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
时间:2009-06-26 00:39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我站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在横泾镇新联村东太湖水域开展了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2004年度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网围区的选择 网围区水质清新无污染,常年水位1.2~1.8米,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湖底平坦,底
我站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在横泾镇新联村东太湖水域开展了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2004年度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网围区的选择
网围区水质清新无污染,常年水位1.2~1.8米,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湖底平坦,底质较硬,底部淤泥10厘米左右,pH值7.8~8.3,钙离子浓度12.53毫克/升以上,溶解氧4.5毫克/升以上。网围区水草丛生,底栖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水域环境非常适宜河蟹的生长。
2.网围结构及设置
试验用网围一只,面积90亩。网围结构由聚乙烯网片、纲绳、竹桩、石笼和地笼网构成,单层结构。网围总高度2.7~3.8米,高出水面1.5~2.0米;网目为2.4厘米,缩结系数0.65;网片下纲接石笼,沉入湖底20厘米以上,网片上纲紧紧缚扎于每个竹桩上端;竹桩用直径8厘米左右的毛竹,竖立固定墙网,高出正常水位1.5米以上,间距2~3米;网围上端内侧设一道40~50厘米宽的飞檐网与墙网成45度角左右;网围四周放置地笼网。
3.轮牧式养殖
为了保护东太湖的生态环境,在网围养殖区采用轮牧式养殖方式,即养殖区每年1/2的水面用于网围养蟹,1/2的水面休养,相互交替轮作。网围轮休区进行优质水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的人工栽培、人工移植和自然恢复,同时进行螺蚬等底栖生物的移植,加速资源的恢复和再生,恢复湖泊水体生态环境。
4.清除敌害鱼类
对网围养蟹危害较大的鱼类有黑鱼、鲤鱼、草鱼等,这些鱼类不但与河蟹抢食底栖动物和优质水草,有的还会吞食蟹种和软壳蟹。因此在蟹种放养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除,方法是用几台功率较大的电捕鱼器并排前行,来回几次清除网围内的敌害鱼类。
5.改良水草种类和控制水草生长
网围内水草密度应保持在90%以上,水草不足时应移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河蟹喜食且又不污染水质的水草。另外,根据网围内水草的生长情况,不定期地割掉水草老化的上部,以便使其及时长出嫩草,供河蟹食用。
6.投放足量螺蛳
网围内清除敌害生物后开始投放螺蛳,螺蛳投放的最佳时间是清明前,螺蛳的投放量为250~300千克/亩,让其自然繁殖。当网围内的螺蛳资源不足时,要及时增补,确保网围内保持足够的螺蛳资源。
7.挑选优质蟹种
放养选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优质蟹种,确保蟹种的质量。投放的蟹种规格要大,亩放规格为50~60只/千克的本地自行培育的蟹种300只,每只蟹种都经挑选,剔除性早熟的蟹种。蟹种的放养时间为2~3月份,同一网围内的蟹种要一次放足。
8.蟹种的暂养管理
为提高蟹种的成活率和保护好网围内的水草资源,在网围内围一个小网围,面积为网围的1/5左右,先将蟹种暂养在小网围内。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逐渐加大投喂量,饵料以野杂鱼为主,日投喂量为网围内蟹种总重量的7%~10%。在蟹种第一次蜕壳前拆除小网围。
9.科学投饲
全年投饲量的安排是上半年度投喂总量的25%~30%,下半年投喂总量的70%~75%。日投饲量为网围内蟹体总重量的5%~8%,并根据天气、水温、水质以及河蟹的摄食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每天投喂两次,上午7~8点投全天投量的2/5,傍晚投3/5。投饲品种为野杂鱼类、螺蛳、玉米和水草等。
10.日常管理
蟹种放养后每天坚持早中晚巡荡三次,观察水质情况和河蟹的摄食活动生长情况,检查网围设施,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特别是汛期和台风季节,要加固网围设施,严防逃蟹。
11.适时起捕
河蟹较适宜的捕捞时间宜掌握在9月底至11月中上旬。
二、试验结果
1.收获情况
2004年9月底至11月中旬,共获商品蟹4171.5千克,平均亩产46.35千克,平均规格194.5克/只,回捕率79.3%。其中:雄蟹平均规格210克/只、雌蟹平均规格180克/只。整个养殖期间,共投喂商品饲料10532千克,饵料系数2.83。
2.经济效益
由于网围生态养殖的商品蟹规格大、品质上乘,商品蟹的平均售价高达127元/千克,总收入531390元。支出为网围设施费36000元,蟹种费32400元,饲料费42820元,水草种植费36500元,螺蛳费45000元,水面费72000元,人工费36000元,共计支出300720元。纯收入230670元,每亩纯收入2563元,投入产出比为1∶1.77。
三、小结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具有规格大、品质佳、效益好、回捕率高等优点,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是切实可行的,对传统网围养蟹技术进行了集成优化与创新,可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优质大规格河蟹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幅提高网围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湖泊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2.本试验加强了对水草的合理种植和管理、活螺蛳的合理投放和增殖等措施,促进了网围内生态环境的改善,实施生态养殖,为河蟹健康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整个养殖期间未使用任何药物,生产的河蟹全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因此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可全面提高河蟹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河蟹的市场竞争力。
3.本试验网围养蟹的放养密度为300只/亩,平均起捕规格194.5克/只,平均回捕率79.3%。而周围网围养蟹的放养密度为450只/亩,平均起捕规格166.7克/只,平均回捕率54.6%。网围生态养蟹的密度低而规格、回捕率、单位面积的效益明显优于一般网围养蟹。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网围生态养蟹造就了适宜河蟹生长的生态环境,加之放养的是经选育的大规格优质蟹种,放养密度稀,生活空间大,投饵科学合理,有利于河蟹生长,同时减少了河蟹因密度高、活动空间小而自相残杀的机会,因而回捕率高。
4.采用轮牧式养殖,根据生态学原理,使网围轮休区的生物多样性得以及时恢复和重建,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从而使东太湖网围养殖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总体影响明显降低,养殖污染实现负增长,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一、材料与方法
1.网围区的选择
网围区水质清新无污染,常年水位1.2~1.8米,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湖底平坦,底质较硬,底部淤泥10厘米左右,pH值7.8~8.3,钙离子浓度12.53毫克/升以上,溶解氧4.5毫克/升以上。网围区水草丛生,底栖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水域环境非常适宜河蟹的生长。
2.网围结构及设置
试验用网围一只,面积90亩。网围结构由聚乙烯网片、纲绳、竹桩、石笼和地笼网构成,单层结构。网围总高度2.7~3.8米,高出水面1.5~2.0米;网目为2.4厘米,缩结系数0.65;网片下纲接石笼,沉入湖底20厘米以上,网片上纲紧紧缚扎于每个竹桩上端;竹桩用直径8厘米左右的毛竹,竖立固定墙网,高出正常水位1.5米以上,间距2~3米;网围上端内侧设一道40~50厘米宽的飞檐网与墙网成45度角左右;网围四周放置地笼网。
3.轮牧式养殖
为了保护东太湖的生态环境,在网围养殖区采用轮牧式养殖方式,即养殖区每年1/2的水面用于网围养蟹,1/2的水面休养,相互交替轮作。网围轮休区进行优质水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的人工栽培、人工移植和自然恢复,同时进行螺蚬等底栖生物的移植,加速资源的恢复和再生,恢复湖泊水体生态环境。
4.清除敌害鱼类
对网围养蟹危害较大的鱼类有黑鱼、鲤鱼、草鱼等,这些鱼类不但与河蟹抢食底栖动物和优质水草,有的还会吞食蟹种和软壳蟹。因此在蟹种放养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除,方法是用几台功率较大的电捕鱼器并排前行,来回几次清除网围内的敌害鱼类。
5.改良水草种类和控制水草生长
网围内水草密度应保持在90%以上,水草不足时应移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河蟹喜食且又不污染水质的水草。另外,根据网围内水草的生长情况,不定期地割掉水草老化的上部,以便使其及时长出嫩草,供河蟹食用。
6.投放足量螺蛳
网围内清除敌害生物后开始投放螺蛳,螺蛳投放的最佳时间是清明前,螺蛳的投放量为250~300千克/亩,让其自然繁殖。当网围内的螺蛳资源不足时,要及时增补,确保网围内保持足够的螺蛳资源。
7.挑选优质蟹种
放养选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优质蟹种,确保蟹种的质量。投放的蟹种规格要大,亩放规格为50~60只/千克的本地自行培育的蟹种300只,每只蟹种都经挑选,剔除性早熟的蟹种。蟹种的放养时间为2~3月份,同一网围内的蟹种要一次放足。
8.蟹种的暂养管理
为提高蟹种的成活率和保护好网围内的水草资源,在网围内围一个小网围,面积为网围的1/5左右,先将蟹种暂养在小网围内。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逐渐加大投喂量,饵料以野杂鱼为主,日投喂量为网围内蟹种总重量的7%~10%。在蟹种第一次蜕壳前拆除小网围。
9.科学投饲
全年投饲量的安排是上半年度投喂总量的25%~30%,下半年投喂总量的70%~75%。日投饲量为网围内蟹体总重量的5%~8%,并根据天气、水温、水质以及河蟹的摄食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每天投喂两次,上午7~8点投全天投量的2/5,傍晚投3/5。投饲品种为野杂鱼类、螺蛳、玉米和水草等。
10.日常管理
蟹种放养后每天坚持早中晚巡荡三次,观察水质情况和河蟹的摄食活动生长情况,检查网围设施,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特别是汛期和台风季节,要加固网围设施,严防逃蟹。
11.适时起捕
河蟹较适宜的捕捞时间宜掌握在9月底至11月中上旬。
二、试验结果
1.收获情况
2004年9月底至11月中旬,共获商品蟹4171.5千克,平均亩产46.35千克,平均规格194.5克/只,回捕率79.3%。其中:雄蟹平均规格210克/只、雌蟹平均规格180克/只。整个养殖期间,共投喂商品饲料10532千克,饵料系数2.83。
2.经济效益
由于网围生态养殖的商品蟹规格大、品质上乘,商品蟹的平均售价高达127元/千克,总收入531390元。支出为网围设施费36000元,蟹种费32400元,饲料费42820元,水草种植费36500元,螺蛳费45000元,水面费72000元,人工费36000元,共计支出300720元。纯收入230670元,每亩纯收入2563元,投入产出比为1∶1.77。
三、小结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具有规格大、品质佳、效益好、回捕率高等优点,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是切实可行的,对传统网围养蟹技术进行了集成优化与创新,可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优质大规格河蟹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幅提高网围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湖泊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2.本试验加强了对水草的合理种植和管理、活螺蛳的合理投放和增殖等措施,促进了网围内生态环境的改善,实施生态养殖,为河蟹健康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整个养殖期间未使用任何药物,生产的河蟹全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因此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可全面提高河蟹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河蟹的市场竞争力。
3.本试验网围养蟹的放养密度为300只/亩,平均起捕规格194.5克/只,平均回捕率79.3%。而周围网围养蟹的放养密度为450只/亩,平均起捕规格166.7克/只,平均回捕率54.6%。网围生态养蟹的密度低而规格、回捕率、单位面积的效益明显优于一般网围养蟹。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网围生态养蟹造就了适宜河蟹生长的生态环境,加之放养的是经选育的大规格优质蟹种,放养密度稀,生活空间大,投饵科学合理,有利于河蟹生长,同时减少了河蟹因密度高、活动空间小而自相残杀的机会,因而回捕率高。
4.采用轮牧式养殖,根据生态学原理,使网围轮休区的生物多样性得以及时恢复和重建,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从而使东太湖网围养殖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总体影响明显降低,养殖污染实现负增长,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
- 2.池养河蟹咋捕捞
- 3.河蟹大棚增温囤养育肥技术
- 4.大规格河蟹养殖十项关键性措施
- 5.河蟹的人工养殖仔蟹和蟹的人工培育
- 6.河蟹冬季好去处 塑料大棚度严寒
- 7.城市饮用水源的保护与河蟹的生态养殖
- 8.冬春大水面放养河蟹技术
- 9.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
- 10.河蟹常见病害―河蟹蟹奴病
- 11.河蟹大水面养殖技术
- 12.防"懒蟹"提高河蟹养殖效益
- 13.冬季囤养河蟹的注意啥
- 14.冬季囤养河蟹需注意的事项
- 15.河蟹的生物学特性
- 16.夏秋季节管理河蟹长得快
- 17.河蟹暂养死因及对策
- 18.冬春大水面放养河蟹的技术
- 19.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及对策
- 20.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高尚凡科学种梨致富
- 2.胡恒良 “吊瓜师傅”致富
- 3.马晓飞:一年四季让人吃螃
- 4.湖南中方规模养猪 架起农
- 5.“虾兵蟹将”闯出致富路
- 6.李晓东:“蟹王”致富的成
- 7.兴业:千余农民用QQ做生意
- 8.顾阿月:虾兵蟹将闯出致富
- 9.刘东洲:蟹苗大王谣言背后
- 10.cctv致富经:赵阳卖蟹不看
- 11.cctv致富经:虾蟹混养的财
- 12.恒衍合作社,走遍四海有法
- 13.cctv致富经:养螃蟹上了“
- 14.cctv致富经:黄春的螃蟹拆
- 15.回乡就业的启示--大学生
- 16.cctv致富经:螃蟹出口的玄
- 17.cctv致富经:盲人赚钱有法
- 18."牛粪蘑菇"铺就
- 19.cctv致富经:做了广告还挣
- 20.盲人赚钱有法宝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