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底质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时间:2009-07-06 17:29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我国对虾养殖业快速发展,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起着重大作用,但我国对虾养殖形势也很严峻,其最主要问题是发病严重,给对虾养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环境的恶化和底质污染是对虾发病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特谈谈改良底质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方法,供参
我国对虾养殖业快速发展,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起着重大作用,但我国对虾养殖形势也很严峻,其最主要问题是发病严重,给对虾养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环境的恶化和底质污染是对虾发病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特谈谈改良底质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方法,供参考。
一、改良底质的意义
1.减少耗氧量,增加含氧量曹凯德(2002)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控制”一文中指出,夜间对虾只消耗池塘中溶解氧的5%,池塘底质消耗50%~70%,浮游生物消耗20%~45%。从上述报道可以看出,底质是耗氧“大户”,而池塘水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含氧量,含氧量多少是决定对虾是否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有一位从事对虾病害研究的科学家指出,虾塘缺氧导致对虾产生应激反应,是对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凡从事对虾养殖的虾农,只要细心研究和观察,就会发现一个这样的现象:新开挖和第一次养殖对虾的虾塘,养殖对虾的成功率比旧虾塘高得多。其最重要原因是新挖虾塘底质没有被污染,而旧虾塘特别是长时间养殖的老化虾塘,积聚大量的污染物,对虾排泄物、残存饲料和生物尸体等,造成底质污染,破坏底质的良性循环。在养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供应池塘氧气是一个常数,底质污染程度低或少污染,耗氧量少;相反,底质污染程度高或严重污染,耗氧量就大,池塘中溶解氧含量就会减少。
2.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水质的好坏由许多因素决定,其中最主要因素是溶解氧、pH、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含量指标,体现于有益生物密度,决定了水色和透明度。虾池水质的变化,主要由底质变化引起。水质变坏,首先表现在池中有毒物质,如氨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含量的增加,pH和生物耗氧量超出正常的范围,溶解氧下降,饵料生物数量减少,有害生物例如夜光虫、鞭毛虫数量增加。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池底有机物沉积过多,并得不到充分氧化所至。换水只能改善池水,但不能改善底质和消除产生有害物质的根源。改善水质必须首先改良底质,减少或彻底清除有机物的沉积和污染。我国高位池发展很快,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最大益处是,在放虾苗前,不存在底质污染。在养殖环境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位池与普通养殖池含氧量明显不同,其根本原因是,高位池由于没有底质有机物的污染或少污染,含氧量就高。含氧量高是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氧气不仅是对虾呼吸的需要,也是维持对虾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
二、养殖前改良底质的方法
1.彻底清淤绝大多数地区养殖对虾都是在养殖季节进行,到了冬天一般都不养殖。冬天没有雨水,应将池水排干或抽干,让塘曝晒变硬后,即可以清淤。清淤的最好方法是用拖土机,翻耕把底泥拖走10cm左右。既把污泥清走,又可以挖深池塘,池埂得到修整,又增加蓄水量,效果非常明显。
2.翻耕广西和广东许多沿海地区的虾塘是沙质底,可以用牛犁翻耕。这种方法对改良底质起一定作用,但不彻底,因为翻耕的结果,会把污染源隐藏起来,留下隐患。
3.晒塘晒塘是对虾养殖夺取高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晒塘就是把池水排干后,让塘底曝晒龟裂、发白。这可杀死池中部分病原体,并可改良底质。沙质底池塘,经过曝晒,特别是夏天的高温季节,适时晒塘,对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杀灭作用。晒塘对培养基础饵料生物也产生重大影响。泥底虾塘经过良好晒塘后,培养的水色是茶褐色,以硅藻为主;而不晒塘或存有积水的虾塘,培养的水色为绿色,以绿藻为主。茶色水色比绿色好,藻相稳定性强。
4.洗池广东珠三角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全年都养殖南美白对虾,其中包括冬棚虾。这些地区的虾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捕完虾后,都不清淤,也不晒塘,而是用高压水枪,冲洗虾塘污物,边冲洗边抽干或排干,直至把池中黑色污泥清洗冲走,这种清淤方法,效果也很好。
三、养殖期间改良底质的方法
1.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放虾苗后,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和虾个体的不断长大,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越来越多。要降解这些有机物必须有充足的溶解氧。因为池中的有机物在溶解氧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氧化反应,有机物越来越少;相反,在缺氧的情况下,是进行还原反应,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池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报道指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含量占海水池塘溶解氧收入可达91.3%~100%,是池塘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而大气的扩散作用在池塘的溶解氧收入仅在5.3%~7.8%。可见,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培养良好水色和透明度是稳定虾池生态环境的核心,也是改良底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2.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养虾,是对虾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在改良底质中起重要作用。微生物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活菌制剂。通过改变有害生物的代谢,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仅有利于促进养殖对象的消化机能,提高其生长性能及抗病能力,还可促进有益微生物在水环境中的碳、氮、磷、硫循环系统的生态链中的转化,分解有机物,分解残饵、动植物残体,减少或消除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以往改良底质和水质,通常使用抗生素和各种消毒剂,但作用不大。因为这些药物不仅将池中的各种病菌杀死,也把池中有益的微生物杀死,而池中的微生物中,有90%以上是属于有益微生物,它在维持池中生态平衡起决定性作用。在虾池中,其内外环境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物优势种群,组成正常的微生物群,既参加与宿主的生理活动,又能很好地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增长,形成抵御致病菌的一道防线。在常态下,虾、微生物和环境三者构成一个生态动态平衡,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有相对平衡的稳定性,虾不易发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类消毒药物后,使水环境生物结构失去平衡,虾体表和体内的有益微生物遭到破坏,免疫力降低,病原体微生物便侵人体内,导致虾发病。
有益细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等。这些细菌特点不同,功能各异,能分泌多种的胞外酶,把大分子有机物,例如淀粉、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质,一部分通过生物氧化,用于产生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使得有益细菌不断繁殖。
有益细菌进入虾池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为养殖对象提供氧气。循此往复,构成了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虾池的菌相和藻相达到平衡,营造良好的水质环境。
使用微生物制剂,对改良底质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使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①必须使用优质名牌产品。微生物制剂品种繁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使用时千万别贪便宜,误购劣质产品。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养殖户注意的是,液态微生物菌,例如光合细菌和EM菌,有些厂家推销说1小时就能培养出大批优质产品,是不可能的,防止购买到用色素添加的产品。如水剂活菌原色已变乳白色或黑色,表示菌种已感染或死亡。不能使用。另外,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多种微生物制剂,有些标明每毫升活菌含量从几佰亿到上千亿不等,对购买或使用这些产品应提高警惕,准确的菌落数要用计数板检测方为正确。②足量使用。微生物制剂的根本作用是以菌治菌,竞争抑制作用。只有当有益微生物菌在虾塘中形成优势菌群后,才能有效抑制有害菌株的生长。③定时使用。有益微生物细菌中各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特点。如乳酸菌是一类可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气或微需气,pH为3.0~4.5时仍可生长繁殖;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繁殖的周期很短,在几分钟内就能繁殖一代,代代相传后,种质退化,就失去原有功能。要达到一定的作用,保证其密度和形成优势菌群,发挥其功能连续作用,应在相隔一段时间后施用。一般来说,每隔10天~15天使用1次。④交替使用。由于不同品种的微生物制剂具有不同功能,在使用时为了达到水体生态平衡、标本兼顾的目的,应交替使用。例如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群的微生物制剂,对改良底质有独特的功效,而光合细菌则有净化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有功能,故应交替使用。⑤适时使用。有些微生物细菌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生长,例如光合细菌需要一定的光、水温和水深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应在有阳光的白天使用。阴天、雨天不使用。⑥活化。有些微生物制剂,例如利生素粉剂之类产品,在保存期间,以芽孢形式存在,相当于休眠状态。为了使这种微生物制剂充分以最快速度发挥其功效,在使用时,先用虾塘水浸泡4小时~5小时,使微生物细菌复活后再全池泼洒。有许多虾农在使用各种微生物制剂时,同时以每公斤微生物制剂加0.1kg红糖的比例,加水溶解浸泡4小时~5小时再使用,效果更好。⑦勿与抗生素和杀菌消毒药物同时使用。抗菌素和杀菌消毒药物会杀死微生物细菌,故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在使用上述药物后5天~7天,不能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3.开增氧机增氧机具有增加溶氧、排出废气、增加产量和节约饲料等功能。开增氧机能增加水体溶解氧,这对于大雨、暴雨和台风季节尤为重要。在我国华南地区,每年五六月份是多雨季节,也是虾病高发期,多数发病的原因之一是缺氧。因为在雨天,池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大减弱,供氧量明显减少,但池中的底质污物,虾和各种微生物同样耗氧,从而导致了池塘缺氧。因此,在雨天必须开增氧机。
有经验的虾农,到养殖中后期,夜里和每天白天的中午,都适时开增氧机。每天中午开机时间1小时~2小时,此时开机的目的是搅动水体,及时把上层水中过饱和的氧气送到下层,以增加底层的含氧量,从根本上改善上、下层溶解氧条件。增氧机使上下层水体产生对流,又能把下层水丰富的无机盐类带到上层,为上层浮游植物提供营养,加速光合作用,为池中提供更丰富的氧气,维持水体内平衡。
有许多虾农在使用增氧机时,为了节约用电,先测定池中溶解氧的状况。这种观点和方法是正确的。但要注意方法。即在测定水样时,应取底层水样,不应取表层水。因为表层水和底层水溶解氧含量明显不同,相差很大。有报道指出,一个1.2m深的虾塘,在白天测得表层水的溶解氧是7.8mg/L,而底层水溶解氧为3.6mg/L,相差很大。为了准确掌握池塘溶解氧状况,从事对虾养殖的虾农最好都买1台测氧仪,凡使用过这种仪器的虾农都尝到了甜头。
4.吸污排污许多硬质池底的虾塘,在养殖过程中用吸管吸池底污泥。为了方便吸污,在建虾塘时有意识的将池底造成锅形,污物在开增氧机后,都聚集在池底,方便吸污。
高位池养虾时,经常排污。在建高位池时,有专门的水管连通池底和排水沟,在每天的投饲前,开排污孔,待污物排走后即停止排污。
5.施沸石粉沸石粉是优良的底质改良剂,在对虾养殖中广泛使用。据报道,1kg沸石粉可带进空气100L,相当于2.1L氧气,还可微气泡放出,增氧效果很好。沸石粉还有吸附异物、改良底质的作用,使用方法是全池均匀干撒,用量为每次20kg~30kg。有的虾农将液态微生物细菌,例如光合细菌和EM菌加入沸石粉再撒,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欠妥。因为沸石粉加入液体以后,空气从沸石粉已溢出不能带进池底,影响使用效果。
6.施增氧剂 增氧剂一般是在应急时使用,它对改良底质也有良好的作用。增氧剂能快速沉降到底部,有效地释放出分子态的活性氧,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提高水体含氧量。
一、改良底质的意义
1.减少耗氧量,增加含氧量曹凯德(2002)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控制”一文中指出,夜间对虾只消耗池塘中溶解氧的5%,池塘底质消耗50%~70%,浮游生物消耗20%~45%。从上述报道可以看出,底质是耗氧“大户”,而池塘水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含氧量,含氧量多少是决定对虾是否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有一位从事对虾病害研究的科学家指出,虾塘缺氧导致对虾产生应激反应,是对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凡从事对虾养殖的虾农,只要细心研究和观察,就会发现一个这样的现象:新开挖和第一次养殖对虾的虾塘,养殖对虾的成功率比旧虾塘高得多。其最重要原因是新挖虾塘底质没有被污染,而旧虾塘特别是长时间养殖的老化虾塘,积聚大量的污染物,对虾排泄物、残存饲料和生物尸体等,造成底质污染,破坏底质的良性循环。在养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供应池塘氧气是一个常数,底质污染程度低或少污染,耗氧量少;相反,底质污染程度高或严重污染,耗氧量就大,池塘中溶解氧含量就会减少。
2.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水质的好坏由许多因素决定,其中最主要因素是溶解氧、pH、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含量指标,体现于有益生物密度,决定了水色和透明度。虾池水质的变化,主要由底质变化引起。水质变坏,首先表现在池中有毒物质,如氨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含量的增加,pH和生物耗氧量超出正常的范围,溶解氧下降,饵料生物数量减少,有害生物例如夜光虫、鞭毛虫数量增加。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池底有机物沉积过多,并得不到充分氧化所至。换水只能改善池水,但不能改善底质和消除产生有害物质的根源。改善水质必须首先改良底质,减少或彻底清除有机物的沉积和污染。我国高位池发展很快,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最大益处是,在放虾苗前,不存在底质污染。在养殖环境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位池与普通养殖池含氧量明显不同,其根本原因是,高位池由于没有底质有机物的污染或少污染,含氧量就高。含氧量高是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氧气不仅是对虾呼吸的需要,也是维持对虾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
二、养殖前改良底质的方法
1.彻底清淤绝大多数地区养殖对虾都是在养殖季节进行,到了冬天一般都不养殖。冬天没有雨水,应将池水排干或抽干,让塘曝晒变硬后,即可以清淤。清淤的最好方法是用拖土机,翻耕把底泥拖走10cm左右。既把污泥清走,又可以挖深池塘,池埂得到修整,又增加蓄水量,效果非常明显。
2.翻耕广西和广东许多沿海地区的虾塘是沙质底,可以用牛犁翻耕。这种方法对改良底质起一定作用,但不彻底,因为翻耕的结果,会把污染源隐藏起来,留下隐患。
3.晒塘晒塘是对虾养殖夺取高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晒塘就是把池水排干后,让塘底曝晒龟裂、发白。这可杀死池中部分病原体,并可改良底质。沙质底池塘,经过曝晒,特别是夏天的高温季节,适时晒塘,对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杀灭作用。晒塘对培养基础饵料生物也产生重大影响。泥底虾塘经过良好晒塘后,培养的水色是茶褐色,以硅藻为主;而不晒塘或存有积水的虾塘,培养的水色为绿色,以绿藻为主。茶色水色比绿色好,藻相稳定性强。
4.洗池广东珠三角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全年都养殖南美白对虾,其中包括冬棚虾。这些地区的虾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捕完虾后,都不清淤,也不晒塘,而是用高压水枪,冲洗虾塘污物,边冲洗边抽干或排干,直至把池中黑色污泥清洗冲走,这种清淤方法,效果也很好。
三、养殖期间改良底质的方法
1.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放虾苗后,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和虾个体的不断长大,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越来越多。要降解这些有机物必须有充足的溶解氧。因为池中的有机物在溶解氧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氧化反应,有机物越来越少;相反,在缺氧的情况下,是进行还原反应,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池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报道指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含量占海水池塘溶解氧收入可达91.3%~100%,是池塘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而大气的扩散作用在池塘的溶解氧收入仅在5.3%~7.8%。可见,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培养良好水色和透明度是稳定虾池生态环境的核心,也是改良底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2.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养虾,是对虾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在改良底质中起重要作用。微生物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活菌制剂。通过改变有害生物的代谢,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仅有利于促进养殖对象的消化机能,提高其生长性能及抗病能力,还可促进有益微生物在水环境中的碳、氮、磷、硫循环系统的生态链中的转化,分解有机物,分解残饵、动植物残体,减少或消除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以往改良底质和水质,通常使用抗生素和各种消毒剂,但作用不大。因为这些药物不仅将池中的各种病菌杀死,也把池中有益的微生物杀死,而池中的微生物中,有90%以上是属于有益微生物,它在维持池中生态平衡起决定性作用。在虾池中,其内外环境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物优势种群,组成正常的微生物群,既参加与宿主的生理活动,又能很好地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增长,形成抵御致病菌的一道防线。在常态下,虾、微生物和环境三者构成一个生态动态平衡,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有相对平衡的稳定性,虾不易发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类消毒药物后,使水环境生物结构失去平衡,虾体表和体内的有益微生物遭到破坏,免疫力降低,病原体微生物便侵人体内,导致虾发病。
有益细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等。这些细菌特点不同,功能各异,能分泌多种的胞外酶,把大分子有机物,例如淀粉、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质,一部分通过生物氧化,用于产生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使得有益细菌不断繁殖。
有益细菌进入虾池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为养殖对象提供氧气。循此往复,构成了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虾池的菌相和藻相达到平衡,营造良好的水质环境。
使用微生物制剂,对改良底质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使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①必须使用优质名牌产品。微生物制剂品种繁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使用时千万别贪便宜,误购劣质产品。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养殖户注意的是,液态微生物菌,例如光合细菌和EM菌,有些厂家推销说1小时就能培养出大批优质产品,是不可能的,防止购买到用色素添加的产品。如水剂活菌原色已变乳白色或黑色,表示菌种已感染或死亡。不能使用。另外,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多种微生物制剂,有些标明每毫升活菌含量从几佰亿到上千亿不等,对购买或使用这些产品应提高警惕,准确的菌落数要用计数板检测方为正确。②足量使用。微生物制剂的根本作用是以菌治菌,竞争抑制作用。只有当有益微生物菌在虾塘中形成优势菌群后,才能有效抑制有害菌株的生长。③定时使用。有益微生物细菌中各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特点。如乳酸菌是一类可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气或微需气,pH为3.0~4.5时仍可生长繁殖;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繁殖的周期很短,在几分钟内就能繁殖一代,代代相传后,种质退化,就失去原有功能。要达到一定的作用,保证其密度和形成优势菌群,发挥其功能连续作用,应在相隔一段时间后施用。一般来说,每隔10天~15天使用1次。④交替使用。由于不同品种的微生物制剂具有不同功能,在使用时为了达到水体生态平衡、标本兼顾的目的,应交替使用。例如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群的微生物制剂,对改良底质有独特的功效,而光合细菌则有净化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有功能,故应交替使用。⑤适时使用。有些微生物细菌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生长,例如光合细菌需要一定的光、水温和水深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应在有阳光的白天使用。阴天、雨天不使用。⑥活化。有些微生物制剂,例如利生素粉剂之类产品,在保存期间,以芽孢形式存在,相当于休眠状态。为了使这种微生物制剂充分以最快速度发挥其功效,在使用时,先用虾塘水浸泡4小时~5小时,使微生物细菌复活后再全池泼洒。有许多虾农在使用各种微生物制剂时,同时以每公斤微生物制剂加0.1kg红糖的比例,加水溶解浸泡4小时~5小时再使用,效果更好。⑦勿与抗生素和杀菌消毒药物同时使用。抗菌素和杀菌消毒药物会杀死微生物细菌,故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在使用上述药物后5天~7天,不能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3.开增氧机增氧机具有增加溶氧、排出废气、增加产量和节约饲料等功能。开增氧机能增加水体溶解氧,这对于大雨、暴雨和台风季节尤为重要。在我国华南地区,每年五六月份是多雨季节,也是虾病高发期,多数发病的原因之一是缺氧。因为在雨天,池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大减弱,供氧量明显减少,但池中的底质污物,虾和各种微生物同样耗氧,从而导致了池塘缺氧。因此,在雨天必须开增氧机。
有经验的虾农,到养殖中后期,夜里和每天白天的中午,都适时开增氧机。每天中午开机时间1小时~2小时,此时开机的目的是搅动水体,及时把上层水中过饱和的氧气送到下层,以增加底层的含氧量,从根本上改善上、下层溶解氧条件。增氧机使上下层水体产生对流,又能把下层水丰富的无机盐类带到上层,为上层浮游植物提供营养,加速光合作用,为池中提供更丰富的氧气,维持水体内平衡。
有许多虾农在使用增氧机时,为了节约用电,先测定池中溶解氧的状况。这种观点和方法是正确的。但要注意方法。即在测定水样时,应取底层水样,不应取表层水。因为表层水和底层水溶解氧含量明显不同,相差很大。有报道指出,一个1.2m深的虾塘,在白天测得表层水的溶解氧是7.8mg/L,而底层水溶解氧为3.6mg/L,相差很大。为了准确掌握池塘溶解氧状况,从事对虾养殖的虾农最好都买1台测氧仪,凡使用过这种仪器的虾农都尝到了甜头。
4.吸污排污许多硬质池底的虾塘,在养殖过程中用吸管吸池底污泥。为了方便吸污,在建虾塘时有意识的将池底造成锅形,污物在开增氧机后,都聚集在池底,方便吸污。
高位池养虾时,经常排污。在建高位池时,有专门的水管连通池底和排水沟,在每天的投饲前,开排污孔,待污物排走后即停止排污。
5.施沸石粉沸石粉是优良的底质改良剂,在对虾养殖中广泛使用。据报道,1kg沸石粉可带进空气100L,相当于2.1L氧气,还可微气泡放出,增氧效果很好。沸石粉还有吸附异物、改良底质的作用,使用方法是全池均匀干撒,用量为每次20kg~30kg。有的虾农将液态微生物细菌,例如光合细菌和EM菌加入沸石粉再撒,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欠妥。因为沸石粉加入液体以后,空气从沸石粉已溢出不能带进池底,影响使用效果。
6.施增氧剂 增氧剂一般是在应急时使用,它对改良底质也有良好的作用。增氧剂能快速沉降到底部,有效地释放出分子态的活性氧,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提高水体含氧量。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海蜇与对虾混养技术
- 2.对虾几种鳃病的诊断与防治
- 3.放养白对虾应注意4大要点
- 4.放养白对虾注意的要点
- 5.南美白对虾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上)
- 6.南美白对虾池塘高效养殖
- 7.斑节对虾精养技术的模式(七)
- 8.斑节对虾养殖期管理(八)
- 9.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治技术(四)
- 10.对虾软壳病的防治
- 11.对虾池塘养殖
- 12.南美白对虾高校生态养殖技术
- 13.收获斑节对虾的方法
- 14.北方地区半咸水斑节对虾养殖试验
- 15.南美蓝对虾
- 16.水温对对虾健康的重要性
- 17.对虾养殖六大误区
- 18.如何养南美白对虾
- 19.应用池塘底部增氧技术养殖南美白对虾效果好
- 20.如何选购南美白对虾虾苗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冯莉:海养虾致富一方
- 2.cctv致富经:洪水带来的意
- 3.cctv致富经:龙虾池塘里的
- 4.cctv致富经:低洼地里的意
- 5.邓荣志:杰出大学生养虾养
- 6.小龙虾成为致富宝
- 7.cctv致富经:意外的手段赚
- 8.慈溪庵东养虾女能手滩涂创
- 9.一只小龙虾拍出八万多元
- 10.卢殿荣致富路上红红火火
- 11.徐老汉创业成功 带动乡亲
- 12.老汉卖粪肥一年赚10万
- 13.对虾越冬养殖富了中山虾农
- 14.孙老汉养蚂蚱
- 15.易增从:53岁岁老汉酿酒养
- 16.养鸡老汉巧赚鸡粪钱
- 17.养虾女能手——谭朝英
- 18.“虾兵蟹将”闯出致富路
- 19.土地流转造就出的一个“青
- 20.李倩倩:女大学生养龙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