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鸭传染性鼻炎
时间:2009-06-26 00:30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鸭传染性鼻炎是由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
鸭传染性鼻炎是由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本病在生长发育鸭群和产蛋鸭群均可发生,可造成鸭只生长停滞、淘汰率增加以及产蛋显著下降,而且还会诱发其它各种疾病,甚至会因消瘦、衰弱而死亡,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樱桃谷蛋种鸭发生鸭传染性鼻炎的病例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07年10月2日,刘某饲养的5000只蛋鸭于200日龄开始发病,发病后,鸭群淘汰率明显增加,鸭产蛋率明显下降,且发病鸭连续不断,发病率达65%,病程2周左右。经采取防治措施后,95%痊愈。
二、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
一般秋末和冬季可发生流行,特别是到了冬季,为了保温造成通风不良导致本病在寒冷季节多发,具有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降蛋快、死亡率低的特点。慢性病鸭和康复后的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来源,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4周龄以上的鸭易感性增强。育成鸭、产蛋鸭最易感,本病多发生在成年鸭,对产蛋期的鸭带来的损害最大,育成期得病治愈后,对后期产蛋影响不大。
三、传染性鼻炎流行的原因
1.鸭舍通风不好,氨气浓度过高,鸭舍密度过大,营养水平不良以及气候的突然变化等均可增加本病的严重程度。与其他禽病如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混合感染可加重病程,增加死亡率,不同日龄的鸭群混养也常导致本病的暴发。
2.与疫苗接种有关。(1)血清型不够,或不对症,造成保护率不足。传鼻病原分I型、Ⅱ型、Ⅲ型,不同血清型间,不能或很少产生交叉保护,同组的细菌亚型可有部分交叉保护。(2)免疫时抗原量不够,造成保护力不足。(3)采用佐剂质量不过关或毒素处理不当,应激大,头脸肿胀,抬不起头,吃料减少,生产性能下降,而且选用佐剂质量不高易形成机化组织,导致疫苗不吸收无法产生保护。
四、症状
鸭群感染后1~5天内开始出现症状,仅见鼻孔中有稀薄的水样鼻液,打喷嚏。病情进一步发展,鼻腔内流出来浆液性或粘液状分泌物,逐渐变浓稠,并有臭味,打喷嚏,呼吸困难,病鸭常摇头,并不时用爪搔鼻喙部。粘液干燥后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的结痂。病鸭面部发炎,一侧或两侧眼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严重者炎症蔓延到气管及支气管和肺部,引起呼吸困难和 音,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重逐渐下降,母鸭产蛋量下降,公鸭肉髯肿大。少数严重的病例,发生副嗜血杆菌性脑膜炎,表现急性神经症状而死亡。
五、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鼻腔、窦、喉和气管粘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充血肿胀,潮红,表面覆有大量粘液,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性坏死物,严重时也可能发生支气管肺炎和气囊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眼、鼻有恶臭的分泌物结成硬痂,眼睑有时粘合在一起。内脏一般无病变。产蛋鸭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性分泌物,卵泡松软、血肿、坏死或萎缩,腹膜炎,公鸭睾丸萎缩。
六、诊断
涂片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阴性球杆菌,且呈多形性存在,偶尔呈纤丝状,菌体周围有夹膜;细菌分离培养可形成光滑、突起、淡灰、半透明、直径0.5~1.0毫米的菌落,有的菌落周围带有彩虹,挑取单个菌落涂片镜检,细菌仍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性存在,有些呈丝状;卫星现象明显;生化特性。该菌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产酸;吲哚试验、尿素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阴性,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动物试验。将细菌培养物经窦内途径接种3只健康易感鸭,48小时后发现接种鸭出现流鼻液、面部水肿等典型鼻炎症状。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可诊断为传染性鼻炎。
七、防治方法
(一)药物治疗
1.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比例拌入饲料中喂服,连用3~4天。
2.链霉素,每只鸭肌肉注射100~200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
3.土霉素,按0.2%比例混入饲料内,连喂3~4天。
4.在治疗的同时,结合外科疗法效果更好,如病鸭只表现鼻炎和眼炎时,可用2%的硼酸水冲洗;如窦腔内蓄积有豆腐渣样凝固物时,应以手术刀片切开,用镊子夹出全部凝固物,以硼酸水冲洗后,滴入青霉素眼药水。
(二)预防方法
1.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管理程序。康复的带菌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引种时要注意种鸭场有无传染性鼻炎(IC)病史,不购买IC康复种鸭的后代和疫区内的育成鸭。提倡全进全出,这是控制本病的理想措施。对患过IC的鸭场,建议对禽舍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后,将鸭舍空闲1~2周,然后再饲养鸭群。
3.发现病鸭要严格隔离治疗,并对鸭舍、地面、用具以0.3%过氧乙酸消毒。
4.消除管理不善导致的诱因。气温突变、高温高湿、鸭群过分拥挤、鸭舍通风效果不佳、环境卫生差、外来人员出入频繁及消毒不及时均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此外,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疾病与IC混合发生时,将导致IC病症加重、病程延长。
八、小结
育成鸭感染传染性鼻炎,轻则生长迟缓,重则淘汰率增加,死亡率上升。产蛋鸭感染后,常引起产蛋率下降,下降幅度取决于感染时机。产蛋量上升期的鸭群感染传鼻后1~2周内,产蛋量稍有下降,并很快恢复正常;而在产蛋高峰期或高峰期以后的鸭群感染传鼻,产蛋量可下降70%。 河间市畜牧水产局 李长梅 梁红册
附:鉴别诊断
1.传染性鼻炎。病鸭脸部大多数呈单侧性肿胀,不发紫。蛋壳质量变化不大,死亡率低。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2.禽流感。脸部大多数呈双侧性浮肿,发紫。死亡快,死亡率高,药物治疗无效。
3.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播迅速,成鸭感染后主要表现产蛋急剧下降,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蛋畸形,大小不一,软壳蛋、沙皮蛋较多,蛋清稀薄如水,浓蛋白层消失。
4.油苗注射不当。注射靠近头部时,免疫后一周左右可出现肿头,眼眶周围肿胀,发硬。切开有干酪物、未吸收的油苗或肉芽肿,若无感染一般可自然康复。
5.维生素A缺乏症。病鸭趾爪蜷缩,眼睛流出奶样分泌物,喙和小腿黄色变淡。剖检可见鼻腔、口腔、食道以及嗉囊的粘膜表面有大量白色小结节,严重时结节融合成一层灰白色的伪膜覆盖于粘膜表面。
6.支原体感染。呼吸道症状时间较长,肿脸的鸭在鸭群中传播较慢,且精神和采食变化不大。
一、发病情况
2007年10月2日,刘某饲养的5000只蛋鸭于200日龄开始发病,发病后,鸭群淘汰率明显增加,鸭产蛋率明显下降,且发病鸭连续不断,发病率达65%,病程2周左右。经采取防治措施后,95%痊愈。
二、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
一般秋末和冬季可发生流行,特别是到了冬季,为了保温造成通风不良导致本病在寒冷季节多发,具有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降蛋快、死亡率低的特点。慢性病鸭和康复后的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来源,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4周龄以上的鸭易感性增强。育成鸭、产蛋鸭最易感,本病多发生在成年鸭,对产蛋期的鸭带来的损害最大,育成期得病治愈后,对后期产蛋影响不大。
三、传染性鼻炎流行的原因
1.鸭舍通风不好,氨气浓度过高,鸭舍密度过大,营养水平不良以及气候的突然变化等均可增加本病的严重程度。与其他禽病如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混合感染可加重病程,增加死亡率,不同日龄的鸭群混养也常导致本病的暴发。
2.与疫苗接种有关。(1)血清型不够,或不对症,造成保护率不足。传鼻病原分I型、Ⅱ型、Ⅲ型,不同血清型间,不能或很少产生交叉保护,同组的细菌亚型可有部分交叉保护。(2)免疫时抗原量不够,造成保护力不足。(3)采用佐剂质量不过关或毒素处理不当,应激大,头脸肿胀,抬不起头,吃料减少,生产性能下降,而且选用佐剂质量不高易形成机化组织,导致疫苗不吸收无法产生保护。
四、症状
鸭群感染后1~5天内开始出现症状,仅见鼻孔中有稀薄的水样鼻液,打喷嚏。病情进一步发展,鼻腔内流出来浆液性或粘液状分泌物,逐渐变浓稠,并有臭味,打喷嚏,呼吸困难,病鸭常摇头,并不时用爪搔鼻喙部。粘液干燥后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的结痂。病鸭面部发炎,一侧或两侧眼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严重者炎症蔓延到气管及支气管和肺部,引起呼吸困难和 音,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重逐渐下降,母鸭产蛋量下降,公鸭肉髯肿大。少数严重的病例,发生副嗜血杆菌性脑膜炎,表现急性神经症状而死亡。
五、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鼻腔、窦、喉和气管粘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充血肿胀,潮红,表面覆有大量粘液,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性坏死物,严重时也可能发生支气管肺炎和气囊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眼、鼻有恶臭的分泌物结成硬痂,眼睑有时粘合在一起。内脏一般无病变。产蛋鸭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性分泌物,卵泡松软、血肿、坏死或萎缩,腹膜炎,公鸭睾丸萎缩。
六、诊断
涂片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阴性球杆菌,且呈多形性存在,偶尔呈纤丝状,菌体周围有夹膜;细菌分离培养可形成光滑、突起、淡灰、半透明、直径0.5~1.0毫米的菌落,有的菌落周围带有彩虹,挑取单个菌落涂片镜检,细菌仍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性存在,有些呈丝状;卫星现象明显;生化特性。该菌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产酸;吲哚试验、尿素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阴性,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动物试验。将细菌培养物经窦内途径接种3只健康易感鸭,48小时后发现接种鸭出现流鼻液、面部水肿等典型鼻炎症状。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可诊断为传染性鼻炎。
七、防治方法
(一)药物治疗
1.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比例拌入饲料中喂服,连用3~4天。
2.链霉素,每只鸭肌肉注射100~200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
3.土霉素,按0.2%比例混入饲料内,连喂3~4天。
4.在治疗的同时,结合外科疗法效果更好,如病鸭只表现鼻炎和眼炎时,可用2%的硼酸水冲洗;如窦腔内蓄积有豆腐渣样凝固物时,应以手术刀片切开,用镊子夹出全部凝固物,以硼酸水冲洗后,滴入青霉素眼药水。
(二)预防方法
1.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管理程序。康复的带菌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引种时要注意种鸭场有无传染性鼻炎(IC)病史,不购买IC康复种鸭的后代和疫区内的育成鸭。提倡全进全出,这是控制本病的理想措施。对患过IC的鸭场,建议对禽舍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后,将鸭舍空闲1~2周,然后再饲养鸭群。
3.发现病鸭要严格隔离治疗,并对鸭舍、地面、用具以0.3%过氧乙酸消毒。
4.消除管理不善导致的诱因。气温突变、高温高湿、鸭群过分拥挤、鸭舍通风效果不佳、环境卫生差、外来人员出入频繁及消毒不及时均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此外,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疾病与IC混合发生时,将导致IC病症加重、病程延长。
八、小结
育成鸭感染传染性鼻炎,轻则生长迟缓,重则淘汰率增加,死亡率上升。产蛋鸭感染后,常引起产蛋率下降,下降幅度取决于感染时机。产蛋量上升期的鸭群感染传鼻后1~2周内,产蛋量稍有下降,并很快恢复正常;而在产蛋高峰期或高峰期以后的鸭群感染传鼻,产蛋量可下降70%。 河间市畜牧水产局 李长梅 梁红册
附:鉴别诊断
1.传染性鼻炎。病鸭脸部大多数呈单侧性肿胀,不发紫。蛋壳质量变化不大,死亡率低。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2.禽流感。脸部大多数呈双侧性浮肿,发紫。死亡快,死亡率高,药物治疗无效。
3.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播迅速,成鸭感染后主要表现产蛋急剧下降,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蛋畸形,大小不一,软壳蛋、沙皮蛋较多,蛋清稀薄如水,浓蛋白层消失。
4.油苗注射不当。注射靠近头部时,免疫后一周左右可出现肿头,眼眶周围肿胀,发硬。切开有干酪物、未吸收的油苗或肉芽肿,若无感染一般可自然康复。
5.维生素A缺乏症。病鸭趾爪蜷缩,眼睛流出奶样分泌物,喙和小腿黄色变淡。剖检可见鼻腔、口腔、食道以及嗉囊的粘膜表面有大量白色小结节,严重时结节融合成一层灰白色的伪膜覆盖于粘膜表面。
6.支原体感染。呼吸道症状时间较长,肿脸的鸭在鸭群中传播较慢,且精神和采食变化不大。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雏鸭黄曲霉毒中毒的诊断与防治
- 2.一例疑似鸭流行性感冒的诊治
- 3.试谈养鸭环境与控制-养鸭场污染的来源
- 4.鸭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
- 5.鸭梨黑心病的防治
- 6.鸭遇雨不产蛋原因及防治
- 7.肉鸭常见中毒病防治
- 8.氟喹诺酮类药物与鸭光敏症
- 9.鸭场的兽医卫生与疫病防制
- 10.种雏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
- 11.鸭丹毒的防治
- 12.鸭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鸭鹅绦虫病
- 13.鸭寄生蠕虫病-鸭东方杯叶吸虫病
- 14.樱桃谷鸭常见腿部疾病防治
- 15.鸭减蛋综合症的防治
- 16.鸭临床常用药物-禽霍乱组织灭活苗
- 17.鸭磺胺类药物中毒的防治
- 18.鸭寄生蠕虫病-嗜眼吸虫病
- 19.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
- 20.鉴别鸭瘟与鸭霍乱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罗兴华:从养鸭大户到种茶
- 2.勇闯新路 养鸭致富
- 3.“稻田养鸭”一举两得
- 4.养殖野鸭 有“钱”可图
- 5.“鸭司令”致富乡亲
- 6.“养鸭状元”李居国
- 7.“孵鸭大王”陶世根
- 8.张银侠:生意做火因为“将
- 9.cctv致富经:生意做火因为
- 10.鸭子变天鹅的故事
- 11.小鸭蛋变成“金蛋蛋”
- 12.翁永清:养“野海鸭”的致
- 13.王明怀:让鸡鸭生“钱”
- 14.嵊州:养猪养鸭亦创业
- 15.安徽贵池:养鸭“养”出大
- 16.程前程:鸭合同里的致富玄
- 17.白音诺勒蛋鸭四季生“金蛋
- 18.兴业:千余农民用QQ做生意
- 19.广东中山:水面养鸭 水中
- 20.种粮大户徐菊芳转行养猪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