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鸭的主要病毒性疫病及其防治
时间:2009-06-22 03:47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目前鸭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仍是影响我国养鸭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类疫病,根据我们多年的临诊实践经验,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本文就鸭的主要病毒性疫病及其防制简述如下。 (一)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
目前鸭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仍是影响我国养鸭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类疫病,根据我们多年的临诊实践经验,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本文就鸭的主要病毒性疫病及其防制简述如下。
(一)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天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天,死亡率在90%以上。病鸭主要表现为高热,头部肿胀,眼肿流泪,垂翅瘫痪,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鸭产蛋下降。
防治: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接种时可按厂家说明适当稀释,20天至1月龄0.5毫升/只(1羽份),2月龄以上的鸭肌注1毫升/只(1羽份)。为保证免疫保护,种鸭每年通常应接种2次。1天龄时亦可注射疫苗,但免疫期不超过1个月,应及时加强免疫。一旦发生鸭瘟,应及时封锁,严禁病鸭流动,妥善处理病、死鸭及污染物,舍内外环境、场地及用具严格消毒。同时,对受威胁的鸭群和发病鸭群实施紧急疫苗接种。抗鸭瘟高免血清或蛋黄匀浆紧急接种,配合使用抗菌药物、多种维生素和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制剂对发病早期有相当的防治效果,但待疫情稳定后10~14天内仍应紧急接种疫苗。
(二)鸭病毒性肝炎
本病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的各种雏鸭的一种高致死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易感,尤以快大型肉鸭发病最多,危害最大,发病日龄主要为1~3周龄,尤以1~2周龄最为严重,个别发病日龄达到4~5周龄。发病率为30%~90%不等,致死率常在90%以上。病鸭主要表现为发病急,一般多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死亡高峰主要发生在发病后3~4天,濒死前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眼观特征性病变是肝肿大,质脆易碎,樱桃红色,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新鲜出血斑点。
防治:在疫区可用商品性鸭肝炎弱毒苗或以本地分离的鸭肝炎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种鸭,在开产前3~4周肌肉注射1羽份,14天后倍量加强免疫接种1次。免疫母鸭的子代雏鸭因此而获得被动免疫,其免疫力能维持2~3周,是当前预防本病的一种既方便又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非免疫种鸭的子代雏鸭或来源不明的雏鸭,可于1日龄时使用弱毒苗免疫,或以本地分离毒制备的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免疫一次,10天龄时加强免疫一次。一旦发生本病,可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免疫,配合使用多维和中草药制剂,如本所研制的“鸭肝康”进行治疗,可使病鸭群的死亡率控制在2%~5%以下。
(三)番鸭“花肝”病
本病是1998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一种新的鸭病毒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1月龄内雏番鸭,7~8日龄即可发病,最多见于10~25日龄的雏番鸭,潜伏期为2~4天,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通常为20%~30%,严重的可高达95%以上。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几天内可波及全群,在出现死亡鸭后,1~2天内即达死亡高峰。病雏鸭表现精神沉郁,毛松震颤,两脚软弱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有的表面健康,一旦出现症状即往往已是疾病的后期乙剖检的特征性病变主要见于肝脏。肝稍肿大,色棕褐,散布许多针头大至粟米大的灰白色坏死小点,故暂称之为“花肝病”。此外,脾稍肿大,亦有如肝脏的类似病变;肾苍白,小点状出血;间见胰腺水肿发亮及小点状坏死,部分肺淤血、水肿。
防治:发病后,注射抗本病的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有一定效果,但对发病晚期的疗效不明显。结合使用多种维生素、抗生素和中草药制剂,如本所研制的“抗囊疫”,经实验室和现场应用,有较好的疗效。
(四)番鸭细小病毒病(三周病、喘气病)
本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尤多见于10~18日龄)的雏番鸭,而鹅和其他种类的鸭不发病。经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冬、春季节居多,其潜伏期为7天左右,病程6~7天,临诊症状出现3~4天后为死亡高峰,发病率27%~62%,死亡率22%~43%,病愈番鸭大部分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鸭,给番鸭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番鸭饲养中的主要疾病之一。病鸭精神萎顿,脚软伏地,减食,饮水增加,严重腹泻,排黄绿色水样粪便,混有大量气泡,有的还伴有喘鸣。
防治:在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和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给初生雏番鸭接种弱毒疫苗,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发病后注射抗本病的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有一定效果,但对发病晚期的疗效不明显。
(五)雏番鸭小鹅瘟
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一种高发性和高死亡率的疾病。本病主要感染雏鹅,但近年来雏番鸭也有此病流行。2~5周龄的番鸭多发,病鸭精神沉郁,不食,腹泻,排含泡沫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眼流泪,鼻涕,呼吸困难,很快消瘦,最后抽搐死亡。该病从临诊上与“三周病”相似,且常可混合感染而加剧雏鸭死亡。
防治:关键在于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一旦发病后应及时诊断,肌注或皮下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抗体,治疗量为1毫升/只,预防量0.5~0.8毫升/只,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六)其他
近些年来,发现并见报道的鸭病毒病还有鸭病毒性脑炎、腺病毒感染、鸭副粘病毒病(鸭新城疫)、鸭的传染性囊病、鸭冠状病毒感染等。这些鸭病毒病虽较少发生,但亦要引起注意。此外,鸭及其他水禽曾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贮存宿主,但随着病原的变异,对其可能引起的危害也应严密注意。禽流感是国际兽医局和我国列为1类的传染病,一旦发生疫情应严密控制和及时上报上级兽医和行政主管部门。
(一)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天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天,死亡率在90%以上。病鸭主要表现为高热,头部肿胀,眼肿流泪,垂翅瘫痪,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鸭产蛋下降。
防治: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接种时可按厂家说明适当稀释,20天至1月龄0.5毫升/只(1羽份),2月龄以上的鸭肌注1毫升/只(1羽份)。为保证免疫保护,种鸭每年通常应接种2次。1天龄时亦可注射疫苗,但免疫期不超过1个月,应及时加强免疫。一旦发生鸭瘟,应及时封锁,严禁病鸭流动,妥善处理病、死鸭及污染物,舍内外环境、场地及用具严格消毒。同时,对受威胁的鸭群和发病鸭群实施紧急疫苗接种。抗鸭瘟高免血清或蛋黄匀浆紧急接种,配合使用抗菌药物、多种维生素和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制剂对发病早期有相当的防治效果,但待疫情稳定后10~14天内仍应紧急接种疫苗。
(二)鸭病毒性肝炎
本病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的各种雏鸭的一种高致死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易感,尤以快大型肉鸭发病最多,危害最大,发病日龄主要为1~3周龄,尤以1~2周龄最为严重,个别发病日龄达到4~5周龄。发病率为30%~90%不等,致死率常在90%以上。病鸭主要表现为发病急,一般多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死亡高峰主要发生在发病后3~4天,濒死前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眼观特征性病变是肝肿大,质脆易碎,樱桃红色,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新鲜出血斑点。
防治:在疫区可用商品性鸭肝炎弱毒苗或以本地分离的鸭肝炎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种鸭,在开产前3~4周肌肉注射1羽份,14天后倍量加强免疫接种1次。免疫母鸭的子代雏鸭因此而获得被动免疫,其免疫力能维持2~3周,是当前预防本病的一种既方便又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非免疫种鸭的子代雏鸭或来源不明的雏鸭,可于1日龄时使用弱毒苗免疫,或以本地分离毒制备的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免疫一次,10天龄时加强免疫一次。一旦发生本病,可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免疫,配合使用多维和中草药制剂,如本所研制的“鸭肝康”进行治疗,可使病鸭群的死亡率控制在2%~5%以下。
(三)番鸭“花肝”病
本病是1998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一种新的鸭病毒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1月龄内雏番鸭,7~8日龄即可发病,最多见于10~25日龄的雏番鸭,潜伏期为2~4天,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通常为20%~30%,严重的可高达95%以上。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几天内可波及全群,在出现死亡鸭后,1~2天内即达死亡高峰。病雏鸭表现精神沉郁,毛松震颤,两脚软弱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有的表面健康,一旦出现症状即往往已是疾病的后期乙剖检的特征性病变主要见于肝脏。肝稍肿大,色棕褐,散布许多针头大至粟米大的灰白色坏死小点,故暂称之为“花肝病”。此外,脾稍肿大,亦有如肝脏的类似病变;肾苍白,小点状出血;间见胰腺水肿发亮及小点状坏死,部分肺淤血、水肿。
防治:发病后,注射抗本病的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有一定效果,但对发病晚期的疗效不明显。结合使用多种维生素、抗生素和中草药制剂,如本所研制的“抗囊疫”,经实验室和现场应用,有较好的疗效。
(四)番鸭细小病毒病(三周病、喘气病)
本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尤多见于10~18日龄)的雏番鸭,而鹅和其他种类的鸭不发病。经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冬、春季节居多,其潜伏期为7天左右,病程6~7天,临诊症状出现3~4天后为死亡高峰,发病率27%~62%,死亡率22%~43%,病愈番鸭大部分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鸭,给番鸭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番鸭饲养中的主要疾病之一。病鸭精神萎顿,脚软伏地,减食,饮水增加,严重腹泻,排黄绿色水样粪便,混有大量气泡,有的还伴有喘鸣。
防治:在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和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给初生雏番鸭接种弱毒疫苗,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发病后注射抗本病的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有一定效果,但对发病晚期的疗效不明显。
(五)雏番鸭小鹅瘟
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一种高发性和高死亡率的疾病。本病主要感染雏鹅,但近年来雏番鸭也有此病流行。2~5周龄的番鸭多发,病鸭精神沉郁,不食,腹泻,排含泡沫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眼流泪,鼻涕,呼吸困难,很快消瘦,最后抽搐死亡。该病从临诊上与“三周病”相似,且常可混合感染而加剧雏鸭死亡。
防治:关键在于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一旦发病后应及时诊断,肌注或皮下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抗体,治疗量为1毫升/只,预防量0.5~0.8毫升/只,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六)其他
近些年来,发现并见报道的鸭病毒病还有鸭病毒性脑炎、腺病毒感染、鸭副粘病毒病(鸭新城疫)、鸭的传染性囊病、鸭冠状病毒感染等。这些鸭病毒病虽较少发生,但亦要引起注意。此外,鸭及其他水禽曾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贮存宿主,但随着病原的变异,对其可能引起的危害也应严密注意。禽流感是国际兽医局和我国列为1类的传染病,一旦发生疫情应严密控制和及时上报上级兽医和行政主管部门。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鸭的营养代谢病脂肪肝综合症
- 2.鸭病防控三大关键措施
- 3.雏鸭常见病其及防治方法
- 4.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
- 5.雏鸭发生"脱腱症"的防治方法
- 6.鸭临床常用药物(生物制品疫(菌)苗类)-禽霍乱弱毒菌
- 7.鸭霍乱与鸭瘟诊断“法”
- 8.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 9.笼养肉鸭避“4病”
- 10.鸭拉稀,该怎么防治呢?
- 11.鸭梨黑心病的防治
- 12.鸭霍乱防治
- 13.鸭曲霉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治疗
- 14.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案
- 15.冬季防治鸭感冒“五步走”
- 16.鸭霍乱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 17.番鸭细小病毒活疫苗
- 18.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特性与流行特点
- 19.鸭棘头病的防治
- 20.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法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罗兴华:从养鸭大户到种茶
- 2.勇闯新路 养鸭致富
- 3.“稻田养鸭”一举两得
- 4.养殖野鸭 有“钱”可图
- 5.“鸭司令”致富乡亲
- 6.“养鸭状元”李居国
- 7.“孵鸭大王”陶世根
- 8.张银侠:生意做火因为“将
- 9.cctv致富经:生意做火因为
- 10.鸭子变天鹅的故事
- 11.小鸭蛋变成“金蛋蛋”
- 12.翁永清:养“野海鸭”的致
- 13.王明怀:让鸡鸭生“钱”
- 14.嵊州:养猪养鸭亦创业
- 15.安徽贵池:养鸭“养”出大
- 16.程前程:鸭合同里的致富玄
- 17.白音诺勒蛋鸭四季生“金蛋
- 18.兴业:千余农民用QQ做生意
- 19.广东中山:水面养鸭 水中
- 20.种粮大户徐菊芳转行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