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种子--郑麦9023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号早2天。幼苗直立,分蘖力中等,叶黄绿色,叶片上冲。株高80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伏性中等。穗层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39万穗,穗粒数27粒,千粒重43克;在长江中下游区试中,平均
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号早2天。幼苗直立,分蘖力中等,叶黄绿色,叶片上冲。株高80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伏性中等。穗层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39万穗,穗粒数27粒,千粒重43克;在长江中下游区试中,平均亩穗数30万穗,穗粒数30粒,千粒重43克。冬春长势旺,抗寒力弱。耐后期高温,灌浆快,熟相好。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秆锈病,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黄淮南片试验,容重800克/升,粗蛋白含量14.5%,湿面筋含量33%,沉降值44.4毫升,吸水率64.2%,面团稳定时间7.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64.8E.U,拉伸面积58.7平方厘米。长江中下游麦区试验,容重777克/升、粗蛋白含量14.0%,湿面筋含量29.8%,沉降值45.3毫升,吸水率59.9%,稳定时间7.1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45E.U,延伸性17.7厘米,拉伸面积103.9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8.2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4.7%(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48.5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2.7%(不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6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2.1%。
2002年参加长江流域冬麦区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7.1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309.2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极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87.9公斤,比当地对照减产2.1%。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适期晚播防止冻害。黄淮冬麦区南片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每亩基本苗15~20万株;长江中下游麦区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每亩基本苗20~25万株;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后期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种植,注意氮肥后移,保证中后期氮素供应,确保强筋品质。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8.2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4.7%(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48.5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2.7%(不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6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2.1%。
2002年参加长江流域冬麦区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7.1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309.2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极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87.9公斤,比当地对照减产2.1%。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适期晚播防止冻害。黄淮冬麦区南片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每亩基本苗15~20万株;长江中下游麦区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每亩基本苗20~25万株;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后期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种植,注意氮肥后移,保证中后期氮素供应,确保强筋品质。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小麦的冬压蘖多苗壮
- 2.骠马能不能与快灭灵混用除麦田杂草
- 3.小麦缺乏微量元素症状及补救措施
- 4.小麦收获与选留种技术的要点
- 5.优质小麦品种扬辐麦2号
- 6.小麦新品种“科农199”亩均564.4公斤
- 7.小麦新品种-铜麦4号
- 8.淮麦14(小麦)
- 9.苏徐1号(小麦)
- 10.小麦的良种选购需5注意
- 11.正确使用小麦播种机
- 12.多年生黑麦草
- 13.小麦纹枯病为什么发生普遍?
- 14.小麦拔节期间田间的管理
- 15.一类麦田的肥水管理
- 16.烟农21号(原名:烟96266 小麦)
- 17.北京837(小麦)
- 18.小麦免耕播种不会减产
- 19.鉴定麦种发芽率有五法
- 20.小麦专家胡承霖提醒:小麦扬花初期抓紧防治赤霉病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粮王”吴爱之笑谈致富经
- 2.吴秀梅:细面条“轧”出致
- 3.小麦做成“大文章”
- 4.种粮大户--李东升
- 5.cctv致富经:利润一分钱 年
- 6.陆勤彪 :粮食种植专业户
- 7.陆勤彪 :粮食种植专业户
- 8.濮阳县:“粮仓”变“钱袋
- 9.种好地年收入10余万
- 10.卖粮把好“三道关”
- 11.两茬田里话增收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