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与防治

时间:2009-06-22 03:47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凤台县城乡结合部的广大农村,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水源优势,大力发展肉鸭养殖,现已形成年出栏肉鸭300万只的规模。但由于广大养殖户普遍存在鸭舍简陋、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鸭舍潮湿、不注意消毒等现象,造成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和蔓延,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
    凤台县城乡结合部的广大农村,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水源优势,大力发展肉鸭养殖,现已形成年出栏肉鸭300万只的规模。但由于广大养殖户普遍存在鸭舍简陋、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鸭舍潮湿、不注意消毒等现象,造成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和蔓延,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根据我站十余年来对该病的诊断、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一、流行病学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自1993年以来,我站共解剖、化验该病例436例,其中发病最早一例为7日龄,最晚一例34日龄,2~3周龄发病率最高,约占总发病数的78%。

    二、临床症状

    病鸭初期多表现精神沉郁,嗜睡,不食或少食;眼鼻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拉黄白色或淡绿色稀便;双脚软而无力,不愿行走或行动跟不上群。随着病程的延长,呈犬坐姿势,运动失调;声音嘶哑或发不出声。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头颈震颤,角弓反张,原地转圈或倒退,最后衰竭而亡。

    三、剖检变化

    最明显的病变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主要表现:

    1.心包液增加,心脏表面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膜与心包黏连,最后干酪化。

    2.肝脏肿大,表面有一层极易剥离的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纤维素性膜。

    3.病鸭气囊壁增厚,大多混浊不透明,有干酪样渗出物。

    4.病程稍长者可见脑部水肿、充血,脑膜有点状出血。

    四、实验室诊断

    1.镜检:取病死鸭肝、脾等组织涂片,用瑞氏染色法染色后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2.细菌培养:无菌采取病鸭肝、脾等病变组织,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上,恒温37℃培养24小时,可见培养基上形成圆形、透明、直径约0.5~1毫米的菌落,逆光观察菌落呈蓝绿色。接种于麦康凯琼脂无菌落生长。

    3.药敏试验:该菌对氟苯尼考、六甲氧磺胺嘧啶高敏;对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敏;对恩诺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不敏感。

    五、治疗措施

    1.20%的氟苯尼考每克加水5千克,供病鸭自由饮用,每天2次,连用3天。

    2.10%六甲氧磺胺嘧啶拌料或饮水,每千克体重0.5克,每天1次,连用3天。对个别病重鸭可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或六甲氧磺胺嘧啶针剂0.5毫升/千克体重。

    该病极易产生耐药性,以前对其高敏的恩诺沙星、土霉素等现已对它中敏或不敏感。用药时应注意交替使用,避免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药。

    六、预防措施

    1.7日龄时,每只幼鸭注射传染性浆膜炎菌苗0.5毫升,可起到免疫作用。

    2.从正规种鸭场引进鸭苗,并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3.严格按照肉鸭的生理、生长需要,给肉鸭创造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定期打扫、消毒鸭舍及用具。

    4.该病极易在病毒性肝炎后继发感染,因此凡是得过病毒性肝炎的幼鸭,都应在饲料中加入对本病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