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虾病防治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09-06-26 00:39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自从1993年中国对虾发生大面积的暴发病以来,科技人员与养殖业者对该病的防治开展研究与试验,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途径,如封闭式养殖、鱼虾贝藻立体式混养等不同的养殖模式,加强苗种病害监测,开展SPF虾苗的培育,微生物制剂、免疫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引进南美白对
自从1993年中国对虾发生大面积的暴发病以来,科技人员与养殖业者对该病的防治开展研究与试验,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途径,如封闭式养殖、鱼虾贝藻立体式混养等不同的养殖模式,加强苗种病害监测,开展SPF虾苗的培育,微生物制剂、免疫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引进南美白对虾新品种,使我国的对虾产量得以大幅度的提高。但对虾病害问题依然是制约养殖发展的最大障碍。2004年,在浙江省舟山、绍兴、萧山、嘉兴等地都发生了南美白对虾大面积的暴发性病害,造成上亿元的经济损失。我们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践,采用有别传统的病害防治技术,不仅发病率低(仅为10%)、发病时间推迟,而且取得亩产500千克、亩均效益4000元以上、其中部分高产虾塘亩均产量800千克、亩均效益9000元的较好成绩。
一、突破现有养虾模式,肥水养虾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以高效消毒剂结合微生态制剂为主要养殖方向,强调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的含量在0.1毫克/升以下。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各种微生态制剂开始在养虾水体中得以大规模应用(有的原先只在污水处理中应用),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反映效果不明显。到目前为止,水产养殖中微生物的使用仍非常有限,仍难让业者认同。毕竟养虾水体不同于景观水体,需要维持一定的藻相与菌相,片面地强调水体降氮(反硝化脱氮)使养殖户不敢施肥做水,最终水体缺氮导致藻相与菌相的崩溃,引起疾病暴发。虽然现在几乎所有的养殖户都知道早期肥水的重要性(早期肥水的目的是建立微生态平衡,也并非养殖户认为的仅为培育天然饵料),但却一直漠视中期的施肥。南美白对虾随着养殖的进行,水体有机物不断增多,氨氮等逐渐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从更多的实践表明,对虾对肥水有较强的适应性。南美白对虾养殖时间一般都需要80天以上,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不当药物使用,都会使藻类、有益菌发生死亡,此时对藻相、菌相的维护将是必要的。诚然通过添加外源性微生物制剂,分解水中有机物,可以产生氨氮、硝态氮满足藻类营养需求。可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仍然有许多的盲点或不足,首先不是所有的虾池都适用,且不说有些水质根本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其次微生态制剂只有在该水体繁殖才能发挥作用,如不能繁殖,那么就使用的剂量来说效果是不明显的,再说水体本身的溶氧、pH、有机物等条件也限制微生物的作用,如硝化细菌适宜的pH条件为8.0~8.4之间,溶氧2毫克/升以上,有机物也不能太多等等。因此仅依靠虾池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提供藻类营养,必然有其局限性,由于抑制硝化细菌的氧化及反硝化脱氮等原因导致硝酸氮缺乏,影响藻类的正常代谢,出现藻相变化,严重的导致虾池整个微生态平衡破坏,虾病发生就无法避免了。
我们在试验中通过采用早期使用发酵有机肥或混和化肥进行肥水;在养殖中期,根据藻相的变化,使用进口复合肥进行调水,全程以添加新水为主,整个养殖过程未采取其他措施,也未有虾病发生。进口复合肥含氮、磷、钾营养素,其氮肥属硝态氮,不易被底泥吸附,可直接为藻类利用,一般使用两三天后即恢复至原水色,效果较好。众所周知在氮循环中,亚硝酸氮是硝化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氧化为硝酸氮,利用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供其合成所需的有机物。但硝化菌的繁殖速度很慢,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也要24~36小时繁殖一代,而且,在虾池中经常会因反硝化脱氮,造成水体氮源缺乏而导致藻类的死亡,从而破坏水体微生态平衡。当然,如果藻相正常,说明水生态处于良性状态,由微生物的正常分解来提供藻类的养分,而藻类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及人工增氧来维持好氧菌的正常代谢。
藻相的变化,一方面是气候的变化引起,如台风、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因缺乏光照,导致藻类不能正常的生长繁殖,水体溶氧降低,抑制好氧菌的生长,微生态平衡发生变化;另一原因也可能是投饵过多,使水体中的有机废物较多,异养菌的大量分解消耗了水体的氧,导致水质恶化,使藻相发生变化。在2004年8月份的强台风过后,我们对水质发生变化的虾池,及时使用了复合肥,在未采取其他任何消毒措施、附近虾池相继发病的情况下,这些池虾依旧生长良好。
二、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消毒药物
南美白对虾的器官构造及机能简单,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外界的应激易降低南美白对虾的抗病力。虽然南美白对虾的白斑、桃拉综合症高发阶段,水体继发性感染的弧菌等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如果此时使用消毒剂的话,必将加速病虾死亡,原因可能是消毒剂的使用引起水体微藻、微生物菌群再次发生大的变动,而消毒剂本身对病虾产生强烈的应激,从而加剧虾病恶化。
实践证明,对于已经携带病毒的对虾,如果在养殖过程中一直维持一个稳定水质环境,是完全能避免病害的发生或减轻病情的,而恰恰相反,消毒剂诸如二溴海因、季铵盐碘等,无论是定期消毒还是治疗,对病毒性虾病发生既没有预防效果,也根本无法控制病情,而作为一个胁迫因子,不仅破坏虾池水质环境的微生态平衡,还进一步降低对虾的免疫力。因此,在养虾过程中还必须注意观念的改变,也就是改变养虾用药预防病害的发生、用药治疗病害的观念。即使使用了药物,也必须在每次下药后,及时通过施肥等调整微生态平衡,以最大限度恢复原有的水质环境。
三、实施科学投饲
不合理投饲造成水质败坏也是引起病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何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出发来科学养虾非常重要。从经济角度来看,盲目大量放养虾苗、大量投饲本身就没有解决好养殖的效益问题,使单位成本大幅度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剧增。而从生态学角度来看,通过消耗大量的原材料来换取虾产品,饲料系数居高不下,而造成水质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我们试验发现,一个良好的南美白对虾高产池塘,饲料系数均在1.3以下,甚至达到0.9。其中关键是做到:①早期肥水下苗,推迟引食。也就是虾苗放养前通过培育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一周到半个月以后开始用1#料少量引食,培育的虾苗不仅健壮,生长快,而且可节省部分饲料;②中期控制投饲,7~8厘米以后的虾吃食旺盛,稍不注意往往投饲失控,必须保证饲料在1小时内吃完,以饲料台检查与池底检查相结合,并注意检查空胃率情况,饲料台上饲料吃得快,不一定是件好事,可能是虾池底质出问题的一个讯号。整个养殖季节高峰投饲量掌握在一天每万尾虾苗1.5~2千克为上限,对于密度高的池塘,规格在60~70头时可起捕一部分,缓解投饲对虾池的压力;③出现虾顿料情况,一般是水质问题,通过减料、泼洒沸石粉或少量换水即可好转。
一、突破现有养虾模式,肥水养虾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以高效消毒剂结合微生态制剂为主要养殖方向,强调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的含量在0.1毫克/升以下。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各种微生态制剂开始在养虾水体中得以大规模应用(有的原先只在污水处理中应用),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反映效果不明显。到目前为止,水产养殖中微生物的使用仍非常有限,仍难让业者认同。毕竟养虾水体不同于景观水体,需要维持一定的藻相与菌相,片面地强调水体降氮(反硝化脱氮)使养殖户不敢施肥做水,最终水体缺氮导致藻相与菌相的崩溃,引起疾病暴发。虽然现在几乎所有的养殖户都知道早期肥水的重要性(早期肥水的目的是建立微生态平衡,也并非养殖户认为的仅为培育天然饵料),但却一直漠视中期的施肥。南美白对虾随着养殖的进行,水体有机物不断增多,氨氮等逐渐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从更多的实践表明,对虾对肥水有较强的适应性。南美白对虾养殖时间一般都需要80天以上,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不当药物使用,都会使藻类、有益菌发生死亡,此时对藻相、菌相的维护将是必要的。诚然通过添加外源性微生物制剂,分解水中有机物,可以产生氨氮、硝态氮满足藻类营养需求。可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仍然有许多的盲点或不足,首先不是所有的虾池都适用,且不说有些水质根本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其次微生态制剂只有在该水体繁殖才能发挥作用,如不能繁殖,那么就使用的剂量来说效果是不明显的,再说水体本身的溶氧、pH、有机物等条件也限制微生物的作用,如硝化细菌适宜的pH条件为8.0~8.4之间,溶氧2毫克/升以上,有机物也不能太多等等。因此仅依靠虾池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提供藻类营养,必然有其局限性,由于抑制硝化细菌的氧化及反硝化脱氮等原因导致硝酸氮缺乏,影响藻类的正常代谢,出现藻相变化,严重的导致虾池整个微生态平衡破坏,虾病发生就无法避免了。
我们在试验中通过采用早期使用发酵有机肥或混和化肥进行肥水;在养殖中期,根据藻相的变化,使用进口复合肥进行调水,全程以添加新水为主,整个养殖过程未采取其他措施,也未有虾病发生。进口复合肥含氮、磷、钾营养素,其氮肥属硝态氮,不易被底泥吸附,可直接为藻类利用,一般使用两三天后即恢复至原水色,效果较好。众所周知在氮循环中,亚硝酸氮是硝化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氧化为硝酸氮,利用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供其合成所需的有机物。但硝化菌的繁殖速度很慢,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也要24~36小时繁殖一代,而且,在虾池中经常会因反硝化脱氮,造成水体氮源缺乏而导致藻类的死亡,从而破坏水体微生态平衡。当然,如果藻相正常,说明水生态处于良性状态,由微生物的正常分解来提供藻类的养分,而藻类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及人工增氧来维持好氧菌的正常代谢。
藻相的变化,一方面是气候的变化引起,如台风、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因缺乏光照,导致藻类不能正常的生长繁殖,水体溶氧降低,抑制好氧菌的生长,微生态平衡发生变化;另一原因也可能是投饵过多,使水体中的有机废物较多,异养菌的大量分解消耗了水体的氧,导致水质恶化,使藻相发生变化。在2004年8月份的强台风过后,我们对水质发生变化的虾池,及时使用了复合肥,在未采取其他任何消毒措施、附近虾池相继发病的情况下,这些池虾依旧生长良好。
二、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消毒药物
南美白对虾的器官构造及机能简单,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外界的应激易降低南美白对虾的抗病力。虽然南美白对虾的白斑、桃拉综合症高发阶段,水体继发性感染的弧菌等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如果此时使用消毒剂的话,必将加速病虾死亡,原因可能是消毒剂的使用引起水体微藻、微生物菌群再次发生大的变动,而消毒剂本身对病虾产生强烈的应激,从而加剧虾病恶化。
实践证明,对于已经携带病毒的对虾,如果在养殖过程中一直维持一个稳定水质环境,是完全能避免病害的发生或减轻病情的,而恰恰相反,消毒剂诸如二溴海因、季铵盐碘等,无论是定期消毒还是治疗,对病毒性虾病发生既没有预防效果,也根本无法控制病情,而作为一个胁迫因子,不仅破坏虾池水质环境的微生态平衡,还进一步降低对虾的免疫力。因此,在养虾过程中还必须注意观念的改变,也就是改变养虾用药预防病害的发生、用药治疗病害的观念。即使使用了药物,也必须在每次下药后,及时通过施肥等调整微生态平衡,以最大限度恢复原有的水质环境。
三、实施科学投饲
不合理投饲造成水质败坏也是引起病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何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出发来科学养虾非常重要。从经济角度来看,盲目大量放养虾苗、大量投饲本身就没有解决好养殖的效益问题,使单位成本大幅度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剧增。而从生态学角度来看,通过消耗大量的原材料来换取虾产品,饲料系数居高不下,而造成水质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我们试验发现,一个良好的南美白对虾高产池塘,饲料系数均在1.3以下,甚至达到0.9。其中关键是做到:①早期肥水下苗,推迟引食。也就是虾苗放养前通过培育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一周到半个月以后开始用1#料少量引食,培育的虾苗不仅健壮,生长快,而且可节省部分饲料;②中期控制投饲,7~8厘米以后的虾吃食旺盛,稍不注意往往投饲失控,必须保证饲料在1小时内吃完,以饲料台检查与池底检查相结合,并注意检查空胃率情况,饲料台上饲料吃得快,不一定是件好事,可能是虾池底质出问题的一个讯号。整个养殖季节高峰投饲量掌握在一天每万尾虾苗1.5~2千克为上限,对于密度高的池塘,规格在60~70头时可起捕一部分,缓解投饲对虾池的压力;③出现虾顿料情况,一般是水质问题,通过减料、泼洒沸石粉或少量换水即可好转。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当前白对虾病因及对策
- 2.渗水养虾疾病防治注意事项
- 3.虾类白浊病防治方法
- 4.虾类白浊病病因及症状
- 5.虾脊兰花叶病的防治
- 6.虾软壳病防治方法
- 7.白虾灭毒灵
- 8.虾黑鳃病防治方法
- 9.罗氏虾病的综合防治
- 10.虾纤毛虫病防治方法
- 11.虾必康
- 12.虾病防治
- 13.养虾防病“四观察”
- 14.虾硬壳病防治方法
- 15.虾脊兰病毒病(CYVV)的防治
- 16.中山超五成虾塘发病
- 17.养殖螯虾的疾病预防
- 18.淡水虾坏血病的防治
- 19.辨色施治虾类疾病
- 20.台风多发季节虾塘怎样防病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cctv致富经:低洼地里的意
- 2.邓荣志:杰出大学生养虾养
- 3.小龙虾成为致富宝
- 4.cctv致富经:意外的手段赚
- 5.慈溪庵东养虾女能手滩涂创
- 6.一只小龙虾拍出八万多元
- 7.卢殿荣致富路上红红火火
- 8.徐老汉创业成功 带动乡亲
- 9.老汉卖粪肥一年赚10万
- 10.对虾越冬养殖富了中山虾农
- 11.孙老汉养蚂蚱
- 12.易增从:53岁岁老汉酿酒养
- 13.养鸡老汉巧赚鸡粪钱
- 14.养虾女能手——谭朝英
- 15.“虾兵蟹将”闯出致富路
- 16.土地流转造就出的一个“青
- 17.李倩倩:女大学生养龙虾为
- 18.兴业:千余农民用QQ做生意
- 19.顾阿月:虾兵蟹将闯出致富
- 20.骆耀庭:青虾俏销的财富秘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