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油为何难进中国锅
时间:2009-08-12 17:5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菜油消费国,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6%左右。2002年以前,菜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居第一位。随着大豆、豆油进口量的增加,菜油消费退居第二位。之后,由于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的增加,2006年菜油消费退居第三位。
正在研究的高油酸、低亚麻酸、低芥酸的菜油,油酸含量最高可达78%,甚至将超过橄榄油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对传统菜油的理解存在成见和误区,我国研制出的优质菜油在超市中难见踪影。多位受访专家由此建议,不论是从营养价值方面,或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还是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发,都应该加大菜油的宣传力度,引导城乡居民增加菜油消费。同时,应加快建立国家级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从生产、收购、加工等环节提高国产油菜籽产业竞争力,扶持建立民族品牌,应对进口油菜籽的长期挑战。
超市难觅优质菜油踪影,国产菜油无优势品牌
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菜油消费国,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6%左右。2002年以前,菜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居第一位。随着大豆、豆油进口量的增加,菜油消费退居第二位。之后,由于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的增加,2006年菜油消费退居第三位。2007年我国菜油消费量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20.6%,略低于棕榈油的消费量。
据商业部门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食用油市场三大品牌中,来自全外资的金龙鱼已占到了50%的市场份额,几乎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调和油一统天下;位居第二的“福临门”虽然是内资,但其原料主要来自美国的ADM等公司;而“鲁花”也有25%的股份为丰益国际所有。
湖北省是全国菜油主销区,菜油消费曾经占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的60%左右。据湖北省农业厅介绍,目前湖北省菜油消费仅仅局限于农村居民,比重也在逐渐下降。而城市市场上基本看不到菜油销售,菜油几乎被城市居民遗忘。
本刊记者在湖北调研时发现,由于传统菜油色深油浑,且炒菜时容易产生一股生涩气,人们对菜油理解存在成见和误区,使得苦推了20年的优质菜油在超市中仍难觅踪影。一位在农村长大的武汉市民说,除在农村用过菜油外,在城里安家20多年了,从来没有再食用过菜油。
武汉最大的超市中百商储一位负责人透露,以菜油为主的调和油或纯菜油品牌在超市很少,纯菜油销售只占食用油市场不到5%的份额。在武昌徐东大街开酒店的王经理说,店里用菜油很少。用于加工菜肴会改变菜的颜色,只有在炸制辣椒和加工色泽深的菜时会用。川菜馆、火锅店的烹饪符合这一特点,用菜油较多。
据了解,我国研制成功的优质菜油油酸含量平均为61%,并且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芥酸、硫甙成分都较低,因此被称为“双低”,被誉为营养成分仅次于橄榄油的食用油。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傅廷栋说,现在正在研究的高油酸、低亚麻酸、低芥酸的菜油,油酸含量最高可达78%,甚至将超过橄榄油。目前,菜油已成为多个发达国家市场上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植物油之一。
记者随机采访到的一些消费者,都知道食用植物油对健康有益,但对哪一种植物油更有益于健康,则没多少人知道。至于芥酸是怎么回事,一般的消费者更不了解。商场里出售的菜油,也都没标注芥酸含量,或者标明是低芥酸菜油。
洪森天利油脂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洪传林说,长期以来,油脂加工行业在国内大都是粗加工,产品是大路货,企业成了农民的“搬运工”,没有叫得响的国产菜油品牌。据湖北省农业厅油菜办统计,全省现有一定规模的油脂加工企业300多家,而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仅有15家。由于规模不大,菜油加工至今没有一个覆盖省内市场的知名品牌,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就更有限了。
增加菜油消费
有助于维护我国食用油供应安全
近几年,国内食用油消费量呈“直线”增长态势,而油料生产却跟不上消费的步伐。尤其是2005至2007年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大豆、油菜籽连续三年减产,导致食用油自给率逐年下滑。目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约为40%,而一般认为达到60%的自给率才是安全的。我国已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把食油自给率恢复到50%左右,净增约250万吨油脂。
业内专家认为,大力开发南方冬闲田,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提高油菜单产、油菜籽含油量是达到上述目标的一个可行而有效的手段。湖北省油菜办公室首席专家田新初说,油菜种植与粮食种植不冲突,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季作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果能及时加大科研力量,创造强势的民族品牌,油菜籽行业就不会重蹈大豆的覆辙。
以湖北省为例,该省冬闲田和“两江”(长江和汉江)流域两岸的滩涂地蕴藏着油菜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在原有油菜面积1800万亩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开发冬闲田(目前还有近800万亩可供开发的“三冬田”),充分利用“两江”流域两岸的滩涂地(可供利用滩涂地300万亩),还可在幼林果园间作套种油菜100万亩,可使全省油菜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亩以上,相当于增加近30万吨的菜油。
其次,通过改良油菜品种,可较大幅度提高油菜籽含油量和单产。目前湖北省油菜品种改良的重点是在 “双低+杂优”的基础上,围绕提高抗病性、含油量以及适合机械化收割,突出抓好“三低”(低硫、低芥、低饱和脂肪酸)、“三高”(高产量、高含油量、高蛋白含量)、“三抗”(抗病、抗倒、抗裂荚)新品种的选育。通过5年的努力,可将油菜籽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50%,单产由130公斤左右提高到150 公斤以上,相当于总产增加35%。
尽管我国发展油菜籽种植潜力巨大,但是如果消费者不接受菜油,油菜生产也会受到限制。只有消费者接受了,菜油消费量和价格才能上去,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才能提高,从而最终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湖北省政府今年6月首期启动了200万元补贴,推动4家优质菜油生产企业与大型超市对接洽谈,同时倡导媒体宣传优质菜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拉动市场消费。此前近一年来,湖北省还开展优质菜油评选活动,实行“以奖代补”,打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油菜产业,重振菜油市场。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破除菜油消费障碍
本刊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扩大菜油消费在实际中还面临诸多难题,需要政府推动,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才能加快其发展。
其一,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我国云贵川地区菜油消费较多,这是一个长期的消费习惯。增加菜油消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如果政府部门能加强宣传引导,特别是通过权威机构和主流媒体宣传菜油的营养价值,以及扶持民族品牌的建立,支持品牌菜油进超市,则能加快菜油消费增加的速度。受访专家对此还建议,江苏、安徽、湖南、江西、浙江等长江中下游油菜主产区的政府部门应借鉴湖北做法,扩大菜油宣传,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当地菜油消费。
其二,提高油菜生产、收购及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化水平,确保生产出真正的“双低”菜油品种。由于种植的分散性,收购的多环节,以及前期供种、后期加工可能发生混杂等多种原因,作为国内油菜产业领头羊的湖北至今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芥酸菜油品牌,也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于向社会承诺能生产百分之百的“双低”菜油。因此,一旦消费者发现食用的菜油并非宣传中的标准,甚至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将对整个行业造成巨大打击。
为此,应尽快建立一批国家级优质油菜产业基地,实行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实现从种植、收购到加工的全程标准化生产。具体来讲,就是在油菜主产区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基地,由政府牵头指导“双低”油菜种子的选取和购买,引导当地龙头加工企业直接收购,形成一条龙的产业链,培植优势企业和品牌。
湖北日月油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启平说,以我国现在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来看,油菜籽产业完全可以做起来,也完全可以做得和国外一样好,关键是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基地的建设。荆门市沙洋县农业局长刘顺华说,2008年全县在400亩示范地里收获的油菜籽,加工的菜油芥酸含量为3%,低于国家5%的标准。“只要措施得力,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并实施标准化的种植,就可以大规模生产出双低油菜籽。”
其三,应进一步加大油菜品种改良的投入,缩小国内外油菜籽品质的差距,为生产出优质菜油打下坚实的基础。科研滞后于生产需要,是我国油料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傅廷栋院士说,近10年间,全国省部级油菜科技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均1500万元,而瑞典思威种子公司年均油菜研究投入比我们全国还要多。据专家估计,品种改良对我国油菜产量的贡献率超过40%,通过科研投入,我国油菜籽产量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对传统菜油的理解存在成见和误区,我国研制出的优质菜油在超市中难见踪影。多位受访专家由此建议,不论是从营养价值方面,或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还是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发,都应该加大菜油的宣传力度,引导城乡居民增加菜油消费。同时,应加快建立国家级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从生产、收购、加工等环节提高国产油菜籽产业竞争力,扶持建立民族品牌,应对进口油菜籽的长期挑战。
超市难觅优质菜油踪影,国产菜油无优势品牌
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菜油消费国,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6%左右。2002年以前,菜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居第一位。随着大豆、豆油进口量的增加,菜油消费退居第二位。之后,由于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的增加,2006年菜油消费退居第三位。2007年我国菜油消费量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20.6%,略低于棕榈油的消费量。
据商业部门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食用油市场三大品牌中,来自全外资的金龙鱼已占到了50%的市场份额,几乎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调和油一统天下;位居第二的“福临门”虽然是内资,但其原料主要来自美国的ADM等公司;而“鲁花”也有25%的股份为丰益国际所有。
湖北省是全国菜油主销区,菜油消费曾经占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的60%左右。据湖北省农业厅介绍,目前湖北省菜油消费仅仅局限于农村居民,比重也在逐渐下降。而城市市场上基本看不到菜油销售,菜油几乎被城市居民遗忘。
本刊记者在湖北调研时发现,由于传统菜油色深油浑,且炒菜时容易产生一股生涩气,人们对菜油理解存在成见和误区,使得苦推了20年的优质菜油在超市中仍难觅踪影。一位在农村长大的武汉市民说,除在农村用过菜油外,在城里安家20多年了,从来没有再食用过菜油。
武汉最大的超市中百商储一位负责人透露,以菜油为主的调和油或纯菜油品牌在超市很少,纯菜油销售只占食用油市场不到5%的份额。在武昌徐东大街开酒店的王经理说,店里用菜油很少。用于加工菜肴会改变菜的颜色,只有在炸制辣椒和加工色泽深的菜时会用。川菜馆、火锅店的烹饪符合这一特点,用菜油较多。
据了解,我国研制成功的优质菜油油酸含量平均为61%,并且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芥酸、硫甙成分都较低,因此被称为“双低”,被誉为营养成分仅次于橄榄油的食用油。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傅廷栋说,现在正在研究的高油酸、低亚麻酸、低芥酸的菜油,油酸含量最高可达78%,甚至将超过橄榄油。目前,菜油已成为多个发达国家市场上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植物油之一。
记者随机采访到的一些消费者,都知道食用植物油对健康有益,但对哪一种植物油更有益于健康,则没多少人知道。至于芥酸是怎么回事,一般的消费者更不了解。商场里出售的菜油,也都没标注芥酸含量,或者标明是低芥酸菜油。
洪森天利油脂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洪传林说,长期以来,油脂加工行业在国内大都是粗加工,产品是大路货,企业成了农民的“搬运工”,没有叫得响的国产菜油品牌。据湖北省农业厅油菜办统计,全省现有一定规模的油脂加工企业300多家,而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仅有15家。由于规模不大,菜油加工至今没有一个覆盖省内市场的知名品牌,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就更有限了。
增加菜油消费
有助于维护我国食用油供应安全
近几年,国内食用油消费量呈“直线”增长态势,而油料生产却跟不上消费的步伐。尤其是2005至2007年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大豆、油菜籽连续三年减产,导致食用油自给率逐年下滑。目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约为40%,而一般认为达到60%的自给率才是安全的。我国已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把食油自给率恢复到50%左右,净增约250万吨油脂。
业内专家认为,大力开发南方冬闲田,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提高油菜单产、油菜籽含油量是达到上述目标的一个可行而有效的手段。湖北省油菜办公室首席专家田新初说,油菜种植与粮食种植不冲突,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季作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果能及时加大科研力量,创造强势的民族品牌,油菜籽行业就不会重蹈大豆的覆辙。
以湖北省为例,该省冬闲田和“两江”(长江和汉江)流域两岸的滩涂地蕴藏着油菜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在原有油菜面积1800万亩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开发冬闲田(目前还有近800万亩可供开发的“三冬田”),充分利用“两江”流域两岸的滩涂地(可供利用滩涂地300万亩),还可在幼林果园间作套种油菜100万亩,可使全省油菜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亩以上,相当于增加近30万吨的菜油。
其次,通过改良油菜品种,可较大幅度提高油菜籽含油量和单产。目前湖北省油菜品种改良的重点是在 “双低+杂优”的基础上,围绕提高抗病性、含油量以及适合机械化收割,突出抓好“三低”(低硫、低芥、低饱和脂肪酸)、“三高”(高产量、高含油量、高蛋白含量)、“三抗”(抗病、抗倒、抗裂荚)新品种的选育。通过5年的努力,可将油菜籽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50%,单产由130公斤左右提高到150 公斤以上,相当于总产增加35%。
尽管我国发展油菜籽种植潜力巨大,但是如果消费者不接受菜油,油菜生产也会受到限制。只有消费者接受了,菜油消费量和价格才能上去,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才能提高,从而最终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湖北省政府今年6月首期启动了200万元补贴,推动4家优质菜油生产企业与大型超市对接洽谈,同时倡导媒体宣传优质菜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拉动市场消费。此前近一年来,湖北省还开展优质菜油评选活动,实行“以奖代补”,打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油菜产业,重振菜油市场。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破除菜油消费障碍
本刊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扩大菜油消费在实际中还面临诸多难题,需要政府推动,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才能加快其发展。
其一,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我国云贵川地区菜油消费较多,这是一个长期的消费习惯。增加菜油消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如果政府部门能加强宣传引导,特别是通过权威机构和主流媒体宣传菜油的营养价值,以及扶持民族品牌的建立,支持品牌菜油进超市,则能加快菜油消费增加的速度。受访专家对此还建议,江苏、安徽、湖南、江西、浙江等长江中下游油菜主产区的政府部门应借鉴湖北做法,扩大菜油宣传,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当地菜油消费。
其二,提高油菜生产、收购及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化水平,确保生产出真正的“双低”菜油品种。由于种植的分散性,收购的多环节,以及前期供种、后期加工可能发生混杂等多种原因,作为国内油菜产业领头羊的湖北至今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芥酸菜油品牌,也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于向社会承诺能生产百分之百的“双低”菜油。因此,一旦消费者发现食用的菜油并非宣传中的标准,甚至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将对整个行业造成巨大打击。
为此,应尽快建立一批国家级优质油菜产业基地,实行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实现从种植、收购到加工的全程标准化生产。具体来讲,就是在油菜主产区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基地,由政府牵头指导“双低”油菜种子的选取和购买,引导当地龙头加工企业直接收购,形成一条龙的产业链,培植优势企业和品牌。
湖北日月油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启平说,以我国现在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来看,油菜籽产业完全可以做起来,也完全可以做得和国外一样好,关键是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基地的建设。荆门市沙洋县农业局长刘顺华说,2008年全县在400亩示范地里收获的油菜籽,加工的菜油芥酸含量为3%,低于国家5%的标准。“只要措施得力,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并实施标准化的种植,就可以大规模生产出双低油菜籽。”
其三,应进一步加大油菜品种改良的投入,缩小国内外油菜籽品质的差距,为生产出优质菜油打下坚实的基础。科研滞后于生产需要,是我国油料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傅廷栋院士说,近10年间,全国省部级油菜科技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均1500万元,而瑞典思威种子公司年均油菜研究投入比我们全国还要多。据专家估计,品种改良对我国油菜产量的贡献率超过40%,通过科研投入,我国油菜籽产量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 相关新闻导读...
- 江西地区菜油价格8月11日基本平稳2009-08-11 17:29:03
- 湖北地区菜油价格8月10日涨跌互现2009-08-10 17:00:47
- 7日江苏市场四级菜油价格总体略升2009-08-07 17:46:02
- 四川地区菜油价格8月5日稳中略涨2009-08-05 16:46:55
- 7月30日部分地区菜油菜粕菜籽市场价格行情2009-07-30 17:34:39
- 7月23日国内菜油价格行情2009-07-23 17:04:28
- 热点新闻关注...
- 防止油菜籽重蹈大豆覆辙2009-06-04 09:25:26
- 每市斤1.85元 09年油菜籽托市收购价格确定2009-06-17 09:25:10
- 安徽“试水”油菜机械化收割和秸秆还田2009-05-26 10:55:24
- 阻击进口油菜籽 国家收储政策出现重大调整2009-06-03 11:41:30
- 油菜籽收储油脂企业首次参与 价格低于去年2009-06-02 10:44:09
- 农民观望 企业谨慎 “微妙”的油菜籽市场2009-06-05 11:17:14
热门图片推荐...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