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病也称出血性败血病(Hemor-rhagicsepticemia),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haemolytica)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断奶羔羊,也发生于1岁左右的绵羊,山羊较少见。本病在冬末春初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应激因素对其发生影响很大。
[症状和病理变化]
最急性:常见于哺乳羔羊,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或发病急,仅有寒战、呼吸困难等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剖检无特征病变,全身淋巴结肿胀,浆膜、黏膜有出血点。
急性: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急促,咳嗽,鼻液混血,颈部、胸前部肿胀。先便秘后腹泻,或呈血便。常于重度腹泻后死亡,病期2-5d。剖检可见,颈、胸部皮下胶样水肿和出血,全身淋巴结(尤其咽喉、肺和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上呼吸道黏膜充血、出血,其中有淡红色泡沫状液体。肺明显淤血、水肿、出血,也可见直径0.2mm至1cm的多发性暗红色病灶,外观似小梗死,其中心可呈灰白、灰黄色。肝也常散在类似的灰黄色病灶,有些周围尚有红晕。皱胃和盲肠黏膜水肿、出血和溃疡。
镜检,肺呈浆液出血性肺炎变化。肺泡隔高度充血,肺泡腔和支气管腔多有大量浆液、红细胞、白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纤维素。小叶间增宽、充血、出血与水肿。也可见肺泡隔毛细血管的细菌性栓塞,开始栓塞附近明显出血,以后则发生坏死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在肝脏小叶外周区附近的血管中可见到菌丛,其周围是狭窄的无血区;相邻的门静脉分支有血栓形成。肝实质有小坏死灶,但因病程短常无白细胞反应。
慢性:即胸型,病程可达2-3周或更长。病羊流黏脓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消瘦,不思饮食,腹泻。也可见角膜炎、颈与胸下部水肿等症状。病变主要位于胸腔,呈纤维素性肺炎变化。常有胸膜炎和心包炎。肺炎区主要发生于一侧或两侧尖叶、心叶和膈叶前缘,也有主要发生在膈叶的。炎区大小不一,色灰红或灰白,其中散布一些边缘不整齐的坏死灶或坏死化脓灶。镜检,肺组织中有大量纤维素和炎症细胞浸润,其中单核细胞占相当比例。同时肺组织和炎症细胞都有明显的坏死现象。
[诊断]发现浆液出血性肺炎、肝、肺毛细血管的巴氏杆菌性栓塞或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时可怀疑本病,从血液和脏器分离鉴定巴氏杆菌以做出确诊。
[防治]可参考牛巴氏杆菌病。
羊传染病:巴氏杆菌病
发布时间:2009-06-22 来源:
摘要:巴氏杆菌病也称出血性败血病(Hemor-rhagicsepticemia),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haemolytica)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断奶羔羊,也发生于1岁左右的绵羊,山羊较少见。本病在冬末春初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应激因素对其发生影响很大。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