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棘口吸虫病的诊治
时间:2009-06-24 11:36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2004年7月2日,我校禽病诊断中心接待诊治了一起3月龄鸭以盲肠坏死、出血、腹泻为特征的病例,经临床剖检发现直肠内有淡红色虫体,疑为吸虫。后送至实验室,经病原学检查,诊断为鸭卷棘口吸虫
2004年7月2日,我校禽病诊断中心接待诊治了一起3月龄鸭以盲肠坏死、出血、腹泻为特征的病例,经临床剖检发现直肠内有淡红色虫体,疑为吸虫。后送至实验室,经病原学检查,诊断为鸭卷棘口吸虫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安新县一养鸭户饲养一批蛋鸭1500只,河边建棚养殖,60日龄开始发病,发病时用过氟哌酸、庆大霉素、青霉素等药物治疗,收效甚微。鸭群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脚软,有的不能站立,瘫痪;腹泻,拉白色和红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粘有许多黏稠的粪便。鸭只不断死亡。
2 病理变化
鸭体严重脱水、消瘦,肝充血,胆囊胀大;出血性肠炎,肠腔充满卡他性黏液,有的在空肠可见黑褐色的栓塞物,肠壁变薄,盲肠肿大、出血、坏死,剖开盲肠,可见其内容物呈黑褐色、恶臭、黏稠,内含气体。剖检的鸭均在盲肠、直肠发现粉红色细叶状的虫体,虫体一端埋入肠黏膜内,且吸附部位有溃疡,用剪刀稍用力即可将其刮下,刮下的虫体可蠕动蜷曲。其他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
3 实验室诊断
先用生理盐水清洗附在虫体表面的粪便及黏液,然后滴上甘油压片镜检。虫体呈长叶状,长约7.6~12.6mm、宽1.26~1.6mm,体表被有小棘;虫体的前端有头冠,头冠上有头棘35~37枚,在头冠的两侧各有腹角棘5枚;虫体前端有口吸盘,小于腹吸盘;睾丸呈椭圆形,前后排列于卵巢后方,卵巢呈圆形位于虫体中部,子宫弯曲在卵巢的前方,内充满虫卵,卵黄腺分布在腹吸盘后方的两侧,伸达虫体后端,在睾丸后方不向虫体中央扩展。据此,确定此虫为吸虫纲、复殖目、棘口科、棘口属的卷棘口吸虫,诊断病鸭患棘口吸虫病。
4 治疗
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80mg混饲喂服。
5 病因分析
棘口吸虫类的发育一般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有淡水螺类、蛙类及淡水鱼。虫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至体外,在30℃左右适宜的温度下,于水中经7~10天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宜的淡水螺类,即钻入其体内,脱掉纤毛发育为胞蚴,进而发育为母雷蚴、子雷蚴及尾蚴。在外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尾蚴自螺体逸出,游动于水中,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螺类、蝌蚪与鱼类,即侵入其体内变为囊蚴。终末宿主吞食了含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而遭到感染,在畜禽体内约经20天发育为成虫。由于虫体寄生于肠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影响,对鸭产生强致病作用,最后重度衰竭,全身中毒死亡。
6 讨论
棘口吸虫种类较多,终末宿主也比较广泛,可以寄生于家禽、野禽、哺乳动物等等。本病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河北对于此病的报道还比较少。鸭群发生本病是由于鸭采食了含有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如蝌蚪、螺类等而发生感染。螺和蝌蚪多与水生植物一起共生,鸭感染主要由于采食浮萍或水草饲料,因此,本病一旦确诊,应停止放养,立即驱虫。不流动水源中宿主含量大,具有感染力的囊蚴含量高,侵袭力强,所以一定要在流动的水源环境中放牧和建立水上运动场。鸭卷棘口吸虫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措施:(1)对放牧的鸭应进行有计划的驱虫,根据囊蚴在鸭体内发育至成熟的虫体约需要16~22天的特点,要求每间隔20天驱虫1次;(2)经常清除鸭舍及运动场的粪便,堆积发酵杀来灭卵。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安新县一养鸭户饲养一批蛋鸭1500只,河边建棚养殖,60日龄开始发病,发病时用过氟哌酸、庆大霉素、青霉素等药物治疗,收效甚微。鸭群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脚软,有的不能站立,瘫痪;腹泻,拉白色和红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粘有许多黏稠的粪便。鸭只不断死亡。
2 病理变化
鸭体严重脱水、消瘦,肝充血,胆囊胀大;出血性肠炎,肠腔充满卡他性黏液,有的在空肠可见黑褐色的栓塞物,肠壁变薄,盲肠肿大、出血、坏死,剖开盲肠,可见其内容物呈黑褐色、恶臭、黏稠,内含气体。剖检的鸭均在盲肠、直肠发现粉红色细叶状的虫体,虫体一端埋入肠黏膜内,且吸附部位有溃疡,用剪刀稍用力即可将其刮下,刮下的虫体可蠕动蜷曲。其他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
3 实验室诊断
先用生理盐水清洗附在虫体表面的粪便及黏液,然后滴上甘油压片镜检。虫体呈长叶状,长约7.6~12.6mm、宽1.26~1.6mm,体表被有小棘;虫体的前端有头冠,头冠上有头棘35~37枚,在头冠的两侧各有腹角棘5枚;虫体前端有口吸盘,小于腹吸盘;睾丸呈椭圆形,前后排列于卵巢后方,卵巢呈圆形位于虫体中部,子宫弯曲在卵巢的前方,内充满虫卵,卵黄腺分布在腹吸盘后方的两侧,伸达虫体后端,在睾丸后方不向虫体中央扩展。据此,确定此虫为吸虫纲、复殖目、棘口科、棘口属的卷棘口吸虫,诊断病鸭患棘口吸虫病。
4 治疗
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80mg混饲喂服。
5 病因分析
棘口吸虫类的发育一般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有淡水螺类、蛙类及淡水鱼。虫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至体外,在30℃左右适宜的温度下,于水中经7~10天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宜的淡水螺类,即钻入其体内,脱掉纤毛发育为胞蚴,进而发育为母雷蚴、子雷蚴及尾蚴。在外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尾蚴自螺体逸出,游动于水中,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螺类、蝌蚪与鱼类,即侵入其体内变为囊蚴。终末宿主吞食了含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而遭到感染,在畜禽体内约经20天发育为成虫。由于虫体寄生于肠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影响,对鸭产生强致病作用,最后重度衰竭,全身中毒死亡。
6 讨论
棘口吸虫种类较多,终末宿主也比较广泛,可以寄生于家禽、野禽、哺乳动物等等。本病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河北对于此病的报道还比较少。鸭群发生本病是由于鸭采食了含有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如蝌蚪、螺类等而发生感染。螺和蝌蚪多与水生植物一起共生,鸭感染主要由于采食浮萍或水草饲料,因此,本病一旦确诊,应停止放养,立即驱虫。不流动水源中宿主含量大,具有感染力的囊蚴含量高,侵袭力强,所以一定要在流动的水源环境中放牧和建立水上运动场。鸭卷棘口吸虫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措施:(1)对放牧的鸭应进行有计划的驱虫,根据囊蚴在鸭体内发育至成熟的虫体约需要16~22天的特点,要求每间隔20天驱虫1次;(2)经常清除鸭舍及运动场的粪便,堆积发酵杀来灭卵。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综合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
- 2.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
- 3.鸭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鸭球虫病
- 4.种鸭维生素A缺乏的综合防治技术
- 5.鸭传染性浆膜炎症状与病变
- 6.浅析放养鸭群死亡原因与防治措施
- 7.鸭减蛋综合症的防治
- 8.治鸭气管吸虫病有良方
- 9.雏鸭肝黄高免卵黄抗体
- 10.今冬明春鸭场重点流行病防控警示
- 11.鸭寄生蠕虫病嗜眼吸虫病
- 12.鸭临床常用药物左旋咪唑
- 13.鸭减蛋综合症诊治
- 14.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 15.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
- 16.鸭大肠杆菌病的症状与病变
- 17.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
- 18.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 19.鸭病流行的特点
- 20.雏鸭常见病其及防治方法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罗兴华:从养鸭大户到种茶
- 2.勇闯新路 养鸭致富
- 3.“稻田养鸭”一举两得
- 4.养殖野鸭 有“钱”可图
- 5.“鸭司令”致富乡亲
- 6.“养鸭状元”李居国
- 7.“孵鸭大王”陶世根
- 8.张银侠:生意做火因为“将
- 9.cctv致富经:生意做火因为
- 10.鸭子变天鹅的故事
- 11.小鸭蛋变成“金蛋蛋”
- 12.翁永清:养“野海鸭”的致
- 13.王明怀:让鸡鸭生“钱”
- 14.嵊州:养猪养鸭亦创业
- 15.安徽贵池:养鸭“养”出大
- 16.程前程:鸭合同里的致富玄
- 17.白音诺勒蛋鸭四季生“金蛋
- 18.兴业:千余农民用QQ做生意
- 19.广东中山:水面养鸭 水中
- 20.种粮大户徐菊芳转行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