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的光敏症是指鸭摄食了含有光过敏性的物质后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鸭上喙、蹼上皮出现水泡或溃疡症状的疾病。本病特征是病鸭的上喙及脚蹼变形、角化层脱落及眼睛结膜炎等。
一、本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可见于各品种的鸭,发病日龄趋小,在10~20日龄以后的各日龄段匀有发生;发病率高低不一,死亡率一般较低(如有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可造成高死亡率),残次率高,售卖相欠佳。本病初起时,鸭上喙的背表面、蹼背表面出现出血性斑点或水泡,后逐渐扩大,最后破溃形成结痂,约10天后结痂脱落,露出粉红色或棕黄色溃疡。随着病情发展,上喙开始变形、变短,或向上向外翻,病情严重的个体舌尖外露,影响进食;眼睛流泪,结膜发炎,严重时粘连。如无继发感染,内脏除消化道空虚外,无其他可视病变。
二、病因
1.饲料组成中含有某些植物的种子(如大软骨草籽)、根块(如川芎根块)等,这些物质含有丰富的光过敏物质或荧光素,鸭采食含有这些物质的饲料后经室外阳光持续照射一段时间便可引发本病。
2.据郭玉璞报道,鸭摄食过量喹诺酮类药物亦可诱发本病类似症状。另外发现,长时间在化学物质严重污染的水源中生活的鸭群,亦会发生本病类似症状(这可能与腐蚀性化学物质有关)。
近来,鸭光过敏反应现象屡有发生,特点是本病大多数在其他疾病的治疗期或康复期出现,并有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经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与鸭光过敏反应在某些方面存在因果关系,即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与光敏症有何关联?一直以来,人们从各方面对这类药物都有大量深入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强大、独特的抗菌作用,在抗菌药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这类药物的光敏反应、药疹、皮肤瘙痒、烧灼伤感,影响动物软骨组织的代谢和发育(对幼龄动物尤为严重)等不良反应均在这类药物药理上是特别强调说明的。另据解斌报道,动物实验发现氟能损害幼龄动物的软骨。大家知道,适量的氟对动物机体是有益的,而过量的氟对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是有害的。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上均含有一个或多个结合的氟,也许正是这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上含有的氟可能是引起动物软骨组织代谢、发育障碍及光过敏反应的重要因子。而鸭的喙部及脚蹼均有软骨组织,且日龄越小,喙及蹼部的软骨组织越丰富(骨骼组织亦是如此),因此,这些部位的软骨组织也最易被氟损害。同时,强日光紫外线对表皮组织的损伤是确切的。鸭的喙部及脚蹼的幼嫩表皮组织外露,日龄越小,这些表皮组织越脆弱,最易受紫外线损伤。正因如此,加剧加重了彼此对皮肤、软骨组织的损伤作用,结果鸭的喙、蹼最先损伤~导致出现相关的症状。有趣的是,实际的临床也发现,发生光敏症或类似症状的鸭群一般以10~30日龄段最多见,日龄越小,发病越严重;且这些发生本病的鸭群大多数在发生本病前有使用过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如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等)的经历;在夏季,使用盐酸二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也很容易导致鸭类似光过敏反应症状的发生。据郭玉蹼报道,鸭摄食过量喹诺酮类药物亦可诱发本病类似症状。由此可预见,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鸭(特别是小日龄的鸭)的副作用是双重的-①光过敏反应危险;②影响鸭的生长 (主要导致鸭软骨组织代谢和发育障碍引起)。倘若饲料中使用含氟超标的磷、钙源时可能会加重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时对鸭的副作用,这应引起使用者重视(特别日光照射强烈季节)。由此看来,除与日光紫外线有关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与鸭光过敏反应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否与这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中所含的氟有关则有待研究。
三、诊断与防治
根据临床特征可准确判断本病,避免接触与本病有关的各种因素(特别强日光照射),补充足量维生素A、D、E、C、烟酸和提高饲料中氨基酸水平及投喂青饲料对本病康复有促进作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与鸭光敏症
发布时间:2009-06-22 来源:
摘要:鸭的光敏症是指鸭摄食了含有光过敏性的物质后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鸭上喙、蹼上皮出现水泡或溃疡症状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