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民徐云中的养蟹经:亩均效益可达五千元

时间:2009-10-26 11:57  来源:宜兴日报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最近几天,江苏省宜兴市新建镇南塘村河蟹养殖户徐云中忙得不可开交,前来买蟹和学习养殖技术的人络绎不绝。他养殖的50亩河蟹平均亩产达125公斤,每只都在3.5两以上,价格卖到了200元/公斤以上,亩均效益可达5000元。

  最近几天,江苏省宜兴市新建镇南塘村河蟹养殖户徐云中忙得不可开交,前来买蟹和学习养殖技术的人络绎不绝。他养殖的50亩河蟹平均亩产达125公斤,每只都在3.5两以上,价格卖到了200元/公斤以上,亩均效益可达5000元。徐云中养蟹怎么就能取得这么好的效益呢?

  10年前,新建镇兴起河蟹养殖,时年26岁的徐云中也养起了河蟹。在起初的三年里,外购蟹苗因“水土不服”,死亡率较高,回捕率低,养殖效益差。为培育出自己的优质蟹苗,徐云中每年2至5月都自费到如东、启东等地的蟹籽培育地,日夜观察蟹籽的孕育过程。2004年5月中旬,他终于带回了一批优质蟹籽,并亲手在自家的池塘里培育出了第一批蟹苗。在市镇两级水产养殖专家的指导下,徐云中合理控制投放蟹苗的数量,每亩投放量达800到1000只。精育的蟹苗、合适的投放量,为科学养蟹创造了前提条件。当年,徐云中养蟹亩均效益就达到了1500元,养殖规模也从起初的8亩扩大到了50亩。

  徐云中养蟹特别肯动脑子。高温季节给蟹塘增氧,是困扰养殖户的一大技术难题。徐云中从鼓风机吹气送氧的原理中得到启发,在蟹塘边支起鼓风机。经过反复试验,他成功摸索出了 “蟹池微管增氧”方法。这一精巧的增氧技术填补了国内蟹塘增氧技术的空白,不仅在全镇推广,还被南京农业大学推广到了陕西、内蒙等多个省和自治区。河塘水草可净化水质,还可作蟹饲料。为此,徐云中从外地引进了适宜本地生长的轮叶黑藻、伊乐藻、马来眼籽草等5种水草,特别是今年成功引种了“轮叶黑藻”,成功解决了以往培植这种水草时,因幼蟹吞食草种,水草过早夭折等问题。

  徐云中总结出的河蟹精养技术,吸引了本地及常州、苏州、无锡等地的养殖户和农技部门前来取经学习。目前,新建镇河蟹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7万亩,涉及农户1000多户,其中由徐云中直接扶持的就有约500户。新建镇也被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河蟹养殖特色镇”。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