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麦21
时间:2008-12-29 14:22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1、品种来源由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用(百农791×豫麦2号)×(鲁麦一号×偃师4号)杂交选育而成。 2、主要特征特性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状,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株高75厘米,抗倒性强。株型紧凑,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亩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32~37
1、品种来源 由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用(百农791×豫麦2号)×(鲁麦一号×偃师4号)杂交选育而成。
2、主要特征特性 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状,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株高75厘米,抗倒性强。株型紧凑,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亩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32~37粒,千粒重42克左右。蛋白质含量13.3%,赖氨酸0.39%,湿面筋29.8%,出粉率62.5%,容重每升800克左右。叶片功能期长,不早衰,灌浆速度快,落黄好。中抗条、叶锈、叶枯和白粉病,感纹枯病。
3、产量表现和审(认)定时间 1990、1991、1992年在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中,3年试验两年第一,均比对照豫麦2号增产,1990年平均亩产411.85千克,比对照增产2.9%,不显著;1992年平均亩产506.85千克,比对照增产1.2%,不显著。1992年河南省高肥生产示范,平均亩产430.9千克,居首位。1992年河南省品审会审定;1994年全国品审会审定。
4、栽培要点及适应范围 10月1~15日播种。每亩用种6~9千克。重施底肥,氮、磷、钾配合。追肥在起身拔节期,注意浇拔节、孕穗及灌浆水,及时防治穗蚜。该品种最适于黄淮麦区南片中上等肥力水平早中茬种植。
5、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 该品种综合性状较好,矮秆抗倒状、不早衰,落黄好,灌浆较快、穗大。粒重稳定,丰产、耐寒、耐干热风,中抗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经审核,符合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于黄淮南片中上等肥力水平的早中茬地区种植。
2、主要特征特性 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状,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株高75厘米,抗倒性强。株型紧凑,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亩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32~37粒,千粒重42克左右。蛋白质含量13.3%,赖氨酸0.39%,湿面筋29.8%,出粉率62.5%,容重每升800克左右。叶片功能期长,不早衰,灌浆速度快,落黄好。中抗条、叶锈、叶枯和白粉病,感纹枯病。
3、产量表现和审(认)定时间 1990、1991、1992年在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中,3年试验两年第一,均比对照豫麦2号增产,1990年平均亩产411.85千克,比对照增产2.9%,不显著;1992年平均亩产506.85千克,比对照增产1.2%,不显著。1992年河南省高肥生产示范,平均亩产430.9千克,居首位。1992年河南省品审会审定;1994年全国品审会审定。
4、栽培要点及适应范围 10月1~15日播种。每亩用种6~9千克。重施底肥,氮、磷、钾配合。追肥在起身拔节期,注意浇拔节、孕穗及灌浆水,及时防治穗蚜。该品种最适于黄淮麦区南片中上等肥力水平早中茬种植。
5、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 该品种综合性状较好,矮秆抗倒状、不早衰,落黄好,灌浆较快、穗大。粒重稳定,丰产、耐寒、耐干热风,中抗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经审核,符合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于黄淮南片中上等肥力水平的早中茬地区种植。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北麦6号
- 2.新麦9817
- 3.新品介绍----鄂麦12小麦
- 4.济麦19号(原代号935031)
- 5.选用小麦良种“五注意”
- 6.云南文山州又一个小麦新品种选育成功
- 7.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冬小麦新品种--6172
- 8.麦田冬季死苗分析及防治
- 9.小麦黄苗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 10.小麦秆菊
- 11.小麦种子贮藏防霉变
- 12.初冬麦田管理要点
- 13.“轮抗6号”小麦品种被列为国家级推广项目
- 14.小麦留高茬技术
- 15.麦芽糖的制作方法
- 16.小麦新品种平麦998
- 17.瞿麦种植技术
- 18.抓好麦田管理,培育越冬壮苗
- 19.土麦冬
- 20.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粮王”吴爱之笑谈致富经
- 2.吴秀梅:细面条“轧”出致
- 3.小麦做成“大文章”
- 4.种粮大户--李东升
- 5.cctv致富经:利润一分钱 年
- 6.陆勤彪 :粮食种植专业户
- 7.陆勤彪 :粮食种植专业户
- 8.濮阳县:“粮仓”变“钱袋
- 9.种好地年收入10余万
- 10.卖粮把好“三道关”
- 11.两茬田里话增收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