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麦

小麦机收结束 机手总收入逾百亿元

时间:2009-07-16 18:15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自5月26日全国麦收开镰以来,我国东中部小麦主产区麦收工作已经结束,意味着全国大规模的小麦跨区机收已落下帷幕。鏖战了一个多月的机手,绝大部分已返乡休整、检修机具,以备来年再战。
  自5月26日全国麦收开镰以来,我国东中部小麦主产区麦收工作已经结束,意味着全国大规模的小麦跨区机收已落下帷幕。鏖战了一个多月的机手,绝大部分已返乡休整、检修机具,以备来年再战。
  不论是跨区机收还是就近作业,机手都有沉甸甸的收获。据统计,今年“三夏”期间,全国投入的联合收割机达44万台,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超过28万台,完成机收小麦面积近2.7亿亩。每亩小麦机收价格在30元-50元之间,按照40元/亩的均价计算,机手总收入应逾百亿元,平均每台收割机约有2.5万元进账。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正视“三夏”期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有机手方面的,有农机企业方面的,也有市场环境方面的。
  先说机手方面。每年“三夏”参加作业的机手在百万人左右,素质参差不齐,不少机手既缺乏安全意识,也缺乏法制意识。道路通行求快还是求稳?不少机手舍稳求快。按照国家规定,收割机限定时速为20.5公里/小时,但很多机手通过改装收割机的动力传输系统,将行驶时速提高到四五十公里以上,超速一倍还多。这种有违科学的改装,不但在收割机报修时容易与厂家发生纠纷,而且容易发生道路安全事故。福田雷沃国际重工公司服务管理部副部长崔玉山告诉记者,每年麦收期间,他们都会接到多起因改装不善引发的质量故障和超速行驶引发的安全事故,有的甚至车毁人亡。记者今年“三夏”在鲁西南地区采访时,在该公司的服务指挥部里听到一个急切的求援电话。打来电话的机手称,他正驾车从安徽去往河南途中,因车速过快与一辆卡车相撞,收割机侧翻,他也受了伤,亟待厂家对农机大修。
  “三夏”期间,在山东济宁地区采访时,福田雷沃国际重工公司的维修人员告诉记者刚发生的一件事,有兄弟三人合伙买了一台收割机,发生故障后,维修人员及时赶到麦田抢修,收割机很快就修好了,但兄弟三人和雇佣的机手轮番看守这位维修人员,死活不让他离开,欲让他专职为其服务。两天一夜,维修人员无法脱身,公司多次交涉未果。不得已,公司报警,维修人员方得“解救”。这是机手法制意识淡漠的极端表现。收割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可通过培训传授给机手,但有些知识和行为规范,恐非厂家的培训和服务所能提供,还需要机手主动进步。
  接下来,说说农机厂家。近年来,农机行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收割机行业,今年在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和返乡农民工购机热情高涨的带动下,小麦玉米两用收割机呈“井喷”行情,不少厂家一年赚了两年的钱,但与此同时,服务质量是否得到同步提升?维修力量是否跟得上?不少厂家的维修人员都是20来岁的小伙子,年轻是好事,但有时也面临经验不足检修时间偏长的问题。有的维修人员将相关零部件都拆装一遍后,才发现是最后拆下的这个零件出了问题。“三夏”麦收,分秒必争,厂家每多维修5分钟,就意味着机手晚收或少收1亩麦子,就可能造成三五十元的收入损失。维修人员经验不足还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即愿意更换配件不愿意检修配件。有些零部件,可能本身并无质量问题,只是使用不当造成了故障,稍加调试即可正常使用,但一换件,无形中厂家加大了无谓的损失。培养成熟的服务队伍,不仅有利于机主机手挣钱,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省钱。
  再说说市场环境。每年麦收,浩浩荡荡的跨区作业队伍是盛夏的壮观一景,但不少机手也面临被半路拦车心有余悸、与种粮户发生纠纷难以维权、委托当地人加油缺斤短两、被强行收取介绍费求助无门等问题的困扰。这不但直接影响机手的收益,而且也影响麦收地区的形象,导致很多老机手不愿到这些地区跨区作业,影响当地麦收进度。如今,绝大部分地区都开辟了“绿色通道”,收割机可免费通行,地方交管部门在疏导收割机通行秩序方面也不遗余力。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在优化夏收服务上更进一步。比如机手与当地种粮户发生纠纷找谁仲裁?能否开展“三夏”治安专项整治行动?能否设置流动加油车?等等。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