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黄石螃蟹养殖业“丰产不丰收”

时间:2009-11-11 12:01  来源:食品商务网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今年,我市螃蟹产量突破2000吨。产量虽多,但由于近年来湖泊资源过度开发,螃蟹个头却逐年下降,蟹农出现“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局面。

今年,我市螃蟹产量突破2000吨。产量虽多,但由于近年来湖泊资源过度开发,螃蟹个头却逐年下降,蟹农出现“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局面。

事件/产量翻一番,蟹农还亏本

王军民是汪仁镇人,从1995年起,他在磊山湖承包湖泊养殖螃蟹。“那时候螃蟹利润极高,每斤卖到上百元也毫不稀奇。一方面是因为数量不多,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是因为质量好,螃蟹个头都比较大。”据王军民回忆,1995年,他承包的350亩湖泊仅产了1500公斤螃蟹,量虽少,但螃蟹的个头却比较大,公蟹平均每只225克,母蟹平均每只125克。近几年来,他养的螃蟹产量逐年增加,以今年为例,总产量达3000公斤,但螃蟹个头却逐年下降,今年公蟹平均每只仅150克,母蟹平均每只仅100克。

“由于质量一般,品牌不响,螃蟹卖不出好价格。今年会亏本。”王军民十分担心今年螃蟹的出路。

现象/ 近两成蟹农 难捞回本钱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市螃蟹养殖业发展很快。江浙一带许多老板过来投资,本地养蟹的人不多。那时的螃蟹质量好,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江苏、上海等地。尤其是河口的螃蟹,一度销到香港。

“当时的螃蟹养殖户中,95%的人都可以赚钱,尤其是江浙老板,一年挣几百万元很正常。”市水利水产局水产办副主任徐顺众说,看到外地投资商养螃蟹赚钱,大冶、阳新等地许多水产养殖户纷纷由养鱼改为养蟹,掀起了一股养蟹热。我市60万亩的水产品养殖水面,有30万亩被用来养殖螃蟹,分布在黄金湖、保安湖、网湖等水域。

大面积养殖,导致螃蟹产量“年年攀升”,今年螃蟹产量预计突破2000吨。 然而,“大养蟹”却并未带来“养大蟹”的结果。“如今螃蟹个头同往年相比普遍变小,绝大多数只能销往本地市场。保守估计,今年我市近两成的蟹农可能难以捞回本钱。”徐顺众分析说。

原因/湖泊资源过度开发

“大养蟹”何以不能带来“养大蟹”的结果呢?

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与近年来湖泊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关。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 螃蟹是一种极为依赖湖泊资源的生物,它喜欢水质清净、水草丛生、饵料丰富的生长环境。水草既可为螃蟹提供脱壳场地,又能净化水质;而田螺作为螃蟹的天然动物性饵料,可极大提高螃蟹的品质。

按严格标准,在湖泊投放蟹苗时,每亩只能投放60只蟹苗,这样既可以保证成蟹的质量,也能保证湖泊资源的循环利用,不致造成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但事实上,为一味追求产量,蟹农们每亩投放的蟹苗数量远远超过这一标准。有的大湖,蟹农们每亩投放的蟹苗数量高达1000只,超过标准的十几倍!

业内人士指出,我市各大螃蟹养殖湖泊均存在投放蟹苗过量的现象。过量的蟹苗一方面吃掉底栖生物,导致水质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增大了螃蟹之间疾病传染的概率。 在缺乏营养而环境又恶劣的地方生长,螃蟹个头自然很难长大。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