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一起绵羊快疫病的诊治

时间:2009-06-26 00:02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羊快疫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腐败菌引起的以侵害绵羊为主的一种急性传染
    羊快疫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腐败菌引起的以侵害绵羊为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004年3月份我场三大队牧一小队3户羊群发生此病,经诊断确定后对羊群立即进行隔离、消毒并对症治疗,使疫情及时得到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4年3月19日据牧户南某诉:在放牧当中有2只膘情较好羊发现突然倒地死亡,随后在1~2d内牧户周某某和另一牧户羊群中相继出现类似症状羊只死亡。3牧户羊群中共发病15只,死亡10只,死亡的羊大部分年龄为2~3岁膘情较好,并且发病快,病程短。据了解掌握的情况分析:3牧户羊只在预防注射时均存在注射剂量不正确或漏注羊四联菌苗的情况。

    2 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无明显症状,羊已死亡。故常见患羊在放牧时死于牧场上或者早晨发现死于羊舍内。病程稍长的病羊表现虚弱,食欲废绝,离群独处,不愿走动,强迫运动时,表现共济失调。腹部臌胀不安,口流带血泡沫,排粪困难,里急后重,粪便恶臭,其中混有血丝和黏液。体温正常或稍高,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最后因心力衰竭于数小时内死亡,个别延长到12~24h之间。

    3 剖检变化

    尸体腐败迅速,腹胀,剖开时并有恶臭味,肠道充满气体,可视黏膜呈兰紫色带有出血点,天然孔流出血样液体;咽部和颈部等皮下组织呈出血性胶样浸润;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肿大;胸腹腔和心包内大量淡红色积液;心内、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肺水肿出血;肝肿大,呈土黄色;被膜有大量出血点;脾质地柔软,胆囊充满胆汁;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炎性出血,尤其是真胃黏膜发生坏死和溃疡;回肠黏膜也有类似症状表现为急性肠炎变化。

    4 实验室检查

    4.1 镜检 肝被膜触片染色镜检,在视野内发现存有两端钝圆单个或短链状粗大杆菌和无关节的丝状菌。

    4.2 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死羊心血接种于葡萄糖鲜血琼脂平皿上培养,结果长成薄纱状菌落。

    4.3 生化试验 本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果糖、麦芽糖、半乳糖及杨苷、产酸产气,但不发酵蔗糖和甘露醇。

    4.4 动物试验 无菌采取死羊肝、脾制成乳剂,分别肌肉注射4只小鼠,结果都在24h内死亡。取小鼠内脏分离培养病菌,在鲜血琼脂平皿上长成薄纱状,实验动物肝被膜触片染色镜检,检出两端钝圆的大杆菌和无关节的丝状菌。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调查、分析和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等,最后确诊此病为羊快疫。

    6 防治

    6.1 转移放牧草场,隔离病羊,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寒感冒。

    6.2 清理卫生,铲取圈内表土一层,圈舍地面、墙壁、饲管用具等用5%火碱严格消毒、对清理的粪便,表面消毒后堆集发酵,对垫草等污染物焚烧处理。

    6.3 对疫区假定健康羊和受威胁区的羊应注射四联菌苗;对病程稍长的病羊,采取强心、消炎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如强心肌注安纳咖注射液5~10ml;抗菌消炎,内服碘胺嘧啶8~10g;痢菌净片200~350mg,2~3次/d,5%葡萄糖40ml、青霉素钠320万IU混合静注。

    7 讨论

    7.1 本病在秋冬和初春气候骤变,羊只采食冰冻带霜草料或受寒感冒时,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肠道酸碱度的改变也有利病菌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急性休克,从而导致羊只在短时间内死亡。

    7.2 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但只要平时对羊群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免疫接种,严格掌握注射剂量,杜绝漏注可有效防制本病发生。

    7.3 此病发生后,及时采取了隔离消毒,转移草场,对症治疗等措施,使疫情迅速控制,未造成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