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提高水库网箱养鱼效益的措施

发布时间:2009-06-30  来源:
摘要: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产量高、节约水、合理利用水体、便于管理、鱼病易感染、风险大的集约化养殖方式。随着网箱养鱼的普及,技术不断成熟,规模和产量逐步增长,加上市场鱼价的走低,竞争强烈,利润空间较小,效益低,所以必须降低养鱼成本,提高网箱养鱼效益。近年
  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产量高、节约水、合理利用水体、便于管理、鱼病易感染、风险大的集约化养殖方式。随着网箱养鱼的普及,技术不断成熟,规模和产量逐步增长,加上市场鱼价的走低,竞争强烈,利润空间较小,效益低,所以必须降低养鱼成本,提高网箱养鱼效益。近年来,笔者根据多年网箱饲养鲤鱼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了投喂适口饵料和适时分箱技术,能够大大提高鱼产量,在正常情况下,投喂适口饵料和适时分箱,从鱼苗饲养达到商品规格,成活率可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10%,产量比原产量提高5%,现将以网箱饲养鲤鱼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一、鱼苗阶段的饲养与分箱

  1、鱼苗进箱:首先,鱼苗捕捞时要小心,拉网不能带有淤泥,过筛数量适中,否则会擦伤鱼体,其次鱼苗体质好,活力强,规格整齐。要求10朝鱼苗,因10朝鱼苗便于运输,活动跳跃能力相对小,同时易驯食,9朝鱼苗虽然易于运输,但体质弱,适口饵料不易获得,争食不强烈,难驯食。而11朝以上的鱼苗跳跃大,易擦伤鱼体,不便运输。鱼苗网箱网目为1.2厘米乙纶无结网箱,密度为800-880尾/平方米,网箱提前7天下水浸泡。

  2、饲养与管理:鱼苗运输时间在5小时以下,进箱后开始驯食,运输时间在5-10小时,待鱼苗进箱后稍有恢复开始驯食,运输10小时以上不可取。10朝鱼苗进箱7天内用粒径为1.5毫米鱼苗料饲喂,7天后用粒径为2毫米鱼苗料饲喂。从7:00-21:00,隔2小时喂1次,每日9次,每次10分钟左右,保持鱼苗七成饱,早晚巡箱,观察鱼的活动情况。

  3、分箱:分箱前7天用网目为2厘米乙纶无结网箱下水浸泡,鱼苗经过20天左右饲养,70%鱼苗可达到12朝以上,要及时分箱,否则鱼苗规格差距太大,影响鱼苗生长,分箱时间应放在早上喂食前进行,用12朝筛子过筛,过数进箱,密度为700-720尾/平方米。

  4、鱼苗阶段的鱼病防治:鱼苗进箱用3-4%食盐溶液浸洗鱼苗10-15分钟或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苗10-15分钟,鱼苗进箱后用强氯精100-120克/袋在网箱4角挂袋,每日1次,连挂3天,隔10天每箱用生石灰5-10千克溶水均匀泼洒,同时100千克料用0.5-1千克大蒜捣烂拌饵投喂,每日1次,连喂6天。

  二、鱼种阶段的饲养与分箱

  1、饲养与管理:12朝鱼苗改喂粒径为2.5毫米的鱼种料,从7:00-19:00,隔3小时喂1次,每日喂5次,每次饲喂20分钟左右。13.3厘米的鱼种改投粒径为3毫米的鱼种料,从7:00-19:00隔3小时喂1次,每日喂5次,每次饲喂20-30分钟。150克以上鱼种改投粒径为4毫米成鱼鱼料,从7:00-19:00,隔4小时喂1次,每日喂4次,每次饲喂30-40分钟,保持八成饱,早晚巡箱。

  2、分箱:12朝鱼苗经过20天左右的饲养,此时70-80%鱼的规格达到13.3厘米以上要及时进行第2次分箱,用13.3厘米筛子筛出13.3厘米以上的鱼种过数进箱,密度为380-440尾/平方米。13.3厘米以上的鱼种用网目为4厘米乙纶无结成鱼网箱。13.3厘米鱼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当80%的鱼可达150克以上时再进行第3次分箱,把150克以上的鱼种分出过数进入成鱼箱定箱饲养达到商品规格,密度达到300-320尾/平方米。
 
  3、鱼种阶段的鱼病防治:每次分箱后用100-120克/袋强氯精在网箱4角挂袋,每日1次,连挂3天,隔15天每箱用10-15千克生石灰溶水均匀泼洒1次,同时100千克料用大蒜0.5-1千克捣烂拌饵投喂,每日1次,连喂6天。每30天用消杀灵溶水均匀泼洒杀灭寄生虫。

  三、小结

  水库网箱养鱼投喂适口饵料和适时分箱,各阶段成活率、产量有明显的提高。

  ⑴所有网箱必须在放鱼前7天下水浸泡,分箱时操作要小心,做到停食分箱。

  ⑵减少饲料的损失和投喂时间,小鱼大料损失饲料,大鱼小料投喂时间长,消耗鱼的体能,大鱼跳跃大,料小容易弹出网箱外,同样损失,且无法掌握鱼吃食情况。所以要求各阶段投喂的饲料粒径不同,要适口。投喂必须严格定时、定质、定量。

  ⑶适时分箱,减少有僵鱼、弱鱼、老鱼的出现,分箱改变放养量,进入大网目的网箱饲养,箱子水体交换快,溶氧相对高,对鱼的进食和生长很有利。

  ⑷网箱养鱼是高密度养殖方式,鱼易感染病,主要以防为主,防治相结合,如发现病死鱼及时捞出检查诊断,对症下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