低,它们尚未繁殖,水中基本没有它们的卵和幼体,抓紧这一有利时机多进水,是减少日后有害生物过多引起危害的有效措施。
早春阶段加水以少量多次为好,一次加水的数量以鱼池提高水位10cm左右为限,3~4天加水一次。尽量抽取表层洁净水。当水温上升到18℃时,就加注到常年养殖所需的正常水位。
提早调节水质,创造适宜环境从早春季节鱼池水质特点来看,虽然水温有所回升,但仍然偏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制造溶氧的数量较少。而二氧化碳不能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在水中积累,加之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鱼类等生物的呼吸作用又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使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除了直接对鱼类产生刺激和麻痹作用外,还可与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协同配合,使池水pH值下降呈酸性,对鱼类产生较大危害。因此,提早施用石灰和磷肥,提高水体的钙、磷含量,改善水质条件和鱼类生理代谢状况,可有效防止因水质恶化引发鱼病和鱼类死亡。
施用石灰和磷肥的作用在于:首先是中和水质酸性提高pH值,减少酸性水质对鱼类的危害,还可降低或消除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其次是增强水质缓冲功能,当水体中含有足够的钙和磷时,就能形成一种由磷(弱酸)和钙(钙盐)组成的缓冲系统,能起到调节和稳定pH值的作用,防止pH值频繁变化而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再其次是提高浮游植物低温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吸收二氧化碳,增加溶解氧含量,这是改善水质的最大推动力量。
提高水体的钙磷含量的另一重要功能,是通过渗透方式为鱼体补充钙磷,从而维持鱼体内的钙和磷平衡,达到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实践表明,鱼池水中钙磷不足,对鱼类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引起一些潜在性的生理代谢疾病,是鱼类开春后水温升高时大批量陆续死亡的直接原因。
在施用石灰和磷肥时应把好以下技术关:
一是改进石灰的施用方法。
我国没有专用的渔业钙肥,养殖生产中都是采取施用生石灰的方法为水体补充钙质。这种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操作困难,特别是安全性差,生产人员在施放生石灰过程中发生烧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对船只等工具腐蚀性较大,成本较高;而且有相当部分没有熔解的块状生石灰沉入池底与淤泥混合,对于改善水质和补充钙质的作用不明显。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在鱼池边挖一个坑,坑的大小视鱼池面积而定,一般以5~10立方米为宜,在底部和四周最好用砖护砌一道。注满水后,将生石灰先投放到坑中,浸泡3~5天使其变成熟石灰,再兑水稀释、搅拌成粘度很低的乳液(渔民称为清浆)泼洒。一般15~20天泼洒一次,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0~50克熟石灰浆。
二是科学选择与施用磷肥。
我国渔业生产中使用磷肥的种类较多,从综合分析有效营养成分的价格和技术的可行性等情况来看,以选择含有效磷18%的一级过磷酸钙或含有效磷16%的二级过磷酸钙为好;在养殖水面较大而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也可选用重过磷酸钙。这几种磷肥因含磷量高而用量少,节省了运输费用和施肥投工量,还减少了水中游离硫酸积累对鱼类的不良影响,是理想的渔用速效磷肥。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水溶液呈弱酸性,不能与石灰同时施用,一般是施用石灰4~6天后再施磷肥。早春季节以每立方水体0.3克有效磷来计算磷肥的施用量较为合理。施磷肥的间隔期与施石灰的时间保持一致。
无论使用哪种磷肥,都必须化水均匀泼洒,提高利用率。切忌图省事将磷肥干撒,沉入池底肥效不能发挥而造成浪费。
提早预防鱼病,降低病害损失在早春季节的水温条件下,鱼体抵抗力较差,极易感染疾病。提早进行药物预防或是在发病早期用药进行治疗,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母体和幼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防病效果。有经验的渔农选择早春季节,进行一次杀虫和杀菌的药物预防,控制病情的扩散与蔓延,比发病高峰期大剂量用药治疗损失小得多,就是这个原理。
在进行药物预防鱼病过程中,一是要科学选用药物。有些药物虽然尚未列入禁用渔药之列,但毒副作用大,且效果不稳定,如硫酸铜、硫酸亚铁不仅防病效果差,还破坏水质环境和诱发其它鱼病,以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为好。预防鱼病以选择广谱性的杀虫、抗菌药物为好;治疗鱼病则针对病情选择专用药物,其效果更为理想。无论是预防鱼病还是治疗鱼病,都应加强针对性,切忌使用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二是合理确定用药剂量。在药物的施用剂量上,很多渔民朋友在鱼病防治过程中,求愈心切,成倍提高施药浓度。在此,要特别提醒渔民朋友们,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易造成鱼类的药物中毒和污染水质。一般来说,药物浓度高一些,对病原体的杀灭作用要强一些。但防病效果并不随药物浓度提高而成比例增大。如果浓度太高,不仅增加成本,还杀死水中有益微生物和病原体天敌;对鱼体产生毒害作用,降低免疫力,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病情加重。若浓度过低,起不到杀灭病原体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抗药性或错过最佳防治期而造成损失。因此,合理的用药浓度并不意味着将病原体全部杀灭(实际上也不可能全部杀灭),而是抑制其数量增长使之不引起危害。适宜的剂量应取决于具体的鱼病防治情况。早期作为预防性用药,其浓度为该药规定浓度的80%为宜;防病用药以规定浓度为限;当病情严重时,认为确有必要提高浓度,以不超过该药最高浓度的20%为限。
提早训食投饲,增加养殖产量提早喂养开食,以最短的时间恢复体质,延长生长期,可大幅度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水温在8~12℃时,不宜投喂颗粒饲料,以投喂粉状性饼粕或配合饲料为好,蛋白质含量要求在30%以上。喂养效果较好且经济实惠的饲料配方为:豆饼30%、菜饼50%、芝麻饼或花生饼10%、面粉10%。将以上几种原料混合均匀后,加适量水拌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或制成软颗粒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2.0%,2~3天投喂一次,这种方式虽然需要饲料略多,但简便省事。也可将饲料集中堆放在鱼池中部或深水处,投喂量根据鱼池大小和鱼群密度综合考虑,一般每亩水面投放5~8公斤饲料。连续晴天,水温上升到13℃以上时,鱼类活动增强,摄食量增加,即可用颗粒饲料进行驯食,当鱼群形成了浮到水面集中抢食的习惯后,即可转入正常喂养。
提早注水补水,增加养殖水体实践表明,提早加水的好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保持水温和水质的相对稳定。
关于早春季节提高养殖水位,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很多资料介绍,春季太阳光照强度不高,气温偏低,池水太深不利于提高水温;鱼种放养的时间不长,个体小,水体载鱼量不高,不需要池水太深。其实不然。从水的物理性能来看,其比热和溶解潜热分别为4.18焦耳/克和330焦耳/克,远远高于其它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水的这种物理特性能够储存和释放极多的能量,这对于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防止突然剧烈变化,将会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当阳光的热能进入池水后,在风力的作用下混合对流,使表层受热的池水向底层扩散,而底层温度较低的水又上升到表层吸收太阳能。通过这种混合对流将热能储存于池水中。池水越深,储存的热能不易散失而使水温升高,温度也相对稳定,对鱼类生长有利;若池水过浅,热能散失较快,不仅水温难以提高,而且变化频繁,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笔者经过多年观测发现,早春季节深水鱼池的水温比浅水鱼要高出2~3℃;而且进入大生长期时的发病率明显减少。
二是可起到施肥的作用。
在冬季,各种植物不仅不吸收营养盐,它们死亡后尸骸中的营养物质还释放于水中。因此,早春季节水中营养盐含量为全年最高,通过加水为鱼池补充养分,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增加水中溶氧和饵料生物的数量。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加腊水即施肥”的渔谚,其科学道理就在此。
三是可减少敌害生物随水入池的危害。
生产中经常发生鱼池在加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随水带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野杂鱼等,数量过多时就引发疾病,还与养殖鱼类争食争氧,对养殖鱼类产生不利影响。早春季节因水温低,它们尚未繁殖,水中基本没有它们的卵和幼体,抓紧这一有利时机多进水,是减少日后有害生物过多引起危害的有效措施。
早春阶段加水以少量多次为好,一次加水的数量以鱼池提高水位10cm左右为限,3~4天加水一次。尽量抽取表层洁净水。当水温上升到18℃时,就加注到常年养殖所需的正常水位。
提早调节水质,创造适宜环境从早春季节鱼池水质特点来看,虽然水温有所回升,但仍然偏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制造溶氧的数量较少。而二氧化碳不能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在水中积累,加之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鱼类等生物的呼吸作用又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使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除了直接对鱼类产生刺激和麻痹作用外,还可与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协同配合,使池水pH值下降呈酸性,对鱼类产生较大危害。因此,提早施用石灰和磷肥,提高水体的钙、磷含量,改善水质条件和鱼类生理代谢状况,可有效防止因水质恶化引发鱼病和鱼类死亡。
施用石灰和磷肥的作用在于:首先是中和水质酸性提高pH值,减少酸性水质对鱼类的危害,还可降低或消除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其次是增强水质缓冲功能,当水体中含有足够的钙和磷时,就能形成一种由磷(弱酸)和钙(钙盐)组成的缓冲系统,能起到调节和稳定pH值的作用,防止pH值频繁变化而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再其次是提高浮游植物低温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吸收二氧化碳,增加溶解氧含量,这是改善水质的最大推动力量。
提高水体的钙磷含量的另一重要功能,是通过渗透方式为鱼体补充钙磷,从而维持鱼体内的钙和磷平衡,达到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实践表明,鱼池水中钙磷不足,对鱼类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引起一些潜在性的生理代谢疾病,是鱼类开春后水温升高时大批量陆续死亡的直接原因。
在施用石灰和磷肥时应把好以下技术关:
一是改进石灰的施用方法。
我国没有专用的渔业钙肥,养殖生产中都是采取施用生石灰的方法为水体补充钙质。这种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操作困难,特别是安全性差,生产人员在施放生石灰过程中发生烧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对船只等工具腐蚀性较大,成本较高;而且有相当部分没有熔解的块状生石灰沉入池底与淤泥混合,对于改善水质和补充钙质的作用不明显。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在鱼池边挖一个坑,坑的大小视鱼池面积而定,一般以5~10立方米为宜,在底部和四周最好用砖护砌一道。注满水后,将生石灰先投放到坑中,浸泡3~5天使其变成熟石灰,再兑水稀释、搅拌成粘度很低的乳液(渔民称为清浆)泼洒。一般15~20天泼洒一次,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0~50克熟石灰浆。
二是科学选择与施用磷肥。
我国渔业生产中使用磷肥的种类较多,从综合分析有效营养成分的价格和技术的可行性等情况来看,以选择含有效磷18%的一级过磷酸钙或含有效磷16%的二级过磷酸钙为好;在养殖水面较大而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也可选用重过磷酸钙。这几种磷肥因含磷量高而用量少,节省了运输费用和施肥投工量,还减少了水中游离硫酸积累对鱼类的不良影响,是理想的渔用速效磷肥。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水溶液呈弱酸性,不能与石灰同时施用,一般是施用石灰4~6天后再施磷肥。早春季节以每立方水体0.3克有效磷来计算磷肥的施用量较为合理。施磷肥的间隔期与施石灰的时间保持一致。
无论使用哪种磷肥,都必须化水均匀泼洒,提高利用率。切忌图省事将磷肥干撒,沉入池底肥效不能发挥而造成浪费。
提早预防鱼病,降低病害损失在早春季节的水温条件下,鱼体抵抗力较差,极易感染疾病。提早进行药物预防或是在发病早期用药进行治疗,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母体和幼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防病效果。有经验的渔农选择早春季节,进行一次杀虫和杀菌的药物预防,控制病情的扩散与蔓延,比发病高峰期大剂量用药治疗损失小得多,就是这个原理。
在进行药物预防鱼病过程中,一是要科学选用药物。有些药物虽然尚未列入禁用渔药之列,但毒副作用大,且效果不稳定,如硫酸铜、硫酸亚铁不仅防病效果差,还破坏水质环境和诱发其它鱼病,以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为好。预防鱼病以选择广谱性的杀虫、抗菌药物为好;治疗鱼病则针对病情选择专用药物,其效果更为理想。无论是预防鱼病还是治疗鱼病,都应加强针对性,切忌使用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二是合理确定用药剂量。在药物的施用剂量上,很多渔民朋友在鱼病防治过程中,求愈心切,成倍提高施药浓度。在此,要特别提醒渔民朋友们,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易造成鱼类的药物中毒和污染水质。一般来说,药物浓度高一些,对病原体的杀灭作用要强一些。但防病效果并不随药物浓度提高而成比例增大。如果浓度太高,不仅增加成本,还杀死水中有益微生物和病原体天敌;对鱼体产生毒害作用,降低免疫力,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病情加重。若浓度过低,起不到杀灭病原体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抗药性或错过最佳防治期而造成损失。因此,合理的用药浓度并不意味着将病原体全部杀灭(实际上也不可能全部杀灭),而是抑制其数量增长使之不引起危害。适宜的剂量应取决于具体的鱼病防治情况。早期作为预防性用药,其浓度为该药规定浓度的80%为宜;防病用药以规定浓度为限;当病情严重时,认为确有必要提高浓度,以不超过该药最高浓度的20%为限。
提早训食投饲,增加养殖产量提早喂养开食,以最短的时间恢复体质,延长生长期,可大幅度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水温在8~12℃时,不宜投喂颗粒饲料,以投喂粉状性饼粕或配合饲料为好,蛋白质含量要求在30%以上。喂养效果较好且经济实惠的饲料配方为:豆饼30%、菜饼50%、芝麻饼或花生饼10%、面粉10%。将以上几种原料混合均匀后,加适量水拌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或制成软颗粒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2.0%,2~3天投喂一次,这种方式虽然需要饲料略多,但简便省事。也可将饲料集中堆放在鱼池中部或深水处,投喂量根据鱼池大小和鱼群密度综合考虑,一般每亩水面投放5~8公斤饲料。连续晴天,水温上升到13℃以上时,鱼类活动增强,摄食量增加,即可用颗粒饲料进行驯食,当鱼群形成了浮到水面集中抢食的习惯后,即可转入正常喂养。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鱼种放养的季节
- 2.虎皮鱼的饲养要求
- 3.优质鱼种的辨别方法
- 4.城市水源地生态养鱼
- 5.网箱养鳝四月份渔事要点
- 6.春季成鱼的投饵施肥新技术
- 7.海水观赏鱼养殖基本设备
- 8.鱼类无公害养殖技术(下)
- 9.锦鲤 系大型的常温观赏鱼
- 10.茭白田套养鱼虾蟹的方法
- 11.离开水也能生活的鱼
- 12.大黄鱼的网箱养殖
- 13.室外池塘甲鱼的养殖技术
- 14.金鱼注射疗法
- 15.常规鱼池植藕养鳝技术
- 16.越冬池塘死鱼的原因及对策
- 17.怎样使金鱼安度黄梅天?
- 18.鲨鱼淡水养殖技术
- 19.春季池塘放养鱼种技术
- 20.渔业科技界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行动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从养鳖走出来的致富道路
- 2.养鱼圆致富梦
- 3.王兴芹:养鱼大王
- 4.太阳鱼养殖前景看好
- 5.黄河湾里的致富故事
- 6.女民兵营长张艳雪带头致富
- 7.养殖“罗非鱼”踏上致富路
- 8.cctv致富经:靠着外号卖甲
- 9.小鱼钩上致富路
- 10.一个农民的财富视角
- 11.赵勇的养鱼“财富视野”
- 12.王玉珍:在岛上打井创业的
- 13.养殖鲈鱼挣钱全靠减掉4斤
- 14.养鱼圆了致富梦
- 15.养殖野鸭 有“钱”可图
- 16.农民养殖罗非鱼年入28亿元
- 17.鱼干晒就致富新天地
- 18.余杭渔农靠“黑鱼皮”致富
- 19.鱼山乡:大辣椒闯出大市场
- 20.cctv致富经:稻田里养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