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麦

安徽小麦新一轮品种更替 产量质量大幅提升

时间:2009-09-15 17:07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记者从安徽省农委获悉,自2005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以来,经过四年努力,安徽省完成小麦新一轮品种更替,不仅实现小麦总产累计增加73亿斤,小麦优质率也大幅提升30多个百分点,达到75%,为我国北纬33度地区通过优化品种布局增加小麦产量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中广网合肥9月15日消息(记者刘军)记者从安徽省农委获悉,自2005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以来,经过四年努力,安徽省完成小麦新一轮品种更替,不仅实现小麦总产累计增加73亿斤,小麦优质率也大幅提升30多个百分点,达到75%,为我国北纬33度地区通过优化品种布局增加小麦产量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从2005年秋种起,安徽省启动了旨在依靠科技手段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针对制约安徽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问题,着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四项关键技术。高产攻关四年,半冬性品种面积由不足50%增加到70%以上,以烟农19、皖麦52、新麦18、豫麦70-36等位代表的半冬性品种成为主导品种,完成了安徽省小麦新一轮的品种更替,大幅度提高了小麦的单产水平。

  2006年,宿州市夹沟农场创出亩产602公斤的田块;2007年,蒙城、涡阳、太和、灵璧等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产量相继突破600公斤大关;2008年,涡阳县高炉镇陆杨村万亩小麦示范点经农业部专家验收,平均亩产641.4公斤;2009年夏收,太和等高产区已达到亩产700公斤的水平。安徽农业大学马传喜教授说:“强化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安徽小麦高产攻关产量水平的连年攀升,同时,品种布局的合理调整,对预防小麦冬季冻害和倒春寒危害产生了积极作用,并使小麦的播种量明显降低。为北纬33度地区通过优化品种布局增加小麦产量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与攻关前的2005年相比,安徽省小麦单产提高77公斤,增长34%;总产增长了73亿斤;优质率也提高到75%,增长了 30多个百分点。优质率的提高也使得安徽的面粉产业蓬勃发展。早几年,安徽的面粉有几项内在指标劣于山东、河北面粉,使得省内的面粉加工企业发展受到很大阻力。安徽省皖王面粉集团董事长吴秀芝说:“以前安徽面粉在东北市场打不开局面,南方市场又基本被沿海省份加工企业占据。近几年,由于农业部门不断推广优质小麦种植,小麦内在品质有了很大改观,而且安徽面粉的白度好,很适合制作中国传统蒸煮食品。现在我们生产的面粉可以与山东、河北面粉媲美,安徽‘面粉兵团’也逐渐打开了东北的市场。”

  来自中储粮安徽分公司的数据也表明,近四年来,安徽每年的收购量都保持在100亿斤以上,而且小麦收购等级都在三等以上,二等和二等以上小麦在收购总量中的比例更是从2006年的41%跃升到2009年的82%,其中一等小麦从2006的0.3%提高到2009年的15%。中储粮安徽分公司总经理程秉洲说:“从销售情况看,安徽调往外省的小麦由于质量好,受到销区用粮企业的欢迎,同时,外销也比较顺畅。小麦总体质量好,收购等级高,相应的收购价格也高,产量增加让农民在量、价上都受益,真正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