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疣梭子蟹土池高效育苗技术

时间:2009-06-26 00:40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近年来,三疣梭子蟹养殖效益显著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三疣梭子蟹苗种供不应求。江苏省南通市沿海普遍开展了三疣梭子蟹的土池人工育苗,2006年笔者在南通启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启东市东方公司进行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育苗面积140.4亩,共获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1066k
    近年来,三疣梭子蟹养殖效益显著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三疣梭子蟹苗种供不应求。江苏省南通市沿海普遍开展了三疣梭子蟹的土池人工育苗,2006年笔者在南通启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启东市东方公司进行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育苗面积140.4亩,共获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1066kg。

    一、亲蟹的选择

    1.养殖池塘中亲蟹的选择 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未捕捞雄蟹的养殖池塘中挑选附肢齐全、蟹体健壮、活动能力强、无外伤、体重250g/只以上的已受精的雌蟹个体,放入室内或塑料大棚内进行越冬,并进行强化培育。

    2.自然海区种蟹的选择 每年3月至5月,在自然海区用流刺网捕捞无外伤、体重在250g/只以上的个体;每年5月中旬以后捕捞的抱卵蟹,要求为腹部坚实紧收、卵块坚实、边缘清晰的抱卵雌蟹。抱卵蟹早期卵块为淡黄色或桔黄色,色泽鲜明。

    3.在生产试验过程中,笔者使用5月采捕的抱卵蟹,启洋公司种蟹67kg,东方公司种蟹218kg,平均每只347g,体格健壮,卵块结实,检查胚胎发育情况良好。

    二、亲蟹培育

    三疣梭子蟹喜静怕惊,并有昼伏夜出、潜沙、怕光的习性,因此,应选择安静、无噪音的环境。通常选择面积为5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水泥池,池底面积的1/2左右铺设12cm厚的细砂,池水深度控制在0.6m~1m,盐度25‰~30‰,种蟹放养密度为5个/平方米,自然水温,尽量投喂鲜活饵料生物,以贝肉、鲜杂鱼、小杂虾等为主,每天适量换水,并不间断充气,保持水质清新。

    三、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1.育苗池 三疣梭子蟹育苗用土池最好为面积2亩~5亩、水深保持在1m~1.2m、注排水方便的室外土池,我们由于环境条件因素而选择在面积为10.2亩的池塘中进行。

    2.育苗水温 三疣梭子蟹育苗的适宜水温为18℃~25℃,生产试验的水温在22.5℃~26.3℃。

    3.进水 在5月上旬开始育苗前半个月向育苗池进水,进水时海水用200目过滤,并使用0.5ppm的二氧化氯进行处理。

    4.施肥 进水结束后,向池塘中施用尿素3kg/亩、磷酸二氢钾1kg/亩,用以培育池中的单胞藻类,培育幼体的基础饵料生物,控制水质。

    5.亲蟹消毒 进入4月以后水温在18℃以上时,每天检查抱卵蟹的胚胎发育情况。直观蟹卵呈灰白色,镜检胚胎心跳130次/分钟~160次/分钟时将亲蟹装笼,消毒。亲蟹消毒方法是:抱卵蟹装笼后先浸浴在事先配制好的1mg/L的新洁尔灭(5%)中,浸泡时间为5分钟,然后在250mg/L的甲醛溶液中浸泡5分钟,以除去蟹体上的聚缩虫及致病菌等。

    四、排幼和幼体培育管理

    1.排幼 亲蟹消毒后连同蟹笼一起移入海水育苗池中排幼,每亩池塘排幼用亲蟹数量通常为4只~6只,最多不要超过7只。随时检查亲蟹排幼数量,达到数量后立即移走亲蟹。

    2.排幼密度控制 土池育苗视池塘、水质、饵料生物、亲蟹多少及管理情况等的不同而布放蚤状Ⅰ期幼体的密度有所不同,通常以布放100万个/亩~500万个/亩Ⅰ期蚤状幼体为宜,一般不超过600万个/亩。幼体过多,可能造成饵料生物及营养供应不足而在变态时被淘汰,或因大量幼体在一角堆集缺氧而造成大批死亡;幼体过少,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若放苗密度适宜,育苗管理技术得当,亩产三疣梭子蟹Ⅱ期~Ⅳ期幼蟹应有4kg~10kg左右。我们在培育时的布苗密度为450万个/亩的Ⅰ期蚤状幼体,最后取得8.2kg/亩的三疣梭子蟹Ⅱ期~Ⅳ期幼蟹。

    3.幼体培育管理三疣梭子蟹育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充足的饵料生物,这是三疣梭子蟹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育苗期间,对水质的要求是盐度相对稳定且保持在15‰~30‰,以25%。左右为宜,pH7.8~8.6,溶解氧4mg/L以上,水肥度适中,透明度保持在30cm~50cm,水质不佳可通过添换水来改善。前期,幼体培育的饵料生物主要为通过施肥培育的基础饵料生物,海水透明度控制在30cm~50cm,透明度增大则可施用5ppm尿素和0.5ppm过磷酸钙来培育水质,施肥时一定先将化肥溶化在水中再全池泼洒,切忌直接扔入水中。育苗期间要经常检查幼体的密度,估算幼体的数量,检查三疣梭子蟹幼体的饱食情况从而决定投喂量的多少。同时,要对照前几天的数量,如发现数量明显减少则必须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检查幼体的活动情况,若幼体活动能力强,趋光性好,则幼体活力好,变态率高。检查摄食、生长、变态情况,在正常情况下(水温20℃~25℃)4天~6天幼体变态1次,一般经25天左右三疣梭子蟹Ⅰ期蚤状幼体就可变成大眼幼体。进入大眼幼体后,如果饵料生物缺乏,可适量投喂大卤虫或鱼肉,且饵料生物一定要新鲜,以防恶化水质。当大眼幼体变齐后第3天,育苗池内全挂筛绢网碎片或棕帘,使幼体附着在附着物上,以减少大眼幼体的相互残杀。

    五、幼体病害控制

    在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培育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背刺断裂病、聚缩虫病等纤毛虫病及弧菌病。

    1.背刺断裂病 背刺断裂病是三疣梭子蟹育苗中最常见的病害,即刚产出的Z2幼体活力及形态全都正常,但从第2天下午起,幼体开始出现背刺尖端断裂,并继续溃烂,直至背刺只剩根部,幼体无法变态成为Z2。背刺断裂可能与幼体培育的水质有关,我们试验在培育水体中添加2ppm的EDTA-Na2和2ppm的氟哌酸,能有效控制背刺的溃烂,使绝大部分幼体正常地变态发育成为Z2。

    2.聚缩虫病等纤毛虫病 纤毛虫病是一类三疣梭子蟹幼体附生性疾病,主要妨碍正常幼体活动、呼吸和变态发育,对这一类病害主要通过消毒预防措施来实现顺利育苗。对育苗用水用含有效氯3mg/L以上的消毒剂后,隔天使用;对三疣梭子蟹苗种在入池挂笼前用上述方法彻底消毒;丰年虫在孵化前用2%~5%漂白粉液浸泡20分钟~30分钟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孵化,以避免或减少病原体进入育苗池中。

    3.弧菌病 弧菌病是三疣梭子蟹育苗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危害性也比较大。生病的蚤状幼体腹部及背刺常出现弥散性红斑,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扩大到全身,幼体活力差、趋光性弱,基本停止摄食,常在变态过程中引起大批死亡。弧菌病在幼体发育的每个时期均可出现,该病主要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加以防患,一旦发病很难治疗。预防措施是:水体使用3ppm的漂白粉处理;投喂新鲜的饵料生物,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六、起捕销售

    适时起捕销售也是三疣梭子蟹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我们可以根据三疣梭子蟹Ⅱ期~Ⅳ期幼蟹具有趋光性的特点采用夜间灯光诱捕,诱捕率达80%以上。如果不及时起捕销售,育苗池中幼蟹密度过大,易造成饵料生物短缺,苗种间相互残杀,死亡率巨增,同时密度过高则水质易恶化,苗种易生病,这也会影响幼蟹的成活率。

    七、经济效益分析

    2006年,南通启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三疣梭子蟹育苗,育苗面积20.4亩,共获三疣梭子蟹幼蟹82.4kg,以每公斤三疣梭子蟹800元计算,产值6.592万元,主要生产成本2.004万元(其中,种蟹67kg计6040元;饵料费4800元;电费1200元;人工工资6000元;杂支2000元),毛利润4.588万元,2个月实现亩利润0.2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