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烟叶

皖南烟叶 走一条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特色之路(图)

时间:2007-11-28 09:38  来源:东方烟草报  责任编辑:欣欣
核心提示:编者按 优质特色烟叶,是我国卷烟大品牌生存发展的基

  编者按 优质特色烟叶,是我国卷烟大品牌生存发展的基础。皖南有着优质烟叶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受制于种种因素,皖南烟叶生产规模小,无法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更多的原料支持。2005年,为理顺烟叶生产体制机制,推动皖南优质特色烟叶生产发展,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与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等三个地市级公司组建了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两年来,这一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成效如何?安徽省局(公司)为推动优质特色烟叶生产做了哪些工作?皖南优质特色烟叶将如何发展?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本报记者走进安徽,走进皖南。

  从“一块地”到“开发区”----安徽皖南特色烟叶开发纪实

  本报记者王保兴

  安徽皖南特色烟叶具有一定的焦甜香风格。全国卷烟评吸委员会的委员们评价其与津巴布韦烟叶品质有相近之处,可以替代部分进口烟叶,作为重点卷烟品牌的原料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皖南特色烟叶生产尚未形成较大规模。

  为进一步加快特色烟叶的开发进程,实现特色烟叶的规模化生产,今年8月,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皖南特色烟叶开发的意见》,将特色烟叶的规模化发展纳入了烟叶工作的重点实施规划之列。

  立足实际,特色烟叶研究从“一块地”开始

  “皖南特色烟叶的研究开发是从一块地开始的。”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副局长王汉文说,从2002年开始,他们借助全国国际型优质烟开发平台,在认真分析比较国内外部分优质烟区的生产条件和皖南烟区的生态相似性的基础上,以土壤为突破口,在宣城市宣州区的黄渡乡汪村选择了50亩的沙壤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这一块地在华阳河岸边,土壤含沙比例较高,土壤质地较轻,易耕耙,适耕期长。土壤潮润温暖通气良好,供肥快、肥劲短,肥效明显,保肥能力差,有前劲,少后劲。这种土壤与津巴布韦植烟土壤很相似。”王汉文介绍说。

  2003年2月25日,在“全国烟叶生产技术研讨会”上,皖南烟叶获得外观质量和感官双第一。这使安徽烟草人进一步认识到,土壤是特色烟叶生产的基础和决定因素,于是他们更加坚定了对土壤选择和研究的努力方向。

  2005年,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为特色烟叶的进一步研究开发集中了优势资源,提供了体制保障,使特色烟叶的研究更专业、更能体现特色,有力推动了特色烟叶的研究开发。

  通过几年的努力,皖南特色烟叶质量得到稳步提高,风格进一步强化,致香物质含量高,化学成分稳定,皖南烟叶已经形成自身特有的香气类型。烟叶品吸质量和工业验证结果连续几年均获得较高评价。

  2006年,特色烟叶研究开发被国家局立项,为研究烟叶特色风格形成机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特色烟叶生产、加工、回溯及技术更新等技术体系提供了保障。皖南特色烟叶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摸清家底,设立特色烟叶“开发区”

  为进一步加快皖南特色烟叶开发步伐,安徽省局(公司)出台了《关于加快皖南特色烟叶开发的意见》,决定在沿青弋江、华阳河及其支流,发展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区1.8万亩。

  “特色烟叶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区域规划、土地流转、政策措施、资金投入、农民利益、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开发工作必须立足安徽和皖南的实际,充分考虑政策、资源、人员等综合因素。”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道支说,只有充分利用目前有利的政策环境、优良的资源条件和较好的市场前景,打牢工作基础和市场基础,才能塑造特色烟叶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特色烟叶发展。

  皖南特色烟叶开发主要选择面沙土、沙壤土两种土壤类型,在皖南的华阳河、青弋江、水阳江流域及其支流两岸基本上都是由河流冲积形成的面沙土、沙壤土。仅宣城市辖区内,与津巴布韦土壤接近、由花岗岩发育的麻石沙泥田和河流冲积形成的粉沙田就有25万~33万亩,其中“两江一河”(青弋江、水阳江、华阳河)流域面积为7万~11万亩。

  为摸清家底,重点开发,充分挖掘和利用烟区生产资源,尽快形成生产规模,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帮助下,联合安徽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宣城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宣州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等8家单位对当地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察。

  通过对皖南烟叶产区生态环境、烟叶品质、工业可用性以及烟叶生产相关因素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新土壤等生态环境普查和典型区域调查研究,他们编制了《皖南特色烟叶种植区划》,为皖南特色烟叶生产、开发和布局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王道支说,从2008年开始,他们将在华阳河、青弋江、水阳江流域及其支流两岸大力发展特色烟叶生产,力争到2012年种植特色烟叶6万亩,形成较大生产规模。

  创新探索,努力打造特色烟叶品牌

  采访中,安徽省局(公司)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处处长邵伏文对记者说,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是促进皖南特色烟叶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现代烟草农业的要求,积极探索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和社会化服务方式的创新,是皖南特色烟叶发展的最终动力。

  为此,他们深入调研,确立种植区域,整体开发,制订特色烟叶开发实施方案,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努力形成适度规模。

  根据不同区域的生产特点,他们分别实行农场化种植、家庭农场种植、土地返租倒包种植、分户种植集中管理、农民土地承包权入股等多种形式,加以全面推广。

  同时,他们还大力推广和完善商品化育苗、机械化耕作、专业化烘烤和物资供应等已有的成功模式,积极探索在病虫害防治、中耕培土和烟叶分级等方面实现专业化服务,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减少环节降低烟农劳动强度,做到操作机械化、技术简单化、服务社会化,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烟农种烟积极性。

  2006年以来,他们又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吸收壮大研发力量,加快技术队伍建设。以特色烟叶生产为研究平台,通过开展种植模式、生产技术、灌溉模式、生产服务等各项创新工作,选择适宜的浓香型品种,他们先后研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特色烟叶栽培、烘烤等技术标准和服务模式,形成了《皖南特色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和《皖南特色烟叶生产管理体系》,实现了特色烟叶的标准化生产。

  以特色烟叶研究开发为契机,沿着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方向,皖南烟叶的品牌正逐步叫响。据了解,目前,皖南烟叶已由单一的省内消化发展到为安徽中烟、湖南中烟、江苏中烟、红云集团、湖北中烟等7家卷烟工业企业提供原料支持。

  皖南烟叶用“特色”锻造品牌

  本报记者 严行

  皖南烟叶生产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2005年,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组建后,为皖南烟叶由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提供了体制保障。此后,他们不断创新探索,提出了“以职业化烟农为核心推动适度规模种植”的发展思路,有力地推动了皖南特色烟叶的开发,走出了一条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特色之路。皖南烟叶公司总经理王道支说,公司的组建使人力、技术、管理等各种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形成了发展合力,促进了当地烟叶的持续稳定发展。

 

  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完善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图为该公司的烟叶技术员在田间检查烟叶生长情况。通讯员钱平虎摄 

  让烟农成为产业工人

  皖南烟区是一个恢复发展中的烟区,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水热条件优越,十分适宜烟叶生长。

  然而,由于当地自然资源丰富,且靠近江浙,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增收渠道较多,农民的种烟积极性一直不高。这成为制约皖南烟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要调动农民种烟的积极性,首先要保障农民的收益。”皖南烟叶公司领导层意识到,要实现烟草农业产业化,必须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为烟农解除后顾之忧。

  2005年,皖南烟叶公司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提出要开展职业化烟农队伍建设,稳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烟叶生产规模。

  他们首先确定了职业烟农的发展人数,明确了成为职业烟农的各项基本条件。随后,开始在各烟区进行公开招聘。

  夏正勇是芜湖县湾沚镇百花村农民,2005年初,他从烟站得知了皖南烟叶公司招聘职业烟农的消息。经过咨询,他感到这是一件惠农的好事,当时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具有初中学历且种烟十几年的他顺利通过了各项考试,成为皖南地区发展的第一批300名职业烟农中的一员。

  “现在我感觉自己有了依靠,就跟城里的工人一样。”夏正勇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烟草公司现在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优惠,建水利设施,建密集烤房,种烟再也不愁了。而且,我们要是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难事,还可以随时向烟草部门求助。”

  今年夏正勇种了35亩烟叶,算下来收入有三万多。在跟记者聊天时,他掏出一包烟,得意地说:“过去我抽三块的,现在抽10块的了。我想,明年我家的种烟收入还会继续增加。”

  据介绍,皖南烟叶公司为夏志勇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免费为他家安装了一部电话,每个月报销部分通话费。“成为职业烟农后,子女只要考取正规本科院校,烟叶公司还奖励500到800块钱呢。”夏正勇补充道。

  为强化对职业烟农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皖南烟叶公司不断加大对职业烟农的培训力度,努力为其补课。同时,他们还制定了完善的职业烟农管理办法,对他们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全力把他们培养成能从事烟叶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烟农。

  “职业化烟农队伍的建设不仅大大激发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稳定了烟叶生产规模,也提高了烟叶生产水平。”王道支说。

  推动适度规模种植

  如今,烟农们似乎都明白了一个理儿:有规模才能有效益。

  在皖南,人均只有1亩地,但是今年烟叶户均种植面积却达到了15.3亩,芜湖县更是超过了17亩。

  现代农业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规模化种植,但这种规模不是无限制的。皖南烟叶公司一班人认为,就皖南目前的条件而言,适度规模种植才有利于皖南烟叶的持续稳定发展。

  那么,多大的规模才是适度规模?

  对此,王道支有自己的理解:“适度规模就是烟农在不需雇用长期劳工的情况下基本能够承担的规模。从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来看,20~30亩的规模就是适度规模。当然,这是个动态的标准,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规模肯定会不断扩大。”

  适度规模种植稳定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培育了一支职业化烟农队伍,促进了皖南烟叶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据了解,近几年,皖南烟农小户流失率约为10%到15%,而职业化烟农的流失率仅为3%左右。

  推动适度规模种植解决土地问题是关键。为此,皖南烟叶公司努力争取产区政府支持,积极推动土地有序流转。  

  土地的有序流转为适度规模种植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尽管农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皖南烟叶却经受住了各种变化带来的冲击。令公司上下干部职工记忆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2004年的粮食收购价格上涨,粮食保护价从5角左右长到7角多;另一次就是今年的农产品以及劳动力价格上涨。在这两次冲击下,皖南烟叶种植规模效益的增长都保持在10%左右。

  “土地流转是关键,职业化烟农是核心,管理和服务是保障,科技进步是动力,保持农民收益持续稳定增长是根本。”在这一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皖南烟叶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皖南特色烟叶开发步伐,努力打造皖南烟叶品牌,促进了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

  皖南之变

  本报记者王保兴

  相比全国一些比较大的烟区,安徽烟叶的发展经历了不少波折。

  安徽烟叶种植以淮河为界,被分为皖北和皖南两大片区。“长期以来,二者的发展并不是太协调。”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分管烟叶工作的副局长王汉文坦言,皖北烟区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烟叶品质不是很好。相比之下,皖南烟区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优越,烟叶品质好、有特色,却因当地经济较发达,农民种烟积极性不高,形不成规模效益。

  安徽烟叶发展面临着瓶颈。

  为打破瓶颈,2004年,安徽省局(公司)提出了“稳北促南”的发展战略:“稳北”即稳定皖北烟区的烟叶种植,并不断提高其品质;“促南”就是着力发展皖南特色烟叶,使其形成规模。

  “相对来说,‘稳北’容易,而‘促南’困难。”安徽省局(公司)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处处长邵伏文分析道:首先,皖南的农民增收渠道多,种烟积极性很难提升;其次,皖南烟叶种植比较分散,虽然各市都有烟叶分布,但规模较小,带来不了多少收益,很难引起各地的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

  这家公司由安徽省局(公司)控股,宣城、芜湖、黄山3个市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属于股份制专业化公司。目前,公司总部设有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综合管理三个部门,下辖宣州、郎溪、芜湖、南陵、黄山5个烟叶经理部,10个收购站点,有员工332人。

  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为皖南乃至整个安徽烟叶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了新的组织架构,制定了新的薪酬评估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新体制、新机制的优势,形成了发展合力。

  那么,公司的成立对皖南烟叶的发展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数据:两年来,皖南地区烟叶种植规模从不足4万亩发展到今年的6万多亩;烟叶产量从6000吨增长到今年的10000吨。

  不仅如此,皖南特色烟叶的发展也初步形成了思路。今年,安徽省局(公司)决定在华阳河两岸设立特色烟叶开发区,使特色烟叶在三年内形成较大规模。

  采访中,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道支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公司组建两年来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一是专业化体制优势初步显现;二是队伍的活力不断增强;三是公司的专业化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两年,不算长,但是皖南烟叶的发展却实现了质的突破。正如王汉文所说,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是对烟叶种植分散的烟区如何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