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县小麦经历了早春温度偏低的不利条件,小麦返青、起身期比常年偏晚约7天左右。全县通过狠抓返青期镇压、锄划,起身期分类管理、科学用好第一次肥水等春管措施,麦田长势良好,群体充足,个体健壮,大丰收在望。据苗情调查:全县小麦平均亩穗数达44.9万,穗粒数32.9个,分别比去年增加3.6万、0.8个,千粒重按常年40克计算,预计平均亩产达到502.2公斤,比去年亩增产53.3公斤。目前小麦正处灌浆期,从现在起到成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增粒重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蚜虫、白粉病等病虫害及干热风的多发时期,因此,在小麦后期管理上突出以“三防二除”为重点,即“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除野草、除杂麦”,强化防灾减灾,科学运用肥水,落实“一喷三防”技术,确保小麦大丰收。
一、科学浇浇灌浆水。小麦开花后是籽粒形成阶段,如果水分不足,会造成籽粒退化,降低小麦粒数和粒重。开花后10-15天即进入灌浆期,此期是养分制造、转运和积累的紧张时期,同时小麦根系也逐渐衰老,适应能力减弱,因此,小麦生长后期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供应,浇灌浆水一定要科学,时间掌握在5月中旬,要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以及天气预报科学掌握,因为小麦生育后期植株重心上移,容易发生倒伏,今年要格外注意群体偏大的麦田预防倒伏,在后期灌水上应特别关注天气预报,避免三级风以上的天气浇水,做到无风抢浇、大风停浇,收获前10-15天停止浇水,以有效防止麦田倒伏。
二、搞好后期“一喷多防”。据植保站测报,今年我县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是:虫害中等发生,病害中偏轻发生。其中气候适宜蚜虫大发生;小麦白粉病目前呈中度偏轻发生,但后期如遇阴雨天气有可能偏重发生,特别是部分高水肥、群体密度大的麦田有可能大发生。我县要重点加强对麦蚜、白粉病、条锈病、小麦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因此,要落实小麦后期“一喷多防”技术措施。用杀虫剂、杀菌剂、磷酸二氢钾按比例混配全田喷施,以达到防虫(蚜虫)、防病(白粉病)、防干热风、防倒伏的目的。一般亩用20%三唑硐40-50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兑水40-50公斤,混匀喷雾,注意一定要喷匀打透提高防效。虫害严重的地块可喷施2-3次,保障小麦正常灌浆。
三、防干热风。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一种主要气象灾害,常对小麦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干热风是指温度高于30度,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风力大于3级,严重影响小麦灌浆的一种自然灾害,是我县常年影响粒重提高的重要因素,需要采取技术措施防控干热风危害,尽量把干热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小麦后期推广超常量喷施磷酸二氢钾技术是减轻干热风危害的重要技术措施,在灌浆期每隔七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提高小麦千粒重3-5克。
四、拔除杂麦杂草。我县主要麦田恶性杂草有麦田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等,节节麦在在我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斜上或近直立,有时伏地,小穗园柱形,紧贴穗轴,成熟时逐节脱落,脱落的颖果自然落入土中或混入小麦种子,种子繁殖。野燕麦在我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丛生,有2―4个节,株高60―120厘米,圆锥型花序呈塔型开展,分枝轮生,小穗生2―3朵小花,梗长向下弯,每个小穗形似铃铛挂在穗轴上。颖果圆形,被浅棕色柔毛,腹面有纵沟,种子繁殖。雀麦在我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雀麦叶片两面和叶鞘都有白色柔毛,叶鞘闭合,叶片干膜质,秆丛生,花序呈圆锥形开展,每节一般有3-7个分枝,每枝近上部有1-4个穗,小花含7-14个小花,颖尖披针形粒椭圆形,贴生于内稃,成株高达60-100厘米。 近几年来,恶性杂草在我县呈迅速蔓延趋势,其原因一方面节节麦、野燕麦、雀麦在我县能与小麦共同生长结籽,成熟后脱落到土中,并可在土中越冬存活,经过2-3年积累即会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除草剂的长期使用,使麦田杂草发生了演变,原有的麦娘蒿、荠菜等得到控制,致使节节麦、野燕麦、雀麦上升为主要杂草,成为我县麦田的恶性杂草。恶性杂草发生严重地块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如不及时除治就会一年比一年增加,致使小麦不能正常生长,目前恶性杂草最有效办法是人工拔除,做到“见一棵拔除一棵”、“连根拔除”,确保野杂麦和恶性禾本科杂草得到有效根除。
馆陶县小麦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13-09-04 来源:河北馆陶县科教科
摘要:今年,我县小麦经历了早春温度偏低的不利条件,小麦返青、起身期比常年偏晚约7天左右。全县通过狠抓返青期镇压、锄划,起身期分类管理、科学用好第一次肥水等春管措施,麦田长势良好,群体充足,个体健壮,大丰收在望。据苗情调查:全县小麦平均亩穗数达44.9万,穗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