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病防治技术-鸭瘟
时间:2009-06-26 00:3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诊特点是高热,脚软,行走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1.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鸭瘟病毒
2.流行特点 对鸭瘟有自然感染性的宿主仅限于雁形目里的鸭科成员(鸭、鹅、雁),其他禽类抵抗力较强,不易发病。 在本病流行期间,通常以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高,1月龄以下的雏鸭发病较少,产蛋母鸭发病率、死亡率均高,病鸭的肝、脑、食道及泄殖腔内含病毒量最高。 病鸭与康复不久的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鸭群与病鸭在一起放牧,或是经过流行疫区,都能引起感染。被病鸭排泄物污染的用具与运输工具也是传染媒介。某些水禽(如野鸭)、飞鸟、吸血昆虫,也可能传播本病。 本病的发生四季均有,通常在春、夏、秋流行最严重。
3.临床症状 潜伏期2~5天,人工感染2~4天开始现出症状。体温42~43℃,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行动迟缓。严重者伏地不起,强行驱赶时,则两翅扑地而走。病鸭不愿下水。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沾有稀粪,泄殖腔松驰,有时发生水肿。眼睑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黏液,眼结膜充血。鼻孔分泌物增多,有稀薄或黏稠液体流出。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大头瘟)。呼吸困难,呼吸音粗厉。产蛋母鸭群在死亡高峰期间,产蛋率下降25%~40%。 病程一般为3~4天,鸭极度衰竭而死。死亡率达90%以上。个别转为慢性者,生长缓慢、消瘦,角膜浑浊,甚至形成溃疡。
4.解剖病理改变 本病的病理变化是急性败血症,全身浆膜、黏膜与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或坏死。 皮下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大头瘟”的典型病例,头与颈部的皮肤肿胀,切开时流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舌根、咽部、腭部及食道、肠道、泄殖腔黏膜表面常有淡黄、灰黄或草黄色、不易剥离的伪膜覆盖,刮落后即露出鲜红色、大小不一的出血溃疡灶。腺胃黏膜有出血斑点,有时在腺胃与食道膨大部的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膜下充血或出血。 肝脏有出血斑点,肝表面与切面有针尖大至小米大的灰白色坏死斑点,胆囊肿大,脾体积缩小、呈黑紫色,心内、外膜上有出血点,腔上囊出血,卵泡常有变形与泡内出血性病变。
5.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特征性症状与解剖病理改变,即可做出诊断。
6.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发病时应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与紧急预防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以防疫情蔓延。 病鸭应在远离河流的地点集中屠宰加工,高温处理,内脏及小鸭不能利用,必须焚烧或深埋。血水经消毒后废弃。羽毛必须消毒处理。 鸭舍、用具与运动场等都必须彻底消毒,并空闲1~2个月后方能使用。 可疑病鸭群及疫区其他健康群,应立即接种疫苗,停止放牧。在14天之内不再发生病鸭时,方可在指定地区内放牧。 污染的饲料须烧毁与消毒。饮水必须消毒并经常更换。 在疫区尽量消灭麻雀、蚊、蝇等传染媒介。 做到自繁自养。如必须购入新鸭时,应事先了解当地确无疫情才行。 疫区健康鸭群,每年需定期接种1~2次。
1.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鸭瘟病毒
2.流行特点 对鸭瘟有自然感染性的宿主仅限于雁形目里的鸭科成员(鸭、鹅、雁),其他禽类抵抗力较强,不易发病。 在本病流行期间,通常以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高,1月龄以下的雏鸭发病较少,产蛋母鸭发病率、死亡率均高,病鸭的肝、脑、食道及泄殖腔内含病毒量最高。 病鸭与康复不久的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鸭群与病鸭在一起放牧,或是经过流行疫区,都能引起感染。被病鸭排泄物污染的用具与运输工具也是传染媒介。某些水禽(如野鸭)、飞鸟、吸血昆虫,也可能传播本病。 本病的发生四季均有,通常在春、夏、秋流行最严重。
3.临床症状 潜伏期2~5天,人工感染2~4天开始现出症状。体温42~43℃,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行动迟缓。严重者伏地不起,强行驱赶时,则两翅扑地而走。病鸭不愿下水。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沾有稀粪,泄殖腔松驰,有时发生水肿。眼睑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黏液,眼结膜充血。鼻孔分泌物增多,有稀薄或黏稠液体流出。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大头瘟)。呼吸困难,呼吸音粗厉。产蛋母鸭群在死亡高峰期间,产蛋率下降25%~40%。 病程一般为3~4天,鸭极度衰竭而死。死亡率达90%以上。个别转为慢性者,生长缓慢、消瘦,角膜浑浊,甚至形成溃疡。
4.解剖病理改变 本病的病理变化是急性败血症,全身浆膜、黏膜与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或坏死。 皮下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大头瘟”的典型病例,头与颈部的皮肤肿胀,切开时流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舌根、咽部、腭部及食道、肠道、泄殖腔黏膜表面常有淡黄、灰黄或草黄色、不易剥离的伪膜覆盖,刮落后即露出鲜红色、大小不一的出血溃疡灶。腺胃黏膜有出血斑点,有时在腺胃与食道膨大部的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膜下充血或出血。 肝脏有出血斑点,肝表面与切面有针尖大至小米大的灰白色坏死斑点,胆囊肿大,脾体积缩小、呈黑紫色,心内、外膜上有出血点,腔上囊出血,卵泡常有变形与泡内出血性病变。
5.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特征性症状与解剖病理改变,即可做出诊断。
6.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发病时应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与紧急预防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以防疫情蔓延。 病鸭应在远离河流的地点集中屠宰加工,高温处理,内脏及小鸭不能利用,必须焚烧或深埋。血水经消毒后废弃。羽毛必须消毒处理。 鸭舍、用具与运动场等都必须彻底消毒,并空闲1~2个月后方能使用。 可疑病鸭群及疫区其他健康群,应立即接种疫苗,停止放牧。在14天之内不再发生病鸭时,方可在指定地区内放牧。 污染的饲料须烧毁与消毒。饮水必须消毒并经常更换。 在疫区尽量消灭麻雀、蚊、蝇等传染媒介。 做到自繁自养。如必须购入新鸭时,应事先了解当地确无疫情才行。 疫区健康鸭群,每年需定期接种1~2次。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鸭磺胺类药物中毒的防治
- 2.樱桃谷鸭常见腿部疾病防治
- 3.种雏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
- 4.鸭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
- 5.鸭场的兽医卫生与疫病防制
- 6.鸭临床常用药物-禽霍乱组织灭活苗
- 7.鸭遇雨不产蛋原因及防治
- 8.鸭丹毒的防治
- 9.鸭寄生蠕虫病-嗜眼吸虫病
- 10.鸭减蛋综合症的防治
- 11.氟喹诺酮类药物与鸭光敏症
- 12.一例疑似鸭流行性感冒的诊治
- 13.鉴别鸭瘟与鸭霍乱
- 14.鸭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鸭鹅绦虫病
- 15.试谈养鸭环境与控制-养鸭场污染的来源
- 16.鸭梨黑心病的防治
- 17.雏鸭黄曲霉毒中毒的诊断与防治
- 18.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
- 19.鸭寄生蠕虫病-鸭东方杯叶吸虫病
- 20.肉鸭常见中毒病防治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罗兴华:从养鸭大户到种茶
- 2.勇闯新路 养鸭致富
- 3.“稻田养鸭”一举两得
- 4.养殖野鸭 有“钱”可图
- 5.“鸭司令”致富乡亲
- 6.“养鸭状元”李居国
- 7.“孵鸭大王”陶世根
- 8.张银侠:生意做火因为“将
- 9.cctv致富经:生意做火因为
- 10.鸭子变天鹅的故事
- 11.小鸭蛋变成“金蛋蛋”
- 12.翁永清:养“野海鸭”的致
- 13.王明怀:让鸡鸭生“钱”
- 14.嵊州:养猪养鸭亦创业
- 15.安徽贵池:养鸭“养”出大
- 16.程前程:鸭合同里的致富玄
- 17.白音诺勒蛋鸭四季生“金蛋
- 18.兴业:千余农民用QQ做生意
- 19.广东中山:水面养鸭 水中
- 20.种粮大户徐菊芳转行养猪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