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南模式”带来的嬗变

发布时间:2009-05-26 11:44  责任编辑:欣然  来源:贵州日报阅读:
        昔日荒山坡 今日羊儿多

      “册南模式”带来的嬗变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来到册亨县丫他镇板街村采访,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映入眼帘:四周的山上除了少许种植的桉树外,大多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地毯上面,一只只羊正在埋头啃草,随着微风的吹来,空气中似乎夹杂着一种羊骚味。

  而此时,正是5月21日下午5时许,当记者欲爬上山头看个究竟时,从山那边传来了一位妇女的呼叫声:“快回家了!”叫声刚落,山上的羊群停止了吃草,随着第二声“快回家了”的声音到来,羊群们很快从四面八方聚了过来,顺着山上的小道向山下走去。

  2007年以来,册亨县被列为国家生态科技种草养羊项目试点县,在丫他等乡镇实施了生态科技种草养羊项目,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形成了“册南模式”的雏形。

  2008年,册亨县山羊存栏达到52225只,全年出栏肉羊18284只,占据了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靠山吃山

  发展生态畜牧业

  册亨南部乡镇天然草地资源十分丰富,共有草地面积1039419.8亩,其中林下和零星草地657878.8亩,基本草原381541亩,有野生牧草103种。

  面对这样的资源优势,册亨县委、县政府借鉴“晴隆模式”的成功经验,决心在该县南部乡镇大打生态畜牧业这张牌。去年3月,作为试点乡镇的丫他镇,开始对板街、板万等村宣传发动养羊。

  落省村的黄世平是一位敢讲敢干的农民,得到镇里宣传发动养羊的消息后,他和兄弟黄世民主动找到了镇里的李尚成副镇长,要求养羊。

  得到镇里的批准,黄世平兄弟俩回家后,开了家庭会,决心5兄妹联户联管联保,共建羊圈,积极响应政府的联户饲养机制。

  同年9月,当地政府在云南和广西给黄世平5兄妹购来了103只种羊,看到活蹦乱跳的羊群,黄世平笑在脸上,乐在心中。让他没想到的是好景不长,不久后羊群出现病状,有33只种羊相继死去。

  “当时很着急,如果羊全死了我们就亏了大本。”黄世平说,他采用了很多草药医治都无效,心里有点冷了。于是,他跑到镇政府找到李镇长,要求退种羊,如果不退,他将把余下的70只羊赶到政府。

  面对黄世平带来的坏消息,李尚成痛在心里,急在心上。他顾不上吃中午饭,赶到县里找来了畜牧技术人员,随同住进黄世平家里,对每只种羊进行了精心的查看,并对每只种羊进行疫苗注射,手把手教黄世平如何预防羊群急病等方法。

  之后,黄世平兄妹的70只种羊长大了,不到半年时间便增添了86只小羊羔。“前几天我卖了13只,得5000元呢。”黄世平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照这样下去,不到今年年底,他这100多只羊将发展到300来只。

  在一旁打扫羊圈的黄世平的妻子则激动地说,他们正准备把规模扩大,但担心野生牧草不够羊食用,他们5兄妹把自家的田地全部拿出种上牧草。

  据册亨县的相关负责人说,面对越来越多的养羊户,该县先后组织建设了丫他幸福和纳岩草场,完成了基本草原权属划定工作,实施天然草场改良。截至目前,已建成人工草地22100亩,统配建设综合整治草地1600亩,在基本草原区和已建草场共改良草地0.45万亩,完成冬季田土种草0.82万亩,同时采取青贮(氨化)的方法积极解决冬春饲草不足的问题。

  另外,该县还购进秸秆粉碎机100台,修建氨化池(窖)144个,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青贮饲料1.8万吨、氨化饲料1.2万吨,推广饲料1.1万吨。

  循环运作

  带动130户村民养羊致富

  在板街村村主任王世平家里,有几个村民正在向他咨询如何办理有关养羊的事项,王安祥、黄康辉等10户村民已写来了申请书,要求养羊。

  “你别墅的图纸已经做好了,还在镇里,过两天你来拿一下。”李尚成副镇长对王世平说。原来,王世平是丫他镇最早养羊的大户,如今已发了财,已有200多万元的存款,他准备在村子里修建别墅。

  1993年,王世平在县城看到电视上播放养羊能致富的新闻后,买来了相关的书籍,对如何养羊进行了初步了解。之后,他向亲朋好友借了些钱,从云南购来了110只种羊,开始了他的养羊生涯。

  尽管王世平通过学习掌握了许多养羊的知识,但由于各方面条件有限,他的这110只种羊还是死了一些。第二年,王世平的羊发展到了300多只,他将一部分卖掉改造羊圈后,他想到了村里贫困不堪的村民们,决心带领村民们致富。

  “我们看到他家确实找了好多钱,但我们当时不敢养羊,因为本钱大怕赔本。”一村民告诉记者,王世平曾给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没有一家敢饲养。

  面对村民的这种心态,王世平很是着急。思来想去,一个主意油然而生:“由他提供种羊和技术,村民提供劳动力,羊出栏后,种羊属于他,所产的羊羔他与村民五五分成。”

  当村民罗珍勇得知这个消息,便与王世平达成协议。1995年,罗珍勇饲养的30只种羊不到一年发展到100多只,获利3000多元。

  就这样,目前,板街村先后有130户村民与王世平签订了养羊协议。村民们的腰包胀了,而王世平的荷包也鼓了。

  王世平说,这段时间以来,广西、云南等地的大老板前来和他洽谈,准备在该村大规模的养羊,但他想到光自己致富不行,还有一些村民仍贫穷,于是他婉拒了这些大老板的来意。

  据了解,板街村130户养羊户,现已存栏羊8000多只,10多户人家年收入5万余元,最少的达15000元。

  “四大体系”“六大机制”

  助推“册南模式”

  针对一批养羊致富的成功事例,册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借鉴“晴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完善草饲体系、服务体系、防疫体系和营销体系。在冗渡、丫他、巧马养羊的乡镇启用了10名乡土技术人才。

  在营销方面,该县采取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组建养羊协会、养羊合作社等组织,由协会、合作社来管理市场;协会加强市场信息搜集,严格实行牲畜交易登记备案制度,确保出价不低于市场价,若农户不满意协会的回收价,可由协会出具羊只产地证明后,由农户自行出售。据介绍,目前已在丫他等镇建立了4个牲畜交易市场,同时申请了无公害山羊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六大”机制分别为:中心+农户循环运作机制,联户饲养机制,牛羊并重的养殖机制,优良畜种选育机制,乡土人才培训选用机制和套餐式的草质改良机制。

  册亨县委办负责人介绍,丫他镇落省村的黄世平是联户饲养机制的典型,5户人家每户只用2至3个月就完成了一年的养殖管理任务,得到一年的收入,其余时间又可从事其他行业增加收入。

  通过创建五户联营模式,册亨县现已发放基础母羊17740只、种公羊880只,发展羊羔6000只。

  在优良畜种选育方面,该县采用波尔山羊为父本与本地黑山羊母本杂交或采用本地黑山羊本交,通过选育,培育出生产性能稳定、屠宰率和产肉率较高的波黑羊杂交品种,现已产波黑杂交羊4770只。同时完善乡土人才激励机制,每位乡土人才每月领取300元底薪,其监管区域每存活一只羊羔补助10元。

  册亨县大部分草山坡度较大,交通不便。在草种结构上,该县将柱花草、紫花苕、紫花苜等多种优质牧草进行套种,使羊吃上可口的套餐。通过带状种草和套种牧草,不仅草质得到改良,也防止了陡坡开垦种草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