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香蟹子肥鸭子壮棚子多

发布时间:2009-05-26 11:58  责任编辑:欣然  来源:食品商务网阅读:
        2008年辽宁省盘锦市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701元,增长20.5%,实现历史性新突破,居全省第三位。“稻子蟹子鸭子棚子”这“四子”功不可没。 

        盘锦市市长孙国相说,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一定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盘锦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发展优质稻米、大规格河蟹、鸭鹅养殖加工和设施蔬菜,作为农业产业的“四子工程”,2009年要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让“四子工程”成为农民的增收工程,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水稻生产增效:从“人工”变成“机械化” 

        盘锦市大洼县三角洲种田大户杨庆国种植1600亩水田,今年已与盘锦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他说:“去年我种的订单水稻,平均每亩比种植其他品种水稻实现增收150元。”盘锦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出口优质大米到日本。公司在与农民签订种植订单合同后,不仅为农民提供优良水稻种子,进行田间生产操作规程指导,还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5元回收农民的水稻。现在,企业已与农民签订种植优质水稻订单合同两万亩,预计可使农民增收300余万元。 

        盘锦大米享誉中外,而且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这个优势到任何时候盘锦人都不能丢掉。他们以订单水稻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稻米工程。据了解,2008年全市完成水稻种植面积166.36万亩,增长5%,其中,优质水稻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 

        但是水稻生产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现象日趋严重,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抢农时,节省人工,增加粮食产量,降低作业成本。为此盘锦市开始实施“ 百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据盘锦市农机局副局长吕树权介绍,此项目是以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为主,以发展水稻机插秧、机收为重点,从2009年开始到2010年,分别实现机插秧和机收获各150万亩,并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 

        多年实践证明,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可节省亩成本50—58元,亩增产30—40公斤;机收获与人工收获相比可节省亩成本40—60元,减少粮食损失10—15公斤。“百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完成后,仅机插秧和机收获两项,2010年就可比 2008年节省成本1.1亿元,增加水稻产量5000万公斤以上。 

        盘锦市副市长孙占明将此概括为:“一化三带促两增”。即: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带动了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转移就业;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蟹子养殖提质:从“大养蟹”到“养大蟹” 

        近几年来,盘锦市河蟹养殖业由“稻田养蟹”向“蟹田种稻”转变,又由“蟹田种稻”向“大养蟹和养大蟹”转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养大蟹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后,大规格河蟹产出率明显增加。2008年养殖规模达138万亩,产量3.6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仅河蟹一项农业人口人均收入达980元。 

        据统计,去年盘锦河蟹产业实现了河蟹土池生态育苗规模3万亩,年产蟹苗4万公斤;河蟹养殖规模138万亩,总产量3.6万吨,创产值12亿元;稻、苇田养蟹规模(稻田75万亩、苇田45万亩)实现新突破;全市扣蟹总产量达1.15万吨;河蟹出口总量达1500吨,这五项指标均创全国地级市第一。同时,盘锦河蟹养殖规模、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0%和12%;河蟹养殖规模、产量分别占辽宁省的82%和85%。 

        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去年盘锦市全面推广了稻田养蟹种养结合的“双1500”工程种养模式,即亩收水稻750公斤,亩获效益1500元,使广大养蟹户受益匪浅。此模式已被农业部确定为“盘山模式”,并在全国北方稻作区推广应用。今年各县区积极推广“盘山模式”,并以科技入户为载体,加强蟹农培训力度,使群众真正掌握了养大蟹的技术要点。同时分别在重点乡镇建立了养大蟹示范区和示范点,主要从蟹种规格、田间工程、放养密度、防病治病、饵料选择及投喂等关键环节进行推广应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广大蟹农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养大蟹才能获高效,只要进行科学养殖,精心管理,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鸭子、棚子:从生力军成为新的增长极 

        养鸭子与种植蔬菜大棚也正在从当地农民致富的生力军成长为新的增长极。 

        4月27日,记者在盘山县古城子镇古城村看到,今年新建的一个占地2300亩、400栋大棚的现代化种植业小区已初见雏形,古城子镇副镇长王福东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在市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下棚菜发展加快,到去年末全镇大棚3550栋,两户就有一个大棚,半数村成为蔬菜专业村。农民人均收入光棚菜一项就达2527元。” 

        古城子镇蔡家村农民蔡雨军尝到了扣大棚的甜头:“去年秋天我看别人扣大棚挣钱了,我也以每亩地1000斤稻子的价格租了4亩地,投了4万元扣了一个大棚种黄瓜,到现在已卖出5万多元。”他还利用扣大棚时挖出的水塘养蟹,一年也能挣个几千元,今年他又新建了一个大棚。 

        今年盘锦市将新增加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打造3个万亩棚菜基地,计划总投资6.83亿元,使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8万亩,总产量达到72万吨,总产值 12亿元,总纯收入7.9亿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138元,增加147元。到2010年计划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0万亩。 

        发展鸭鹅养殖业是盘锦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大洼县选择发展养鸭业,盘山县选择发展养鹅业,经过几年的努力,鸭鹅养殖量计划超过亿只,力争把盘锦建成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鸭鹅养殖、加工、销售基地。 

        到2008年年末,大洼县全年肉鸭饲养量完成1200万只,种鸭存栏9.3万只,创产值5亿元,效益0.4亿元。全县现有6家肉鸭龙头加工企业,23个肉鸭生产专业合作社,有社员2450人。 

        2009年底大洼县肉鸭饲养量将达到3000万只,比2008年增长150%,其中种鸭20万只,出栏肉鸭2500万只,存栏肉鸭500万只(含种鸭20 万只)。为此大洼县将建设肉鸭良种繁育工程,加大优良种鸭引进力度,加大肉鸭生产基地设施建设。全县需建养鸭小区45个。 

        为加大鸭业生产的扶持力度,促进鸭业生产大发展,县财政为每个肉鸭养殖小区每年补贴资金10万元,引种鸭每只补贴10元,每个棚舍补贴3000元,县财政从2009年—2010年,每年列入计划1000万元作为发展养鸭业补贴和贴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