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鳗鱼病害

时间:2009-06-30 20:21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鳗鱼真菌病 鳗鱼真菌病主要有水霉
    鳗鱼真菌病

  鳗鱼真菌病主要有水霉病、鳃霉病两种,其病原体水霉菌和鳃霉菌属于真菌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水域中广泛存在,为条件病原菌,通过孢子传播,营腐生生活;喜偏酸性水质,水温13-18℃是霉菌孢子最适宜的感染温度;冬春季节最易流行,死亡率也较高。水霉以“伤口寄生”著称,通常未受伤的健康鳗鱼不易感染。感染初期肉眼看不到症状,当肉眼可见时,内菌丝已深入肌肉蔓延扩散,促使组织坏死;外菌丝向外生长呈棉絮状附在鳗鱼体上即通常所指的“生毛”。日本人称之为“棉冠病”。鳗鱼感染后多见于头部、尾部和背鳍处,诊断此病时通过镜检可与类枝虫病或钟形虫病相区别。鳃霉主要危害幼鳗鳃丝,被感染的鳗鱼鳃呈浅白色并带污泥,镜检鳃丝可见霉菌丝,在水质较差的鳗塘中更易发生。

  根据病原体喜寄生在鳗体受伤部位,在水温、pH较低的水质中繁殖快的特点,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①避免鳗体受伤包括冻伤、机械损伤和寄生虫叮咬所伤。②改变或调整投喂时间和方式,注意防冻保暖。③适当使用生石灰等,调节并改良池塘水质。④若鳗鱼已发生细菌性疾病如红鳍病等,要及时医治,防止真菌继发感染。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很理想的防治鳗鱼真菌病的药物。以前常用的孔雀石绿因毒性大,已被国家列为禁用药。下面介绍几种亡羊补牢的防治方法供参考:①用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②用过氧乙酸类消毒剂全池泼洒。必须再提醒的是:治疗鳗鱼真菌病如果先使用抗生素,可能还会加剧病情恶化。

  鳗鱼肠炎病

  病原及症状:肠炎病的病原主要是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外表观察通常可见肛门红肿,排泄物呈灰白色漂浮于水面,病鳗离群独游,活力下降。解剖可见鳗鱼肠壁微充血或严重充血,内含淡黄色或蓝色粘液,轻压腹部可流出脓汁,严重时消化道积水,使腹部膨胀。肝脏肿大呈脂肪状。

  流行特点:肠炎病一般全年都有发生,但最为流行的是每年的5-10月份。这个季节里气温适宜,一方面鳗鱼摄食旺盛,有些鳗场不断提高摄食量,造成部分鳗鱼暴食,这样也很容易引起肠道损伤感染;另一方面这个季节里水温升高,细菌繁殖较快,稍微不注意,消毒没有跟上也容易引起感染,特别是梅雨季节,应特别注意。

  预防:在常规的预防中,大多数鳗场采用抗生素药物如氟哌酸等内服。然而抗生素长期服用不但对鳗鱼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更易产生抗药性,使肠炎病反复发作,造成损伤鳗鱼内脏器官机能如肝脏,直接影响生长速度。

  实践证明,添加非药物性物质,可以辅助消化系统营养机质,更有效的促进鳗鱼肠道理想微生态环境的形成,减少腐败性代谢产物的含量,增强鳗鱼机体内免疫功能,调整机体代谢,大幅度减少肠炎病的发生率,达到理想的抗病能力。如,每公斤饲料添加2-3克有益微生物活力菌,对预防肠炎病效果不错。

  当细菌性肠炎病发生时,在内服治疗药物的同时,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疗效甚佳。

  鳗鱼烂鳃病

  在广东、福建等地的鳗鱼池中,经常发现日本鳗患烂鳃病而大量死亡。患病的鳗鱼鳃部组织充血、坏死,并分泌大量黏液,同时还粘附污泥杂物。当发现此种症状时,养殖者往往会统一的将其划归为细菌性烂鳃病,故通常都采用消毒杀菌药物进行病鱼浸浴、池水消毒,内服抗生素等杀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往往不好,药物处理后,鳗鱼死亡数量仍有增无减。究竟病因何在?

  日本科学家经多年的研究证实,在许多池养的鳗鱼烂鳃病中,有不少病鱼的真正病原体是一种被称为鳗疱疹的病毒。日本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正确诊断鳗鱼烂鳃病,以及进一步研究病毒疫苗,防治鳗疱疹病毒引起的鳗鱼鳃丝腐烂坏死病,奠定了基础。

  病毒性烂鳃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时,病鱼通常丧失食欲,胸鳍、鳃盖和腹部充血发炎。鳃丝严重充血,鳃丝末端坏死,中央结缔组织发炎。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鳃结缔组织内的纤维细胞感染有疱疹病毒,这种病毒对鳗鱼具有很强的致病力。通常,这种病毒性鳃病易发于高密度养殖池中。其中一种鳃病是在鳃片间隙中长出了动脉瘤,其它鳃病则是在鳃丝的中央结缔组织出现明显的充血发炎;在内皮细胞核和血管中发现有类似的病毒粒子,病鱼肝脏充血及肾脏肿胀。

  细菌性烂鳃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色发黑,尤其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者,形体消瘦。解剖病鱼,可见其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鳃上粘液增多,常带有污泥,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每天清晨,可看到呼吸困难的病鳗在池边离群独游,靠近岸边食台,甚至爬上岸用皮肤呼吸。此时通常内脏器官外观正常,要注意区分。

  综上所述,在病毒性烂鳃病综合预防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效果良好:①平时适当控制投喂量。②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维生素E等,饲料中的矿物质要足量。③尽量使用一些活菌(含硝化菌、硫化菌、枯草杆菌等)制剂如活性氧等来调节水质。④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慎重,以免造成鳃部的机械性损伤,使病原体侵入。

  细菌性烂鳃病预防:①使用益池宝全池泼洒,用量为5-6公斤/亩?1米水,用以调节和改良水质。②鱼种下塘前,用2%-4%的食盐水药浴5-10分钟。

  治疗:三氯异氰脲酸(含有效氯85%)遍洒使池水成0.5-0.6ppm浓度。同时内服土霉素,每20公斤饵料添加50-80克,连喂5-7天(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