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首页

山东东营一位白对虾养殖户避过冻灾提前享受丰收

发布于:2010-01-29 15:07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这次海冰灾害对养虾业造成的损失,主要还是源于养殖户对天气变化缺乏预见性,去年11月底冰灾刚刚露头时,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结果会如此严重,后来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

走在石岛港的街道上,许久不见的海鲜小贩重现路边,久违的吆喝声、叫卖声再次响起,随着海冰的消融、家人的归来,渔民们的生活也回到了正轨。

虾池里的坚强海锥

1月27日,东营河口区。

大王村是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最西北角的一个小村庄,谢贵林的近千亩虾池就在大王村与大海之间的滩涂上。在东营的这片沿海滩涂上,像谢贵林一样的养虾人不计其数,站在这片由滩涂构成的特殊田野里,放眼望去,大片被冰封的虾池就像是一面面镜子,反射着刺眼的光。

谢贵林告诉记者,几年前的这里是白茫茫的一片荒碱地,经过当地政府“上农下渔”开发后,过去几年成了聚宝盆,“养殖南美白对虾,每亩水面能收几百斤!比炒股来钱都快。”

2009年11月下旬起,渤海和黄海北部出现30年来最严重海冰冰情。截至今年1月25日,渤海海冰结冰面积已经占领了整个渤海的45%。

突如其来的灾害,也使东营养虾业遭遇了一次灭顶之灾,许多未来得及捕捞的虾池甚至被彻底冰冻,从水面直至水底,池内的对虾被速冻在了如池子一样大的冰块里。“多少人哭得死去活来,特别是一些喜欢赶晚集、卖高价的养殖户,都赔了个血本无归。”然而谢贵林却是个例外,因为考虑到冬季海产品品种少的现象,谢贵林于2007年底开展了冬季贝类暂养的项目。

谢贵林说,2009年10月初,在抓紧捕捞完自己池子中的对虾后,他将自己几处养殖池改造成暂养池,翻耕整平后,开始陆续以每斤4—5元的价格收购富氏螺、海锥投放到养殖池中,每亩投放量6000多斤,并在冰灾严重之前以每斤15元左右的价格上市,“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广告打出去后,浙江温州等全国各地的商家竟自己找上门来,仅仅几天的时间,池子里的富氏螺、海锥便销售一空,净赚了9万多元。”“这次海冰灾害对养虾业造成的损失,主要还是源于养殖户对天气变化缺乏预见性,在去年11月底冰灾刚刚露头时,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结果会如此严重,后来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谢贵林说。
 

  海冰消融,宝船回家

1月28日清晨,荣成市石岛港。
隶属于赤山集团的“海宇815号”远洋捕捞船,缓缓停靠在了码头上,迎接船上7名船员的是当地几十名百姓。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石岛,享有北方“小香港”之称,港口常年有大批渔船在此靠泊,是各种海产品的集散地。

唐德本是这条船的船长,一个多月前,他们远赴公海进行捕捞作业,在途经辽东湾时不幸被困,一困就困了40多天。唐德本原以为,这个春节他与船员要在他乡度过,没想到连日来的好天气使海冰出现了冰融。唐德本一行7人,是当地在海冰灾害发生后第一批返回家乡的船员,而更多渔船和船员仍然被困于渤海海域的各个渔港和码头。

打开船舱,“海宇815号”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多月来的收获,近千吨仍被冻得硬邦邦的鲅鱼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犹如满舱的珠宝。“这回发财了,这一船鲅鱼可值不少钱,与去年相比,价格至少要翻2倍多。”渔民们兴奋地议论着,收获的喜悦洋溢于每一个人的脸上。

唐德本告诉记者,因为几天来连续升温,海面冰融,许多原本被困的大马力渔船均已经返港或继续赴外进行捕捞作业,“这样一来,山东本地海鲜市场的供应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缓解,如果海面不再继续大幅降温,估计在春节前,本地的海鲜市场基本能够满足完成供应。”
 


 

  南征北战的海鲜商人

1月28日下午,烟台龙口港,柴勇站在海边,远处是一排红色的吊车。“你放一百个心就行,今年春节保准都能吃到海鲜,价格也不会比现在高。”柴勇是烟台龙口市北马镇人,常年做海鲜生意。

入冬以来,龙口地区平均气温持续偏低。2010年1月份,连续数天的低温降雪,加之龙口湾一带海水较浅,海水盐度低,在气温突然降低的情况下极易结冰,导致龙口港湾沿海海域结冰,且增长迅速。灾难一词,除了适用于沿海的渔民,同样还适用于柴勇这样的海鲜生意人。“近海数十里,一夜之间就被冻住了,那阵子正好是扇贝收获期。”柴勇告诉记者,扇贝养殖区通常在近海20海里左右处,养殖户无法去确认养殖区海面是否被封冻。但事实上,即使能去了,也只是从颗粒无收到略有收成。“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扇贝的减产仅仅是一个开端,随之而来的是冰冻导致渔民无法出港捕鱼。

几天的失眠之后,柴勇决定从南方进海鲜,“以前都是给一些南方商人供货,他们一听到我说要海鲜,都很惊讶。”多年来的海鲜生意,让他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关系,“上海、浙江、江苏,我都去了,而且我还叫上了几个同行一块去的。”很快,新鲜的海鲜通过各种各样的运输途径送往了烟台。

柴勇告诉记者,“由于天气转暖和从南方调运海产品两个途径的干预,整个山东海产品市场的价格已经趋于稳定。很多人都很看好山东的海产品市场,我们对于明年还是很有信心的,肯定不会贵得离奇,因为冰已经解冻,一旦可以早出海,对整个海产品市场将起到很大的稳定作用,而且大家都很乐观,当然近海养殖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其影响会慢慢在价格方面显现,会是个比较长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养殖的周期,几个月就好了。”
 

  再遇冰灾应如此面对

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1月22日最新统计,截至21日,山东省因海冰灾害受灾人口达9.5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山东省渔业浅海、滩涂、海水养殖池塘受灾面积14多万公顷,损失水产品20余万吨;受损养殖大棚4000余个,面积达320万平方米,筏架5000多公顷,网箱300余个,渔船500多艘……

1月28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工作人员,对方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应对海冰灾害的能力其实十分薄弱,甚至没有一艘民用专业破冰船。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副主任江崇波说,之前由于多年来海冰冰情较轻,各级政府和群众都放松了对海冰灾害危害性的认识,防灾能力缺乏,也是导致本次损失过大的原因之一。

江崇波还强调,目前,我国对海冰的实时监测缺少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资料,海冰航空监测缺少机载专用海冰监测设备;海洋监测部门海上尚无具有破冰能力的专用监测船只,陆岸缺少定点、连续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站点和设备,缺少海冰应急监测设备;对海冰灾害的预报和研究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

几天来,利用气温回暖、海冰进入缓和期,在冰情不十分严重的港口,均已安排具备破冰能力的大型船舶和拖轮现行进港,再安排小型船舶进港,保障更多港口的通航效率。针对海冰灾害对渤海渔业养殖造成的严重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水鱼类养殖学家雷霁霖建议,“政府增加渔业养殖基础设施投入,引导渔民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技术,采取海陆接力养殖方式,改变传统渔业养殖靠天吃饭的现状,防患于未然。”雷霁霖院士说。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农网新闻排行:

 

 

返回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