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里,25岁的陈文龙吹着口哨,麻利地打开羊圈的闸门,羊儿们像听到号令一样“咩咩”着奔向门外。放羊、喂羊,已经成了陈文龙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去年之前,他还是当地农业科技园的一名技术主管,家里生活条件很不错,去年年底,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决定回家创业,花30多万元承包了上百亩的山地养了100只山羊。
因为爱吃羊 决定养羊
昨天下午,记者跟着陈文龙走进了他的“世外桃源”:这是一片原生态的山林,连路都是他自己掏钱铺的,车子顺着小路开上山头,这里有一栋房子,90岁的外公在屋前摇着蒲扇纳凉,陈文龙笑着跟他打了个招呼后告诉记者:“外公一个人住着闷,就常常来这里玩,这里空气好。”
往前没走多远,便是陈文龙父亲的200亩茶园,绿油油的茶叶中有一部分已经发黄、卷曲,“今年因为干旱,这些茶收成估计会减掉一半。”陈文龙估摸着。他是学现代园艺专业的,在种植方面很在行,上大学时父亲种了亩白茶,他每逢节假日就帮忙照看。2009年毕业后,他到武家嘴农业科技产业园做了三年的技术主管。直到去年年底,他萌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
经过多轮思想上的“轰炸”,父亲终于答应给他投资30万元,为他承包一百亩山地养羊。“我要求我的羊都是放养的,这样羊肉品质才会高。”他笑着介绍,决定养山羊,最初是因为他比较喜欢吃羊肉,“外面一些品种的羊肉肉质比较粗,不细腻,吃起来口味很差。”陈文龙说,在当地养山羊的很少,而且山羊基本不太需要喂精饲料,这对他来说会节省很大一部分成本。于是,他喊来了姨妈、姑父等亲戚,并雇佣了几个当地的农民,说干就干起来了。
边说边走,绕过茶园,记者就听到“咩咩”的叫声从不远处的羊圈里传来,这里有他养的100只长江三角洲白山羊。陈文龙告诉记者,由于前一天下雨,昨天露水重,所以他一大早没有把羊放出来,现在他的羊儿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说完,他不顾脏跑进羊圈里,检查一圈确认小羊们没有异样之后打开栅门,吹着口哨看着羊儿们一只只兴奋地往外奔。
第一次给羊接生
“回来,你不能出去!”陈文龙眼疾手快地抓住了最后那只蹒跚着试图往外冲的小羊羔,“这小家伙还没断奶呢,可不能往外跑。”
“这些羊跑出去不怕丢了吗?”记者好奇地问。“这周边三百亩都是我家的,它们能跑到哪里呢?”陈文龙笑着说,他对这里的每只羊都十分熟悉,这些羊儿出去一般只有两条路,它们早上出去晚上回来,不用照看,连数都不用数。“你看最前面那只母羊就是领头羊,只要把它调教好了,大家都会跟着它走,而且如果有新来的羊想撼动它的地位,它就会跟对方角斗。”陈文龙饶有兴趣地讲给记者听,其实,这些都是他在这大半年的养羊过程中慢慢学到的。
因为学的是园艺,陈文龙开始对养殖方面并不精通。从农户家里把这些羊收来后,他一度迷茫得不知道该怎么照料它们。今年4月,他人生中第一次为羊接生。“那只羊的肚子越来越大,临生前几天我才知道,要给羊喂盐吃。我心想光吃盐多咸啊,就把盐泡到水里喂它,没想到它一连喝了两桶水。有一天,它突然呆在羊圈里不愿出来,一直在叫,林场里做工的一个老人跟我说,这羊要生了,可我从下午等到晚上它还没生出来,我只能把小羊往外拽,结果生出来的三只小羊都死掉了。”这件事让陈文龙郁闷了很久,后来他查资料问专家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很多方法是错误的,羊吃盐是要干吃的,而且羊要时不时喝水,“我原来以为它们只吃草呢,都没给它们喝过水。”
想留住它们原来的味道
不过,有了这半年做“牧羊人”的经验,陈文龙对养羊这件事已经十分熟练了,就在几天前,又有一只羊生了三只小羊,他已经为小羊接生七八次了,“其实没什么难的,小羊生出来后帮它们擦干净,然后给小羊喂上初乳。”那么,羊生病了怎么办?陈文龙说,羊基本很少生病,有时候拉肚子,他有个土办法,就是给羊儿喂炒稻谷。“我尽量不给它们吃药,这样才能让人们吃到原生态的味道。”
不过,陈文龙的眼光并不局限在养羊上面,他在山上还养了一些鸡、鸭、鹅,都是散养的,形成了一个家庭农场。今年6月,陈文龙还获批成为漆桥当地的首个家庭农场。而且,他还打起了父亲的茶园的主意。“我用羊粪来给茶园做肥料,而在茶园中间可以种一些禾本科和豆科的作物,来给我的羊儿们提供点精饲料,而且黄豆根部的根瘤菌有固氮功能,这样一来,茶园完全不需要再施肥啦。”
记者了解到,前段时间,经过村里竞选,这个85后的“毛头小子”还被村民们推选为支部委员。原来,由于他对种植技术十分了解,村里很多大棚种植户都慕名上门请教,大家对他十分钦佩。
陈文龙说,目前的投入虽然还没有收到回报,但他对自己的这份事业很有信心,下一步他准备开个专门的羊肉市场,并做一些羊肉锅半成品作为礼品销售。“现在市面上一些速成的鸡、鸭、鹅、羊肉什么的都没有味道了,我就想能留住它们原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