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苗种培育阶段气泡病的危害与防治
时间:2009-07-06 17:26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一、气泡病症状 1.游动:仔鱼旋转游动,侧卧间歇片刻后又重复旋转游动,持续一段时间后随着体能大量消耗,旋转游动频率降低,渐渐浮游于水面,如果症状加剧,会出现仔鱼腹部向上,漂浮于水面的现象。在此阶段,仔鱼往往下潜困难,游动行为难以自身控制,直接导致仔鱼摄食
一、气泡病症状
1.游动: 仔鱼旋转游动,侧卧间歇片刻后又重复旋转游动,持续一段时间后随着体能大量消耗,旋转游动频率降低,渐渐浮游于水面,如果症状加剧,会出现仔鱼腹部向上,漂浮于水面的现象。在此阶段,仔鱼往往下潜困难,游动行为难以自身控制,直接导致仔鱼摄食困难。
2.鳔鳔充气胀大。原本稍厚的鳔壁被气体充胀得异常透明。由于鳔异常充气膨胀,严重地挤压各内脏器官,导致器官变形,甚至萎缩。
3.胃肠: 受鳔严重挤压的胃肠有不同程度的充气、膨胀。胃肠充气、膨胀,除挤压其他内脏器官外,因其本身内存气体,造成胃肠气栓。胃内气泡体积较大,数量较少;肠内气泡体积较小,数量很多。
4.鳃: 由于仔鱼鳃盖发育尚不完善,并不能将整个鳃部覆盖,这样伴随着气泡病发生,早期会出现裸露部分的鳃丝末端膨大、弯曲。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重,鳃丝末端毛细血管因循环障碍,表现出鳃丝颜色加深、粘液异常增多、粘附脏物等症状,更为严重者会出现一些其他烂鳃症状。
5.肛门: 胃肠及消化腺严重被挤压,形成胃肠气栓,导致仔鱼肛门红肿、外突等症状。
6.其他如眼睛突出、鳍基充血、腹部肌肉充血等症状。
二、气泡病危害
1.开口仔鱼开口仔鱼前期主要以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同时以卵黄囊上的毛细血管网行使呼吸功能,此期间仔鱼处于垂直游泳阶段。而气泡病会对卵黄囊上娇嫩的毛细血管网造成损伤,导致呼吸效率降低,对仔鱼垂直游动造成沉重负担,甚至难以下潜。仔鱼由于气泡病影响,推迟开口时间,开口滞后导致仔鱼长时间饥饿,对以后仔鱼的存活率和生长率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2.转口仔鱼转口阶段的仔鱼完全转入底栖生活,以外界饵料作为营养来源,游动速度加快,对氧气需求量增加,以鳃为呼吸器官,但鳃尚不完善。气泡病对转口仔鱼的直接影响是摄食困难。长时间努力克服气泡阻力进行摄食造成过量能量消耗,直接表现为:鱼体严重消瘦,对氧气需求量增加,鳃呼吸频率加快。在此敏感时期,若发生水质变坏、水温突变、缺氧等情况,往往会造成此阶段仔鱼大批死亡。
3.鲟鱼幼鱼鲟鱼幼鱼从身体形态、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开口仔鱼、转口仔鱼相比各方面发育比较完备,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仍较差。一旦发生气泡病虽不会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但在后期养殖过程中会对鲟鱼生长率、饵料系数造成不利影响,情况严重时伴随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出现死鱼现象。
三、发病原因
1.仔鱼运输: 仔鱼尼龙袋充氧运输过程中,充入氧气压力超过仔鱼本身缓冲能力,导致鱼体渗透压失调,气体由卵黄囊毛细血管、鳃丝毛细血管渗透进入鱼体。随着充入氧气量和氧气压力不同,所表现出气泡病症状、病情轻重缓急有所不同。
2.仔鱼放养: 仔鱼运输到目的地后,在放养到养殖水体过程中,由于水温变化、压力突然降低,使仔鱼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与适应,逐步表现出气泡病症状。
3.养殖用水: 鲟鱼苗种培育大多集中在春节前后至夏季这一阶段。春节前后,鲟鱼苗种培育用水通常采用锅炉加热来提升水温,此时会因一些因素影响,导致水温急剧变化诱发气泡病;夏季通常采用引入河水进行苗种培育,由于河水中水草大量繁殖、光合作用加强,河水中气体有时会处于过饱和或超饱和状态,从而引发气泡病。
4.气石充气: 有些养殖户为了防止转口仔鱼缺氧,采用人工充气的办法补充氧气。但仔鱼很容易将气泡误吞,导致气泡病的发生。
四、防治方法
1.食盐浸浴: 若发生气泡病可用0.5%~1.0%食盐水浸浴,可以逐步缓解病情,调节渗透压,使鱼体鳔、胃肠、鳃、鳍处气泡逐步逸出,最终消除症状。但是盐度过大,不但会加重病情,使鱼体鳔、胃肠、鳃、鳍处气泡急剧增多,严重时会导致鱼体死亡。
2.适量充气: 在鲟鱼仔鱼尼龙袋充氧运输过程中,氧气充入量要适宜,要比其他鱼类仔鱼要少一些。同时根据水温状况、运输距离长短灵活掌握,以鱼体不缺氧为宜。
3.同温缓压: 仔鱼运到养殖场后,不要急于将尼龙袋打开。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运输水温与养殖水温的温差大时,必须进行同温缓苗;同时缓慢降低尼龙袋气体压力,尽量使鱼体渗透压有一个调节过程,逐步适应,避免气泡病的发生。
4.水温稳定仔、幼鱼养殖过程中尽量保持水温稳定,根据实际养殖水温、水量、水质等情况来确定养殖规模与养殖量。
5.网罩隔离: 若采用人工充气的办法补充氧气,应在气石外罩一网罩,避免仔、幼鱼吞食小气泡。
五、小结与体会
1.在使用食盐水防治气泡病的过程中,浓度严格控制在0.5%~1.0%范围内,不能随意加大。同时盐度升高、降低过程要缓慢进行,不能突升、突降,要密切注意温差变化幅度不能太大。
2.在气泡病防治过程中存在一些诊断、防治不当的情况。有时容易把气泡病引起的鳃丝异常、肛门红肿及外突症状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误用一些消毒剂、抗菌药致使病情恶化。
3.仔、幼鱼养殖过程中若发生气泡病,鱼体一时难以下潜造成摄食困难,此时可以在不缺氧的前提下,降低水位、减小流速,帮助鱼体克服下潜困难,使其尽可能吃到饵料,以快速增强体质,恢复健康。
1.游动: 仔鱼旋转游动,侧卧间歇片刻后又重复旋转游动,持续一段时间后随着体能大量消耗,旋转游动频率降低,渐渐浮游于水面,如果症状加剧,会出现仔鱼腹部向上,漂浮于水面的现象。在此阶段,仔鱼往往下潜困难,游动行为难以自身控制,直接导致仔鱼摄食困难。
2.鳔鳔充气胀大。原本稍厚的鳔壁被气体充胀得异常透明。由于鳔异常充气膨胀,严重地挤压各内脏器官,导致器官变形,甚至萎缩。
3.胃肠: 受鳔严重挤压的胃肠有不同程度的充气、膨胀。胃肠充气、膨胀,除挤压其他内脏器官外,因其本身内存气体,造成胃肠气栓。胃内气泡体积较大,数量较少;肠内气泡体积较小,数量很多。
4.鳃: 由于仔鱼鳃盖发育尚不完善,并不能将整个鳃部覆盖,这样伴随着气泡病发生,早期会出现裸露部分的鳃丝末端膨大、弯曲。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重,鳃丝末端毛细血管因循环障碍,表现出鳃丝颜色加深、粘液异常增多、粘附脏物等症状,更为严重者会出现一些其他烂鳃症状。
5.肛门: 胃肠及消化腺严重被挤压,形成胃肠气栓,导致仔鱼肛门红肿、外突等症状。
6.其他如眼睛突出、鳍基充血、腹部肌肉充血等症状。
二、气泡病危害
1.开口仔鱼开口仔鱼前期主要以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同时以卵黄囊上的毛细血管网行使呼吸功能,此期间仔鱼处于垂直游泳阶段。而气泡病会对卵黄囊上娇嫩的毛细血管网造成损伤,导致呼吸效率降低,对仔鱼垂直游动造成沉重负担,甚至难以下潜。仔鱼由于气泡病影响,推迟开口时间,开口滞后导致仔鱼长时间饥饿,对以后仔鱼的存活率和生长率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2.转口仔鱼转口阶段的仔鱼完全转入底栖生活,以外界饵料作为营养来源,游动速度加快,对氧气需求量增加,以鳃为呼吸器官,但鳃尚不完善。气泡病对转口仔鱼的直接影响是摄食困难。长时间努力克服气泡阻力进行摄食造成过量能量消耗,直接表现为:鱼体严重消瘦,对氧气需求量增加,鳃呼吸频率加快。在此敏感时期,若发生水质变坏、水温突变、缺氧等情况,往往会造成此阶段仔鱼大批死亡。
3.鲟鱼幼鱼鲟鱼幼鱼从身体形态、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开口仔鱼、转口仔鱼相比各方面发育比较完备,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仍较差。一旦发生气泡病虽不会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但在后期养殖过程中会对鲟鱼生长率、饵料系数造成不利影响,情况严重时伴随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出现死鱼现象。
三、发病原因
1.仔鱼运输: 仔鱼尼龙袋充氧运输过程中,充入氧气压力超过仔鱼本身缓冲能力,导致鱼体渗透压失调,气体由卵黄囊毛细血管、鳃丝毛细血管渗透进入鱼体。随着充入氧气量和氧气压力不同,所表现出气泡病症状、病情轻重缓急有所不同。
2.仔鱼放养: 仔鱼运输到目的地后,在放养到养殖水体过程中,由于水温变化、压力突然降低,使仔鱼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与适应,逐步表现出气泡病症状。
3.养殖用水: 鲟鱼苗种培育大多集中在春节前后至夏季这一阶段。春节前后,鲟鱼苗种培育用水通常采用锅炉加热来提升水温,此时会因一些因素影响,导致水温急剧变化诱发气泡病;夏季通常采用引入河水进行苗种培育,由于河水中水草大量繁殖、光合作用加强,河水中气体有时会处于过饱和或超饱和状态,从而引发气泡病。
4.气石充气: 有些养殖户为了防止转口仔鱼缺氧,采用人工充气的办法补充氧气。但仔鱼很容易将气泡误吞,导致气泡病的发生。
四、防治方法
1.食盐浸浴: 若发生气泡病可用0.5%~1.0%食盐水浸浴,可以逐步缓解病情,调节渗透压,使鱼体鳔、胃肠、鳃、鳍处气泡逐步逸出,最终消除症状。但是盐度过大,不但会加重病情,使鱼体鳔、胃肠、鳃、鳍处气泡急剧增多,严重时会导致鱼体死亡。
2.适量充气: 在鲟鱼仔鱼尼龙袋充氧运输过程中,氧气充入量要适宜,要比其他鱼类仔鱼要少一些。同时根据水温状况、运输距离长短灵活掌握,以鱼体不缺氧为宜。
3.同温缓压: 仔鱼运到养殖场后,不要急于将尼龙袋打开。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运输水温与养殖水温的温差大时,必须进行同温缓苗;同时缓慢降低尼龙袋气体压力,尽量使鱼体渗透压有一个调节过程,逐步适应,避免气泡病的发生。
4.水温稳定仔、幼鱼养殖过程中尽量保持水温稳定,根据实际养殖水温、水量、水质等情况来确定养殖规模与养殖量。
5.网罩隔离: 若采用人工充气的办法补充氧气,应在气石外罩一网罩,避免仔、幼鱼吞食小气泡。
五、小结与体会
1.在使用食盐水防治气泡病的过程中,浓度严格控制在0.5%~1.0%范围内,不能随意加大。同时盐度升高、降低过程要缓慢进行,不能突升、突降,要密切注意温差变化幅度不能太大。
2.在气泡病防治过程中存在一些诊断、防治不当的情况。有时容易把气泡病引起的鳃丝异常、肛门红肿及外突症状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误用一些消毒剂、抗菌药致使病情恶化。
3.仔、幼鱼养殖过程中若发生气泡病,鱼体一时难以下潜造成摄食困难,此时可以在不缺氧的前提下,降低水位、减小流速,帮助鱼体克服下潜困难,使其尽可能吃到饵料,以快速增强体质,恢复健康。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青鱼池塘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2.美国大口胭脂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 3.鳝苗浸泡消毒的误区
- 4.养金鱼慎防水霉病
- 5.鲤鱼池套养鲫鱼预防鱼病
- 6.春季如何预防鱼病
- 7.如何判断锦鲤鳃部疾病?
- 8.重视冬季鱼塘白云病的发生
- 9.食场用药防治鱼病技巧
- 10.鲑鳟鱼类烂鳍病
- 11.池塘鱼病传播途径和预防
- 12.甲鱼氨气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 13.传染性鱼白皮病的防治
- 14.高温季节鱼病防治的办法
- 15.几种症状相似鱼病的肉眼诊断
- 16.治鱼病有验方
- 17.鱼常见鳃病的防治
- 18.观赏鱼疾病治疗4例
- 19.强氯精可防多种鱼病
- 20.常见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太阳鱼养殖前景看好
- 2.黄河湾里的致富故事
- 3.女民兵营长张艳雪带头致富
- 4.养殖“罗非鱼”踏上致富路
- 5.cctv致富经:靠着外号卖甲
- 6.小鱼钩上致富路
- 7.一个农民的财富视角
- 8.赵勇的养鱼“财富视野”
- 9.王玉珍:在岛上打井创业的
- 10.养殖鲈鱼挣钱全靠减掉4斤
- 11.养鱼圆了致富梦
- 12.养殖野鸭 有“钱”可图
- 13.农民养殖罗非鱼年入28亿元
- 14.鱼干晒就致富新天地
- 15.余杭渔农靠“黑鱼皮”致富
- 16.鱼山乡:大辣椒闯出大市场
- 17.cctv致富经:稻田里养出会
- 18.乌兰乌苏镇农民发鱼财
- 19.鲍鱼养殖造就亿元致富村
- 20.张兴龙"泉水养鱼&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