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入股分红技术保障 苏州吴中区合作社为蟹家撑保护伞

时间:2009-03-12 16:51  来源:苏州日报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新南村的蟹农老李把50公斤蟹苗放入自己的池塘中,看着修葺一新的池塘,老李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有了合作总社作依靠,我们养蟹更踏实了”。
  □记者 顾 玲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新南村的蟹农老李把50公斤蟹苗放入自己的池塘中,看着修葺一新的池塘,老李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有了合作总社作依靠,我们养蟹更踏实了”。

  招投标——蟹农养蟹又入股

  横泾位于东太湖之滨,养殖太湖蟹成为横泾农民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过去蟹农养殖相对分散,养殖方式也比较传统,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为了把养殖户集中起来,提高养殖效益,2007年11月,由横泾街道和村集体以太湖蟹内塘养殖水面经营权入股,组建了太湖蟹业合作总社,下设6个分社,养殖水面1.64万亩。

  合作社成立后用招投标的形式把水面租给蟹农,并根据三种不同水面,每亩分别设0.7股、0.8股和1股。横泾太湖蟹业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秦龙根说,采取招投标的形式,可以让有养殖能力、有经济头脑的农户养更多的蟹,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集体收入。据了解,目前有约680户蟹农承租,水面租金从原来的510元/亩提高到了现在的950元/亩。

  随着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壮大,股民们的荷包也鼓了起来。去年,合作社共分红两次,入股蟹农每股共获得分红770元。记者了解到,老李租的40亩水面去年共获得了30800元红利。

  创品牌——一年售蟹1万公斤

  如何打响横泾太湖大闸蟹的知名度,为养殖户拓展销售渠道?自从合作社成立以后,秦龙根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合作社决定要为本地太湖蟹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去年3月,合作社开始在网上有奖征集注册商标和宣传语,并获得了很多网民的支持。一时间,上百种注册商标和宣传语充斥在秦龙根眼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筛选,合作社终于决定启用“黄金甲”这个名字,为了突出太湖大闸蟹,在“黄金甲”前还加了“太湖”,名曰“太湖黄金甲”。&nbsp4月份,“太湖黄金甲”正式注册了商标,随后,合作社在宣传上做足了功夫。秦龙根说,去年合作社共投入20多万元用于宣传,“太湖黄金甲”还“爬”上了城市灯箱。

  当大闸蟹上市的时候,合作社在横泾开了两个门市部,专门销售“太湖黄金甲”。为了保证质量,蟹农的螃蟹不仅要贴上牌子,还有严格标准:雌蟹300克/只以上,雄蟹400克/只以上。经过统一包装,“太湖黄金甲”销售业绩喜人。去年,两个门市部共销售1万公斤,销售额约200万元。

  送技术——产量增加了近两成

  “合作社不但为我们改造养殖环境,还把科学技术送上门。”老徐是村里的养殖能手,也是技术培训班里最认真的“学生”。

  据介绍,合作社每年要组织4到6次技术培训,邀请苏州市水产专家为养殖户“讲课”。“通常都是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秦龙根说,比如到4月蟹脱壳时,如何掌握水的温度与饲料投放非常关键,合作社就请来专业人员,通过实地观察水环境与蟹的生长情况,建议养殖户采取相应措施。

  除了常规的技术指导,合作社还将先进的养殖设备推荐给养殖户,并提供技术辅导。去年,合作社把“微孔增氧技术”推广给养殖户,涉及水面1139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用这项技术的养殖户产量增加了近两成。“现在很多养殖户要求安装这个设备,今年我们打算全面铺开这项技术。 ”秦龙根说。

  为了使养殖户正常行船与工作,合作社投资15万元,对部分蟹池进行下水道改造及河坡板修理。通过改造,由于多年养殖而堆积着污泥的通道都被打通了,鱼池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对养殖区的水域环境进行统一管理,定期清理外荡与内荡的杂草,保持养殖区河道通畅,水质正常。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