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预计江淮中部及其以南麦区中迟熟小麦中等至偏重发生(自然病穗率10%~30%),江淮北部及沿淮大部分麦区中等(自然病穗率10%~20%),部分麦区偏重发生(自然病穗率20%~30%)。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赤霉病菌稻桩带菌率大部分地区偏高。3月下旬后期各地调查,大部分地区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一般为1.3%-31.5%,较赤霉病偏重发生年份 2010年同期值偏高8.6%-780.0%较近3年同期均值偏高27.3%-738.0%;枝带菌率一般为0.21%-6.5%,较赤霉病偏重发生年份 2010年同期值偏高14.3%-1066.7%较近3年同期均值偏高25.0%-748.0%。仅局部地区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较近年同期值偏低。
2、主栽小麦品种及小麦栽培方式总体有利赤霉病发生。沿淮和江淮北部麦区主栽小麦品种烟农19、皖麦52、泛麦5号、连麦2号、皖麦50、矮抗58等不抗赤霉病;江淮南部及以南麦区主栽小麦品种扬麦系列对赤霉病抗性不强。稻茬麦区免耕种植、浅旋耕播种面积大;各地返青拔节肥追施比例大且用量偏高,以上因素均有利小麦赤霉病发生。
3、气候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省气象部门预报4月份降水量淮北接近常年,淮河以南较常年偏少。全省月平均气温江北较常年略高江南接近常年。预计月内影响我省的主要冷空气活动大致出现在上旬前期、中旬中期和下旬中期。未来气候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总体较为不利。
4、大部分地区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当地中迟熟小麦抽穗扬花期基本吻合。近期调查,赤霉病菌子囊壳成熟度指数一般为3.3-18.2。预计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江淮中南部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在4月20日前后(即药剂防治适期),沿淮、江淮北部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在4月下旬中后期(即药剂防治适期),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大部分地区中迟熟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