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栽培鲍鱼菇
时间:2009-07-06 17:26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1.培养料配方①玉米芯粉70千克、棉子壳31千克、麦麸10千克、磷酸二氢钾0.3千克、石膏粉1千克、生石灰21千克;②玉米秸粉100千克、棉子壳30千克、麦麸12千克、棉饼粉31千克、石膏粉1.5千克、生石灰2.5千克;③麦秸或稻草粉75千克、棉子壳25千克、麦麸10千克、棉饼粉5千克
1.培养料配方①玉米芯粉70千克、棉子壳31千克、麦麸10千克、磷酸二氢钾0.3千克、石膏粉1千克、生石灰21千克;②玉米秸粉100千克、棉子壳30千克、麦麸12千克、棉饼粉31千克、石膏粉1.5千克、生石灰2.5千克;③麦秸或稻草粉75千克、棉子壳25千克、麦麸10千克、棉饼粉5千克、玉米粉5千克、尿素0.2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石膏粉1千克、生石灰2千克。以上配方pH值均调至7.5左右,料水比为1∶1.6。
2.栽培袋制作鲍鱼菇最佳栽培方式为熟料袋栽。拌料均匀后堆积发酵4天~5天,最高料温达到65℃,期间翻堆2次,最后摊堆排除不良气味后,进行装袋。灭菌后待料袋冷却至30℃左右时,按常规无菌操作接种,置于25℃~28℃温度下发菌培养,一般经30天~35天菌丝可长满袋。
3.发菌管理发菌场所不需要光照,注意通风透气。发菌期间应注意检查料袋内温度变化,如袋温超过32℃,须及时倒袋并将菌袋按井字形排放,同时加强通风降温。当菌丝生长至菌袋1/2时,可刺孔增氧,以免因袋内缺氧而导致菌丝纤细、生活力下降。增氧时,可用消毒的细针在长满菌丝体部位扎孔,扎孔后用石灰粉撒布菌袋表面,以防杂菌侵入污染。通过扎孔,可有效提高发菌速度。当菌丝发满袋后,袋口出现许多黑色孢子梗束,即可开袋出菇。
4.管理待栽培袋菌丝完全长满后,移入出菇棚,整齐排列成立体菌墙,解开菌袋两端扎绳,将塑料袋口翻卷至接近培养料,可向菌袋适度喷水,但袋口内不能积水,同时保持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调控棚温在23℃~30℃,不要过低或过高,适当降低出菇棚的光照强度,增加通气量,4天~5天即可现蕾出菇,此时应加大水分管理,一般每天可向子实体喷3次左右雾状清水,同时保持较大的空气湿度,以促进子实体的迅速生长,避免因空气过于干燥导致子实体生长慢粗糙畸形或色泽变淡、变黄、老化快,但也不能让菇体积水,以免形成水斑。从菇蕾发生到采收一般需5天~7天。
头潮菇采收完毕,清理料面,停止喷水,菌丝体恢复2天~3天,再喷水促菇,约间隔7天~10天,第2潮菇可形成,后潮菇也可采取脱袋覆土畦栽方式进行补水出菇,能明显提高鲍鱼菇的产量。具体方法为:先开挖一条宽约90厘米、深6厘米~10厘米的畦沟,沟内撒一层石灰粉或草木灰,菌袋脱袋后横排于沟内,菌袋间距约3厘米,空隙中填满消毒过的腐殖土或草炭土,土壤pH值6.5~7.5,浇一遍透水后,再用湿润土壤覆盖菌袋,适量喷一遍1%石灰水后,盖塑料薄膜保湿。
当菌盖直径生长至3厘米~5厘米,边缘内卷,呈灰黑色或黑褐色,尚未弹射孢子时为最佳采收期,此时菌肉脆嫩,香味浓郁。
2.栽培袋制作鲍鱼菇最佳栽培方式为熟料袋栽。拌料均匀后堆积发酵4天~5天,最高料温达到65℃,期间翻堆2次,最后摊堆排除不良气味后,进行装袋。灭菌后待料袋冷却至30℃左右时,按常规无菌操作接种,置于25℃~28℃温度下发菌培养,一般经30天~35天菌丝可长满袋。
3.发菌管理发菌场所不需要光照,注意通风透气。发菌期间应注意检查料袋内温度变化,如袋温超过32℃,须及时倒袋并将菌袋按井字形排放,同时加强通风降温。当菌丝生长至菌袋1/2时,可刺孔增氧,以免因袋内缺氧而导致菌丝纤细、生活力下降。增氧时,可用消毒的细针在长满菌丝体部位扎孔,扎孔后用石灰粉撒布菌袋表面,以防杂菌侵入污染。通过扎孔,可有效提高发菌速度。当菌丝发满袋后,袋口出现许多黑色孢子梗束,即可开袋出菇。
4.管理待栽培袋菌丝完全长满后,移入出菇棚,整齐排列成立体菌墙,解开菌袋两端扎绳,将塑料袋口翻卷至接近培养料,可向菌袋适度喷水,但袋口内不能积水,同时保持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调控棚温在23℃~30℃,不要过低或过高,适当降低出菇棚的光照强度,增加通气量,4天~5天即可现蕾出菇,此时应加大水分管理,一般每天可向子实体喷3次左右雾状清水,同时保持较大的空气湿度,以促进子实体的迅速生长,避免因空气过于干燥导致子实体生长慢粗糙畸形或色泽变淡、变黄、老化快,但也不能让菇体积水,以免形成水斑。从菇蕾发生到采收一般需5天~7天。
头潮菇采收完毕,清理料面,停止喷水,菌丝体恢复2天~3天,再喷水促菇,约间隔7天~10天,第2潮菇可形成,后潮菇也可采取脱袋覆土畦栽方式进行补水出菇,能明显提高鲍鱼菇的产量。具体方法为:先开挖一条宽约90厘米、深6厘米~10厘米的畦沟,沟内撒一层石灰粉或草木灰,菌袋脱袋后横排于沟内,菌袋间距约3厘米,空隙中填满消毒过的腐殖土或草炭土,土壤pH值6.5~7.5,浇一遍透水后,再用湿润土壤覆盖菌袋,适量喷一遍1%石灰水后,盖塑料薄膜保湿。
当菌盖直径生长至3厘米~5厘米,边缘内卷,呈灰黑色或黑褐色,尚未弹射孢子时为最佳采收期,此时菌肉脆嫩,香味浓郁。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鳜 鱼
- 2.为什么暑天的鱼长得慢一些
- 3.专家支招灾后罗非鱼养殖
- 4.山区流水养殖草鱼技术
- 5.浅谈池塘养鱼鱼病预防策略
- 6.经济价值较高的小型食用鱼--细鳞斜颌鲴
- 7.黄颡鱼网箱养殖新技术
- 8.罗非鱼水体富营养化的处理
- 9.鱼类蠕虫病的防治
- 10.鳝鱼的秋冬管理
- 11.越冬后期防鱼缺氧死亡
- 12.成鲵养殖技术(娃娃鱼)
- 13.鱿鱼三鲜
- 14.抓紧春季鱼塘清整消毒
- 15.网箱养殖草鱼的夏季病害防治(下)
- 16.乌鳢无公害高密度池塘专养技术
- 17.鳜鱼早水鱼投苗斜管虫影响最大
- 18.话梅蒸鱼嘴
- 19.燕鱼种鱼的选择
- 20.草鱼烂鳃病中草药疗方法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太阳鱼养殖前景看好
- 2.黄河湾里的致富故事
- 3.女民兵营长张艳雪带头致富
- 4.养殖“罗非鱼”踏上致富路
- 5.cctv致富经:靠着外号卖甲
- 6.小鱼钩上致富路
- 7.一个农民的财富视角
- 8.赵勇的养鱼“财富视野”
- 9.王玉珍:在岛上打井创业的
- 10.养殖鲈鱼挣钱全靠减掉4斤
- 11.养鱼圆了致富梦
- 12.养殖野鸭 有“钱”可图
- 13.农民养殖罗非鱼年入28亿元
- 14.鱼干晒就致富新天地
- 15.余杭渔农靠“黑鱼皮”致富
- 16.鱼山乡:大辣椒闯出大市场
- 17.cctv致富经:稻田里养出会
- 18.乌兰乌苏镇农民发鱼财
- 19.鲍鱼养殖造就亿元致富村
- 20.张兴龙"泉水养鱼&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