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
据流行病学调查,本病流行于产羔季节,随着产羔季节的开始而发病,产羔结束而终止。在一个生产母羊群中产羔数在1/4时开始出现发病,随着所产羔羊的增多而发病率增加。在产羔中、后期发病率达85%,初产母羊所产羔羊几乎是100%发病。一群产羔母羊群中只要出现1只羔羊发病,很快殃及全群2-7日龄羔羊发病。最急性者出生后12-24h内就出现腹泻。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7团5年产羔季节羔羊发病情况调查,初生羔羊平均发病率达47.68%,发病死亡率32.6%。出生后12-24h内发病的占14-19%,2-3日龄占58-73%,3日龄以上的占8-16%。一般情况下产羔前期发病率略低(27.3-43.3%),中期较高(42.6-84.1%),病程在12h内死亡的占34-36%,24-72h以内死亡的占17-38%。
病因
微生物致病因子 厌气性病原微生物,主要是产气荚膜梭菌,其中以B型魏氏梭菌危害严重,D型也能引起发病;非厌气性的主要有大肠杆菌K88、K99埃希氏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肠球菌、轮状病毒、BVD病毒也有致病作用。
饲养管理因素 越冬饲草料贮备充足,怀孕母羊膘情好,羔羊体质壮,发病率低,否则发病率高。经笔者多年调查,怀孕母羊产羔时体重达65kg以上时初生羔羊体重也大(4.5-5.5kg),羔羊腹泻发病率只有12.4-18.3%。而当越冬饲草料贫乏,饲草单一,产羔时怀孕母羊体重在45-50kg时,初生羔羊体重在3.5-3.8kg左右,羔羊腹泻发病率高达59.75%,发病死亡率达11.07%。
环境因素 只要某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使羔羊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毒力增强即可发病。如饲养在阴暗、潮湿、低洼、陈旧的圈舍,都是引发该病的诱因。圈舍湿度越大,则羔羊发病率越高,当相对空气湿度在85-100%时羔羊发病率几乎是100%。相对湿度在45-55%时,则发病率明显降低,只有5.4-8.9%。
羔羊自身免疫力缺乏 初生羔羊不能及时吃上初乳、体格小、体质差、抵抗力弱、自身免疫力低,易引起腹泻。
气候骤变 产羔圈舍简陋,保温设施不配套,温差波动大,致使羔羊遭受寒冷或贼风刺激,产生应激引起腹泻。
饲喂霉烂变质的草料 饲草单一,营养不平衡,也是造成羔羊腹泻的因素之一。
症状
轻度腹泻型 以排出稀软粪便为特征,粪便呈黄白色、酸臭,尾根被粪便污染,排粪时表现腹痛,体温正常,食欲无影响,精神较好。这种病例如治疗及时,治愈率较高,且痊愈后状况良好,此种类型多发生于发病初期。
肠炎脱水型 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粪便稀如水样,呈黄绿色、恶臭,内有脓性黏液及絮状乳或混有少量血液,粪便中带有气泡,腹痛剧烈,时有呻吟,拱腰缩腹,肛门失禁,里急后重,头朝上提起羔羊,粪便呈喷射状喷出。病羔失水,被毛粗乱,皮肤失去弹性,食欲废绝,体力衰竭,口鼻冰凉,卧地不起,体温下降为37.5-35℃,最后窒息死亡。剖检尸体第四胃有消化不良的凝乳块,胃底黏膜有出血点。肠壁变薄出血,胃肠内含有气泡。这种类型多发生于产羔中后期,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造成死亡。有些病例则痊愈后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如饲养管理不当,或突然更换牧场,仍能导致死亡。
神经型 多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步样蹒跚,倒地不起,口吐白沫,角弓反张,腹胀抽搐,体温40.5℃,腹痛呻吟,很少有腹泻症状,死前四肢滑动,呈游泳状。这种类型发病急,疗效差,死亡率高。剖检除膀胱积尿以外,无其他明显的病理变化。
防治
⒈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特别要加强怀孕后期母羊的饲养管理,要储备充足的越冬度春饲草,养分要全价,使临产母羊膘肥体壮,奶水充足,所产羔羊体质健壮。
⒉使羔羊及时吃上初乳,出生2天后母子分养,定期哺乳,防止饱饿不均,引起消化不良。尽早给羔羊补饲,补充富含蛋白质、矿物质饲料。
羔羊腹泻病因与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09-07-09 来源:
摘要:流行病学调查 据流行病学调查,本病流行于产羔季节,随着产羔季节的开始而发病,产羔结束而终止。在一个生产母羊群中产羔数在1/4时开始出现发病,随着所产羔羊的增多而发病率增加。在产羔中、后期发病率达85%,初产母羊所产羔羊几乎是100%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