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鄱阳蟹农舍得花钱“养”生态

时间:2009-11-09 11:27  来源:大江网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鄱阳讯李中月出名,是因为他养蟹。他养殖的一只体重为480克的雌蟹当选为第四届鄱阳湖螃蟹节的蟹后,曾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螃蟹节上获得“优质蟹”称号。眼下正是螃蟹大面积捕捞前养殖关键时期,在鄱阳螃蟹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李中月正带领一帮农民工放养水草和螺蛳。

  鄱阳讯李中月出名,是因为他养蟹。他养殖的一只体重为480克的雌蟹当选为第四届鄱阳湖螃蟹节的蟹后,曾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螃蟹节上获得“优质蟹”称号。眼下正是螃蟹大面积捕捞前养殖关键时期,在鄱阳螃蟹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李中月正带领一帮农民工放养水草和螺蛳。他说,养好螃蟹首先要舍得花钱养生态,每亩的生态投入一般280多元。“水质好了,螃蟹大了,价格也上去了。”李中月高兴地说。

  搞好生态再养螃蟹。这是李中月近几年养蟹的新经验,也是鄱阳蟹农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提高市场效益的追求。鄱阳蟹农养蟹具有两大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是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湖泊。另一个优势就是,鄱阳拥有全省最大的天然水面,共有111.8万亩。由于有了这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起,鄱阳县掀起了一股养蟹热,到2000年达到高潮,养殖面积达到4万多亩。到了2002年,河蟹养殖效益开始大幅度下降,全县蟹农所养的河蟹规格越来越小,产量更是上不去,养殖户开始出现亏本。究其原因,蟹农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这时,鄱阳县里请来省水产局的专家“指点迷津”。专家说,是蟹吃生物,导致水环境越来越差,并提出一套以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的生态养蟹新模式。当年,鄱阳县就投入近 5600万元,通过建设“万亩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引导养殖户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原则对湖塘“减肥”,积极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测水配方和生态修复等生态渔业新技术,从而达到既高产又生态的目的。在县、乡政府的推动下,蟹农们开始实施以生态养蟹为核心的“河蟹振兴工程”。

  由蟹农们在专家指导下创造的生态养殖法,其核心就是“种草、投螺、混养、稀放、控水、减肥”。种草可净化水质,投放螺蛳等天然动物性饵料可提高河蟹品质,混养滤食性鱼类可改善水质。生态养蟹肥了螃蟹,更“肥”了蟹农。当鄱阳湖大闸蟹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河蟹养殖面积从几年前的 4万亩发展到近10万亩,河蟹产量也得了提高。生态养蟹还可防止水体二次污染,河道、池塘等水环境得到了恢复,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鄱阳蟹农现在终于明白了:没有生态,就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程锦美)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