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种子--新麦18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新麦18是新乡市农科院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为(C5/新乡3577)×豫麦69。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号为豫麦2003008;2004年通过国审,国审号为2004005。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健壮,分蘖力较强,
新麦18是新乡市农科院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为(C5/新乡3577)×豫麦69。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号为豫麦2003008;2004年通过国审,国审号为2004005。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健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略慢,但两极分化快。株高75厘米左右,抗倒力较强,株型紧凑,旗叶短宽、挺直。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籽粒白色,角质,商品性较好。穗较大,穗匀,小穗排列紧,结实性好,每小穗结实3-4粒。产量三要素协调,亩成穗38万左右,穗粒数38粒左右,千粒重38克左右。
二、品质分析:2003年国家区试混合样品质鉴定结果:粗蛋白15.2%,湿面筋32.7%,沉降值41.1ml,形成时间4.2min,最大抗延阻力286EU,拉伸面积68cm2,是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4个参试品种中唯一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的品种。
三、抗病性:经接种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中抗叶锈病和秆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抗赤霉病,耐湿,抗高温,落黄好,抗逆性强。
四、适应性:经试验示范试种,新麦18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河北邯郸以南等中高产水平高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五、产量表现:2002-2004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2年和1年试验,2003年区试平均产量482.7kg/667m2,比对照豫麦49增产5.49%,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3位;2004平均产量558.3kg/667m2,比对照豫麦49增产3.16%,居参试品种第2位。2004-2006年参加阜阳市农委、阜阳市种子管理站组织的小麦新品种试验,2004年七个半冬性品种中,新麦18产量498kg/667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4.6%,居第二位,2005年九个半冬性品种中,新麦18产量为478kg/667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5.7%,居第一位。2006年在阜南、太和、利辛、颍上等十多个县市区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由于出苗后天气持续干旱,次生根发育迟缓,加之气温骤降,造成部分田块冻害,但平均产量仍在448kg/667m2,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应性等特点。
六、高产栽培技术:
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高水肥田块每667m2施纯氮13-18kg,五氧化二磷8-10kg,氧化钾10-12kg作基肥。整地要求深耕细耙,做到上虚下实,平整无坷垃。
2、足墒适时适量播种:播种时要求土壤水分适宜,底墒充足,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我市适宜播期10月10-20日,播量以每667m212-15kg,,高水肥田块以每667m210-12kg为宜,超过适播期或水肥条件差,整地质量不好,出苗困难的田块可适当加大播种量。
3、加强田管:高产田在小麦返青起身阶段,一般不施肥、浇水,以控为主。在小麦拔节期茎基部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间伸长,幼穗发育进入药隔形成期,每667m2追施尿素7.5-10kg,可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同时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每667m2用40%氧化乐果80-100g加15%粉绣宁粉剂100g兑水20-30kg喷雾,可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及麦蚜麦蜘蛛,以确保有正常的光合面积,为高产奠定基础。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多种病害易感染时期,也是蚜虫、麦叶蜂、粘虫等虫害重叠发生时期,以每667m2用20%三唑酮乳油50ml,40%多菌灵胶悬剂100ml,40%氧化乐果80-100g,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20-30kg喷雾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的目的。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健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略慢,但两极分化快。株高75厘米左右,抗倒力较强,株型紧凑,旗叶短宽、挺直。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籽粒白色,角质,商品性较好。穗较大,穗匀,小穗排列紧,结实性好,每小穗结实3-4粒。产量三要素协调,亩成穗38万左右,穗粒数38粒左右,千粒重38克左右。
二、品质分析:2003年国家区试混合样品质鉴定结果:粗蛋白15.2%,湿面筋32.7%,沉降值41.1ml,形成时间4.2min,最大抗延阻力286EU,拉伸面积68cm2,是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4个参试品种中唯一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的品种。
三、抗病性:经接种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中抗叶锈病和秆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抗赤霉病,耐湿,抗高温,落黄好,抗逆性强。
四、适应性:经试验示范试种,新麦18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河北邯郸以南等中高产水平高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五、产量表现:2002-2004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2年和1年试验,2003年区试平均产量482.7kg/667m2,比对照豫麦49增产5.49%,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3位;2004平均产量558.3kg/667m2,比对照豫麦49增产3.16%,居参试品种第2位。2004-2006年参加阜阳市农委、阜阳市种子管理站组织的小麦新品种试验,2004年七个半冬性品种中,新麦18产量498kg/667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4.6%,居第二位,2005年九个半冬性品种中,新麦18产量为478kg/667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5.7%,居第一位。2006年在阜南、太和、利辛、颍上等十多个县市区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由于出苗后天气持续干旱,次生根发育迟缓,加之气温骤降,造成部分田块冻害,但平均产量仍在448kg/667m2,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应性等特点。
六、高产栽培技术:
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高水肥田块每667m2施纯氮13-18kg,五氧化二磷8-10kg,氧化钾10-12kg作基肥。整地要求深耕细耙,做到上虚下实,平整无坷垃。
2、足墒适时适量播种:播种时要求土壤水分适宜,底墒充足,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我市适宜播期10月10-20日,播量以每667m212-15kg,,高水肥田块以每667m210-12kg为宜,超过适播期或水肥条件差,整地质量不好,出苗困难的田块可适当加大播种量。
3、加强田管:高产田在小麦返青起身阶段,一般不施肥、浇水,以控为主。在小麦拔节期茎基部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间伸长,幼穗发育进入药隔形成期,每667m2追施尿素7.5-10kg,可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同时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每667m2用40%氧化乐果80-100g加15%粉绣宁粉剂100g兑水20-30kg喷雾,可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及麦蚜麦蜘蛛,以确保有正常的光合面积,为高产奠定基础。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多种病害易感染时期,也是蚜虫、麦叶蜂、粘虫等虫害重叠发生时期,以每667m2用20%三唑酮乳油50ml,40%多菌灵胶悬剂100ml,40%氧化乐果80-100g,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20-30kg喷雾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的目的。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小麦缺乏微量元素症状及补救措施
- 2.骠马能不能与快灭灵混用除麦田杂草
- 3.淮麦14(小麦)
- 4.正确使用小麦播种机
- 5.鉴定麦种发芽率有五法
- 6.多年生黑麦草
- 7.烟农21号(原名:烟96266 小麦)
- 8.优质小麦品种扬辐麦2号
- 9.小麦收获与选留种技术的要点
- 10.小麦新品种“科农199”亩均564.4公斤
- 11.小麦的良种选购需5注意
- 12.小麦免耕播种不会减产
- 13.小麦拔节期间田间的管理
- 14.小麦新品种-铜麦4号
- 15.北京837(小麦)
- 16.苏徐1号(小麦)
- 17.小麦纹枯病为什么发生普遍?
- 18.一类麦田的肥水管理
- 19.小麦的冬压蘖多苗壮
- 20.小麦专家胡承霖提醒:小麦扬花初期抓紧防治赤霉病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粮王”吴爱之笑谈致富经
- 2.吴秀梅:细面条“轧”出致
- 3.小麦做成“大文章”
- 4.种粮大户--李东升
- 5.cctv致富经:利润一分钱 年
- 6.陆勤彪 :粮食种植专业户
- 7.陆勤彪 :粮食种植专业户
- 8.濮阳县:“粮仓”变“钱袋
- 9.种好地年收入10余万
- 10.卖粮把好“三道关”
- 11.两茬田里话增收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