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志丹县 养牛大户成欠债户

时间:2009-03-24 17:42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2003年,志丹县提出全县养牛计划,以此带动乡镇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养牛,当地政府和农民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但事至今日,全县已无养殖规模50头以上的农户。由于养牛致富梦破灭,难以偿还的贷款成为这些养牛户沉重的负担。
        昔日的养牛场铺在地上的砖都被揭起卖掉了,如今种上了树苗 本报记者 冯强 摄

  2003年,志丹县提出全县养牛计划,以此带动乡镇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养牛,当地政府和农民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但事至今日,全县已无养殖规模50头以上的农户。由于养牛致富梦破灭,难以偿还的贷款成为这些养牛户沉重的负担。

  义正乡位于志丹县西南部,紧邻甘肃。2003年,该乡成为全县发展农民养牛事业的重点地区。从2003年7月起,全乡养牛50头以上的农户有十余家。

  农民常明属于其中之一,共养了100头牛。

  花24万元购回100头秦川牛

  2003年5月,在外省打工的常明回到老家志丹县义正乡。当时正值全县推广养牛计划,常明说,乡政府专门从其他乡镇请来养牛专业户作报告。“报告说一头牛一年下来,能带来数千元的收益。”根据养殖规模不同,政府对每头牛还有1000至1500元不等的奖励。

  利好政策和资金扶持很快吸引了大家。常明说,他自己拿出了4万元,借款4万元,从信用社贷款4万元。2003年7月,常明开始兴建养牛场,建成后连家也搬到了养牛场。随后,常明花了24万元购回100头秦川牛。其中,15万为政府奖励,9万仍是从银行贷出的贴息3年贷款。“我本来想养50头,但在乡政府多养多补贴的鼓动下,最终确定为100头。”常明说。

  当年9月,养牛场开张。此前,他还参加了全县养牛大会,“100多人把县宾馆会议室挤满了,各乡镇干部和养牛户参会,县领导发言鼓励大家,并宣传扶持政策。”那时的常明很有信心。

  草料匮乏养的牛很难吃饱

  然而,到了当年10月,3头牛相继卧倒,“早上叫来兽医打吊针,但到下午牛还是死了”。

  起初,常明以为是入秋后天气变冷所致,于是他专门给牛舍加装保暖层。后来,常明才意识到,牛没有吃饱。草料匮乏成了困扰养牛农户的一大难题。

  据了解,志丹县耕地少,草料和玉米秸秆量小,饲草匮乏。“乡政府兴建了饲料基地,但里面没有草。”常明说,现在义正乡当年兴建的饲料储备库只有一人看守,凌乱地堆着些干草。

  缺乏饲草,常明和其他养牛户到处寻找草料。“挨家挨户收玉米秆,租耕地种草喂牛。”常明说,近100头牛一天要消耗2000多公斤草料,但他每天只能提供一半。养牛户多次向政府求援,常明除了得到2.5万元的贷款外,再无收获。“乡政府也没办法,有钱都买不到草料,从外省运,成本太高。”

  常明说,自养殖开始到2006年春季养牛场倒闭,饲草一直困扰着他。

  对于饲草匮乏的原因,知情者说,政府在决定养牛政策时指出,统计全县牧草面积近60万亩,但实际状况并非如此。还有一种说法是,农户为了得到政府奖励,大规模养牛造成饲草短缺。

  2004年春,常明饲养的牛营养不足,卖不上价钱。他一次性出售了10头,“除去政府奖励,一头也收不回成本。”而其他养牛户与常明状况类似。

  难还贷款3农户被告上法庭

  从2003年到2007年,牛吃不饱,不断死亡或者贱卖,而这些养牛户同时又陷入另一个恶性循环:连年亏损致使贷款无力偿还,为了形势好转又硬着头皮借贷。

  记者从义正乡6家养殖规模在50头以上的养牛场了解到,他们亏损都在30万~50万,其中包括政府奖励、个人筹资和贷款,而欠款规模在10万元~15万元之间。

  2008年底,包括常明在内的3位农民被告上法庭,要求偿还贷款。如何还款,成为养牛户最头疼的事。据悉,志丹县政府目前正在统计贷款具体数目,并着手帮助协调农民还贷。

  记者查阅志丹县2005年的宣传材料,当时显示该县饲养牛达到4.6万头。日前,该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徐步亮却证实,志丹县目前已无养牛规模在50头以上的农户。而那个曾经养牛200头,做养牛致富报告的农户也已不养牛了。义正乡的一些养牛场里已种上了庄稼。

  如今,农户们感慨当初投资考虑欠周全。他们认为,志丹县地理条件本身并不适合养牛,饲草短缺很难解决。此外,他们未对养牛市场进行调查,一旦亏损陷入困境,失败在所难免。

  志丹县从实际出发调整产业

  除了养牛户们自我反思外,当初政府的决策也被指有失误。养牛户们分析,县上为养牛投入大量资金以图产业发展是好事,“但决策不科学。”一养牛户说。

  据了解,2003年决策、执行养牛政策的县上领导现大多已调离志丹。采访中,已无人能解释清当初决策论证、出台的前后。现任的县上领导上任后,大规模养牛产业已停止。

  徐步亮说,目前,县上已对涉及养殖的草畜产业予以调整,从2003年决策的养牛和养羊,改变为到重点扶持圈养羊,“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禁止乡镇干部统一为农民购羊。”

  徐步亮说,调整政策主要是考虑牛的饲养周期长,所需饲草量远大于养羊,而志丹县本身饲草供应不平衡。同时,也不再进行现金奖励和贴息贷款,而是适度补贴,“主要是奖励饲草机和种羊,防止农民为奖励盲目加大规模。”

  而对于政策扶持的养殖规模也相应下调,家庭适度养殖,“比如15到20只,起初规模不要大,循序渐进,相互扶持。”徐步亮说。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