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防病高产养殖技术研究
时间:2009-06-26 00:39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日本对虾近年来受白斑病毒病(WSSV)等危害非常严重,养殖成功率低。现国内日本对虾养殖主要与贝类、梭子蟹、鱼类等混养,大都为粗放粗养方式。为探索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舟山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院病害监测点长白养殖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连续多年获得高产的基础上,于
日本对虾近年来受白斑病毒病(WSSV)等危害非常严重,养殖成功率低。现国内日本对虾养殖主要与贝类、梭子蟹、鱼类等混养,大都为粗放粗养方式。为探索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舟山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院病害监测点长白养殖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连续多年获得高产的基础上,于2005年开展了日本对虾防病高产技术研究。通过改变旧有养殖模式,采取一系列综合防病措施,使日本对虾养殖平均单茬亩产达到316千克,亩产最高塘达到367千克的产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将试验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结果
试验池8只,每只300平方米,2005年5月30日放养虾苗,苗种规格为0.8~1.2厘米。9月1日开始起捕成虾至9月20日起捕结束。8只试验池全面获得丰收,平均规格9~11.5厘米,其中4#试验池折合平均亩产为 367千克,成活率达到49.5%。
二、技术关键点及作用
1.试验池构造试验池为正方形,池底为锅底形,中间设置排污口,斜坡中段铺宽1米、厚0.15米左右的沙池底除铺沙区域外其余为水泥结构,平均蓄水深度为1.6米。
作用:高效率排污,铺沙区域为日本对虾潜沙栖息场所。
2.增氧设施 采用空压机和水车式增氧机双重增氧。在池底铺设微孔充气管,用空压机充气增氧,水面配备水车式增氧机一台。
作用:保证高密度养殖状态下水中充足的氧气,使水体上下得到充分交流,底层水质得到改善。水车式增氧机除增氧功能外,另一重要作用是集污作用,池水的流动使污物集中到中央,再由排污孔排出池外,达到水体净化的作用。
3.养殖用水预处理 进入试验池的水都要经过预处理。过程是海水过滤、沉淀、高浓度消毒剂杀菌消毒(漂白粉10克/立方米或二氧化氯1~2克/立方米),然后再由水泵提到试验池中。
作用:杜绝携带WSSV病毒的桡足类、枝角类及其它节肢动物进入试验池,消灭海水中有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和WSSV病毒。
4.定期进行WSSV病毒监测 对放养的日本对虾苗进行WSSV病毒检测,确保虾苗不携带WSSV病毒。养殖过程中每10天左右进行一次抽样WSSV病毒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作用:切断WSSV病毒病的垂直传播途径,利于WSSV病毒病的早期预防控制。
5.保持稳定的试验池内小环境 定向培育单胞藻,保持试验池水绿色、淡绿色或浅褐绿色,养殖期间水体中以角毛藻、扁藻为优势单胞藻(方法是:在放苗前一星期左右投放含有这两种藻种的"虾得利"产品和肥水产品)。保持溶氧54毫克/升、pH值在7.8~9.0之间、氨氮<0.5毫克/升、亚硝基氮<0.05毫克/升、硫化氢<0.01毫克/升。
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来控制指标值范围。生物方法:保持以角毛藻、扁藻为优势单胞藻的稳定藻相,定期投放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反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化学方法:投放"水净宝"、"底净宝"等水质、底质改良剂。物理方法:通过合理的排污系统去除养殖环境中的动植物尸体、剩饵、代谢产物等污染物,并进行适量换水。
6.经常投喂维C、免疫多糖、免疫多肽等增强对虾体质的药物,提高对虾抗病力 保证投喂的饵料优质,蛋白质含量达到40%以上。当对虾长到3厘米以上时经常在饵料中添加增强体质和抗病力的药物。
7.定期投喂抗病毒药物 根据对虾WSSV病毒监测结果,确定疗程和抗病毒药物的投喂量。治疗药物采用中西药配合使用。主要有"对虾病毒克星"(含三黄粉为主)、利韦巴林、盐酸吗啉呱等。在对虾长到4厘米以上开始使用,检测结果为阴性的10~15天投喂一次;检测结果为阳性的3~5天为一个疗程。
三、分析与讨论
本次试验平均亩产达到315千克,成活率超过40%,证明日本对虾也可以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本次试验因试验池要进行第二茬日本对虾养殖,对虾提前起捕,规格在9~11.5厘米之间,每千克对虾90尾左右,若能再养半个月左右,估计产量能够增加15%。
按本次试验的养殖模式、采取的养殖管理技术,放苗量可增加到每亩5万~6万尾,产量能超500千克。
一、试验结果
试验池8只,每只300平方米,2005年5月30日放养虾苗,苗种规格为0.8~1.2厘米。9月1日开始起捕成虾至9月20日起捕结束。8只试验池全面获得丰收,平均规格9~11.5厘米,其中4#试验池折合平均亩产为 367千克,成活率达到49.5%。
二、技术关键点及作用
1.试验池构造试验池为正方形,池底为锅底形,中间设置排污口,斜坡中段铺宽1米、厚0.15米左右的沙池底除铺沙区域外其余为水泥结构,平均蓄水深度为1.6米。
作用:高效率排污,铺沙区域为日本对虾潜沙栖息场所。
2.增氧设施 采用空压机和水车式增氧机双重增氧。在池底铺设微孔充气管,用空压机充气增氧,水面配备水车式增氧机一台。
作用:保证高密度养殖状态下水中充足的氧气,使水体上下得到充分交流,底层水质得到改善。水车式增氧机除增氧功能外,另一重要作用是集污作用,池水的流动使污物集中到中央,再由排污孔排出池外,达到水体净化的作用。
3.养殖用水预处理 进入试验池的水都要经过预处理。过程是海水过滤、沉淀、高浓度消毒剂杀菌消毒(漂白粉10克/立方米或二氧化氯1~2克/立方米),然后再由水泵提到试验池中。
作用:杜绝携带WSSV病毒的桡足类、枝角类及其它节肢动物进入试验池,消灭海水中有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和WSSV病毒。
4.定期进行WSSV病毒监测 对放养的日本对虾苗进行WSSV病毒检测,确保虾苗不携带WSSV病毒。养殖过程中每10天左右进行一次抽样WSSV病毒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作用:切断WSSV病毒病的垂直传播途径,利于WSSV病毒病的早期预防控制。
5.保持稳定的试验池内小环境 定向培育单胞藻,保持试验池水绿色、淡绿色或浅褐绿色,养殖期间水体中以角毛藻、扁藻为优势单胞藻(方法是:在放苗前一星期左右投放含有这两种藻种的"虾得利"产品和肥水产品)。保持溶氧54毫克/升、pH值在7.8~9.0之间、氨氮<0.5毫克/升、亚硝基氮<0.05毫克/升、硫化氢<0.01毫克/升。
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来控制指标值范围。生物方法:保持以角毛藻、扁藻为优势单胞藻的稳定藻相,定期投放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反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化学方法:投放"水净宝"、"底净宝"等水质、底质改良剂。物理方法:通过合理的排污系统去除养殖环境中的动植物尸体、剩饵、代谢产物等污染物,并进行适量换水。
6.经常投喂维C、免疫多糖、免疫多肽等增强对虾体质的药物,提高对虾抗病力 保证投喂的饵料优质,蛋白质含量达到40%以上。当对虾长到3厘米以上时经常在饵料中添加增强体质和抗病力的药物。
7.定期投喂抗病毒药物 根据对虾WSSV病毒监测结果,确定疗程和抗病毒药物的投喂量。治疗药物采用中西药配合使用。主要有"对虾病毒克星"(含三黄粉为主)、利韦巴林、盐酸吗啉呱等。在对虾长到4厘米以上开始使用,检测结果为阴性的10~15天投喂一次;检测结果为阳性的3~5天为一个疗程。
三、分析与讨论
本次试验平均亩产达到315千克,成活率超过40%,证明日本对虾也可以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本次试验因试验池要进行第二茬日本对虾养殖,对虾提前起捕,规格在9~11.5厘米之间,每千克对虾90尾左右,若能再养半个月左右,估计产量能够增加15%。
按本次试验的养殖模式、采取的养殖管理技术,放苗量可增加到每亩5万~6万尾,产量能超500千克。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对虾烂眼病的防治
- 2.对虾红腿病(亦称红脚病、败血病、红肢病等)的防治
- 3.对虾池塘养殖
- 4.斑节对虾成虾养殖技术
- 5.如何预防对虾流行病
- 6.白对虾的养殖技术
- 7.利用大型水库中间暂养南美白对虾技术
- 8.池塘底充式增氧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 9.南美白对虾黑鳃病和烂鳃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 10.南美白对虾“死底症”(偷死病)的控制措施探讨
- 11.新对虾虾苗幼体培育(繁育)
- 12.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检测技术概述
- 13.大棚一年养三茬南美白对虾模式
- 14.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15.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方法
- 16.斑节对虾精养技术模式(六)
- 17.对虾红腿病防治
- 18.应对寒潮对养殖对虾影响的技术措施
- 19.南美白对虾蜕壳综合症预防措施
- 20.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控制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cctv致富经:低洼地里的意
- 2.邓荣志:杰出大学生养虾养
- 3.小龙虾成为致富宝
- 4.cctv致富经:意外的手段赚
- 5.慈溪庵东养虾女能手滩涂创
- 6.一只小龙虾拍出八万多元
- 7.卢殿荣致富路上红红火火
- 8.徐老汉创业成功 带动乡亲
- 9.老汉卖粪肥一年赚10万
- 10.对虾越冬养殖富了中山虾农
- 11.孙老汉养蚂蚱
- 12.易增从:53岁岁老汉酿酒养
- 13.养鸡老汉巧赚鸡粪钱
- 14.养虾女能手——谭朝英
- 15.“虾兵蟹将”闯出致富路
- 16.土地流转造就出的一个“青
- 17.李倩倩:女大学生养龙虾为
- 18.兴业:千余农民用QQ做生意
- 19.顾阿月:虾兵蟹将闯出致富
- 20.骆耀庭:青虾俏销的财富秘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