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怎样倒池
时间:2009-06-26 00:39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倒池是河蟹育苗中一项常用技术,即将一个池中的幼体移人另一个池中,使得水质和底质得到根本的改善。河蟹育苗由于育苗时间长,开食早,投喂量大,池水极易污染变质。又由于幼体每期变态历时较长,自净能力弱,幼体也容易生
倒池是河蟹育苗中一项常用技术,即将一个池中的幼体移人另一个池中,使得水质和底质得到根本的改善。河蟹育苗由于育苗时间长,开食早,投喂量大,池水极易污染变质。又由于幼体每期变态历时较长,自净能力弱,幼体也容易生病。因此,及时把握倒池机会,合理运用倒池技术,是消除不良影响,提高育苗成活率和蟹苗质量的关键。
1.如何掌握倒池时机
倒池虽然是一项较有效的技术,但倒池过程中幼体会有损失,且倒池的工作量较大,不宜过于频繁。但如果在必须倒池时不进行这项工作,则会造成整池覆没,损失更大。因此,及时判断和掌握倒池时机是关键。归纳起来,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必须倒池。
1.1当蚤状幼体发育至Ⅴ期时: 由于Ⅴ期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的过程中,体形变化大,蜕变时间长,游泳能力几乎丧失,幼体极易下沉。而此时池底污物堆积较多,形成有害底层,通常导致幼体大量死亡。因此,当蚤状幼体基本变态为Ⅴ期的第二天晚上进行倒池工作,此时幼体相对“老”一点,适应性强,趋光性好,倒池成功率大。
1.2当发生聚缩虫病时: 聚缩虫病严重时用孔雀石绿等药物加以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孔雀石绿是一种染料,对细胞的穿透力和杀伤力很强。因此,用药后水体中的徽生物,特别是单细胞生物被大量杀灭,尤其是池底的菌膜常被破坏,大量有害物质放散,而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不稳,极易导致水质恶化。一般在用药的第二天,水就迅速变清,水质难以控制,常规换水往往不能见效,此时易造成幼体大量死亡。因此,在孔雀石绿等染料类药物用药后的第二天。宜迅速倒池。
1.3当出现“泛池”时: 河蟹育苗中,由于操作失误或水质突然变坏时,常会发生“泛池”现象。因此,每隔二个小时:要对各个池口检查一遍,如发现大量白色或黑色粘结物泛起或水质突然恶化时,即可判为“泛池”。此时一方面要立即使用0.2―0.5ppm的高锰酸钾(或其它氧化剂、增氧剂)缓解一下,一方面立即着手倒池。
1.4当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时: 在河蟹育苗中,有时会发生不明原因的死亡,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取样检查经常发现死苗个体,可以在诊断出原因前立刻进行倒池来实施“急救”,以免在确诊过程中造成大量死亡。在生产实践中,此项措施往往具有良好效果。
1.5当出现缺氧状态时: 虽然河蟹育苗是在不断充气的状态下进行的,但仍会经常发生缺氧情况,在育苗的中后期,溶氧往往会在4毫克/升以下,这往往不被人们注意。从表征上看,池水水质变得混浊暗淡,缺少亮质和生机;取样观察,幼体缺乏活力。此时,通常换水难以彻底改观,宜尽快倒池。
1.6 当密度过大时: 河蟹育苗幼体密度过大时,变态时间会延长,变态率减低或不同步,导致单位水体出苗量下降,甚至整池绝收。因此,当河蟹幼体发育至蚤 Ⅲ时密度仍在40万尾/米3以上,至蚤Ⅴ时密度达25万尾/米3以上,应结合倒池进行分池,控制蚤Ⅳ密度在20万尾/米3左右,蚤Ⅴ密度l0―15万尾/米3为宜。
2.如何倒池
倒池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灯诱法、溢水法和放水法.在育苗布池阶段就应该考虑以后的倒池尽可能在相邻两池间进行。育苗池最好一室两排,利用预热水池作周转池,每五池左右设一周转池,或从中间向两边作两分法倒池,或作循环周转式倒池,并利用几个高密度池在蚤 Ⅴ阶段将所有池子布满。这样运作有助于减小工作量,提高倒池效率和出苗量。
2.1灯诱法
一般在相邻两池间来用。倒池正常安排在Ⅲ.Ⅳ.Ⅴ蚤状幼体变态后的第二天进行.将准备移入的池子洗刷干净并消毒,加入过滤后的新水,保持平均水位30―40厘米,水位最低处不少于10厘米。调试盐度与准备移出的池子相同,盐度差控制在2‰以内。调好盐度后开始加温,两池温度应尽可能接近,相差不宜超过l℃。在移出池上接一只1000―2000瓦的碘钨灯,灯头距水面30厘米左右。减小充气量,照亮5分钟后,即用虹吸管齐始吸苗(注意虹吸管一头不能触及移出池的池底,以免泛底造成损失;另一头要平放在移人池的池底,以免水流直冲池底造成幼体损伤)。当灯光下没有成群蟹苗后,可停气两分钟,以便蟹苗聚集后再行充气。停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蟹苗会集中下沉,造成损失。如此往复,直至两池水面基本相平。用此法一般可移出95%以上的蟹苗,余下部分可通过放水收集。
2.2溢水法
一般在相隔两池间使用。将移人池清洗消毒后,加入移出池的原水30―40厘米,加新水至l米深左右,调节盐度和水温。将溢水网箱放入移出池边的下水道中(溢水网箱由外箱、网架和网箱组成。外箱为方形,高度30厘米,开口面0.2平方米左右,长宽尺寸以能够放人下水道,便于在下水道中操作为准。内置一方形网架,架高40厘米,以能放入外箱为准。架上套一网箱,网箱必须紧绷在网架上,否则会造成死亡,网目大小根据幼体大小选用,一般用80目或60目筛绢,以灯诱法虹吸幼体至网箱中(检查溢出水中是否漏苗),然后带水移入新池。
2.3放水法
一般在相隔两室倒池时使用。将移人池清洗消毒,加水80厘米左右,调节盐度和水温。将移出池水位降至60厘米左右,打开排水阀,让苗从集苗道排出,在集苗池用集苗网箱收集,然后带水移入新池。在实际生产中,三法同时使用往往效果更好。在大眼幼体变态二天以后,如遇到紧急情况,也可用抄网直接捞取幼体至新池中,以实现倒池的目的。
3.倒池后的管理
倒池后应立即投喂饵料,第一次投饵量可达正常投饵量的1.5―2倍(以实际池水水体计),同时施用2ppm的土霉素(或其它抗菌药物)于水体中,以避免移池过程中幼体形成的伤口受到感染,第二天早晨加注水至正常水位即可转入正常管理。
1.如何掌握倒池时机
倒池虽然是一项较有效的技术,但倒池过程中幼体会有损失,且倒池的工作量较大,不宜过于频繁。但如果在必须倒池时不进行这项工作,则会造成整池覆没,损失更大。因此,及时判断和掌握倒池时机是关键。归纳起来,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必须倒池。
1.1当蚤状幼体发育至Ⅴ期时: 由于Ⅴ期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的过程中,体形变化大,蜕变时间长,游泳能力几乎丧失,幼体极易下沉。而此时池底污物堆积较多,形成有害底层,通常导致幼体大量死亡。因此,当蚤状幼体基本变态为Ⅴ期的第二天晚上进行倒池工作,此时幼体相对“老”一点,适应性强,趋光性好,倒池成功率大。
1.2当发生聚缩虫病时: 聚缩虫病严重时用孔雀石绿等药物加以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孔雀石绿是一种染料,对细胞的穿透力和杀伤力很强。因此,用药后水体中的徽生物,特别是单细胞生物被大量杀灭,尤其是池底的菌膜常被破坏,大量有害物质放散,而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不稳,极易导致水质恶化。一般在用药的第二天,水就迅速变清,水质难以控制,常规换水往往不能见效,此时易造成幼体大量死亡。因此,在孔雀石绿等染料类药物用药后的第二天。宜迅速倒池。
1.3当出现“泛池”时: 河蟹育苗中,由于操作失误或水质突然变坏时,常会发生“泛池”现象。因此,每隔二个小时:要对各个池口检查一遍,如发现大量白色或黑色粘结物泛起或水质突然恶化时,即可判为“泛池”。此时一方面要立即使用0.2―0.5ppm的高锰酸钾(或其它氧化剂、增氧剂)缓解一下,一方面立即着手倒池。
1.4当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时: 在河蟹育苗中,有时会发生不明原因的死亡,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取样检查经常发现死苗个体,可以在诊断出原因前立刻进行倒池来实施“急救”,以免在确诊过程中造成大量死亡。在生产实践中,此项措施往往具有良好效果。
1.5当出现缺氧状态时: 虽然河蟹育苗是在不断充气的状态下进行的,但仍会经常发生缺氧情况,在育苗的中后期,溶氧往往会在4毫克/升以下,这往往不被人们注意。从表征上看,池水水质变得混浊暗淡,缺少亮质和生机;取样观察,幼体缺乏活力。此时,通常换水难以彻底改观,宜尽快倒池。
1.6 当密度过大时: 河蟹育苗幼体密度过大时,变态时间会延长,变态率减低或不同步,导致单位水体出苗量下降,甚至整池绝收。因此,当河蟹幼体发育至蚤 Ⅲ时密度仍在40万尾/米3以上,至蚤Ⅴ时密度达25万尾/米3以上,应结合倒池进行分池,控制蚤Ⅳ密度在20万尾/米3左右,蚤Ⅴ密度l0―15万尾/米3为宜。
2.如何倒池
倒池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灯诱法、溢水法和放水法.在育苗布池阶段就应该考虑以后的倒池尽可能在相邻两池间进行。育苗池最好一室两排,利用预热水池作周转池,每五池左右设一周转池,或从中间向两边作两分法倒池,或作循环周转式倒池,并利用几个高密度池在蚤 Ⅴ阶段将所有池子布满。这样运作有助于减小工作量,提高倒池效率和出苗量。
2.1灯诱法
一般在相邻两池间来用。倒池正常安排在Ⅲ.Ⅳ.Ⅴ蚤状幼体变态后的第二天进行.将准备移入的池子洗刷干净并消毒,加入过滤后的新水,保持平均水位30―40厘米,水位最低处不少于10厘米。调试盐度与准备移出的池子相同,盐度差控制在2‰以内。调好盐度后开始加温,两池温度应尽可能接近,相差不宜超过l℃。在移出池上接一只1000―2000瓦的碘钨灯,灯头距水面30厘米左右。减小充气量,照亮5分钟后,即用虹吸管齐始吸苗(注意虹吸管一头不能触及移出池的池底,以免泛底造成损失;另一头要平放在移人池的池底,以免水流直冲池底造成幼体损伤)。当灯光下没有成群蟹苗后,可停气两分钟,以便蟹苗聚集后再行充气。停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蟹苗会集中下沉,造成损失。如此往复,直至两池水面基本相平。用此法一般可移出95%以上的蟹苗,余下部分可通过放水收集。
2.2溢水法
一般在相隔两池间使用。将移人池清洗消毒后,加入移出池的原水30―40厘米,加新水至l米深左右,调节盐度和水温。将溢水网箱放入移出池边的下水道中(溢水网箱由外箱、网架和网箱组成。外箱为方形,高度30厘米,开口面0.2平方米左右,长宽尺寸以能够放人下水道,便于在下水道中操作为准。内置一方形网架,架高40厘米,以能放入外箱为准。架上套一网箱,网箱必须紧绷在网架上,否则会造成死亡,网目大小根据幼体大小选用,一般用80目或60目筛绢,以灯诱法虹吸幼体至网箱中(检查溢出水中是否漏苗),然后带水移入新池。
2.3放水法
一般在相隔两室倒池时使用。将移人池清洗消毒,加水80厘米左右,调节盐度和水温。将移出池水位降至60厘米左右,打开排水阀,让苗从集苗道排出,在集苗池用集苗网箱收集,然后带水移入新池。在实际生产中,三法同时使用往往效果更好。在大眼幼体变态二天以后,如遇到紧急情况,也可用抄网直接捞取幼体至新池中,以实现倒池的目的。
3.倒池后的管理
倒池后应立即投喂饵料,第一次投饵量可达正常投饵量的1.5―2倍(以实际池水水体计),同时施用2ppm的土霉素(或其它抗菌药物)于水体中,以避免移池过程中幼体形成的伤口受到感染,第二天早晨加注水至正常水位即可转入正常管理。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河蟹的人工养殖仔蟹和蟹的人工培育
- 2.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及对策
- 3.冬季囤养河蟹需注意的事项
- 4.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
- 5.河蟹大棚增温囤养育肥技术
- 6.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
- 7.大规格河蟹养殖十项关键性措施
- 8.冬春大水面放养河蟹的技术
- 9.池养河蟹咋捕捞
- 10.河蟹暂养死因及对策
- 11.夏秋季节管理河蟹长得快
- 12.冬季囤养河蟹的注意啥
- 13.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
- 14.河蟹的生物学特性
- 15.河蟹常见病害―河蟹蟹奴病
- 16.防"懒蟹"提高河蟹养殖效益
- 17.河蟹大水面养殖技术
- 18.城市饮用水源的保护与河蟹的生态养殖
- 19.冬春大水面放养河蟹技术
- 20.河蟹冬季好去处 塑料大棚度严寒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高尚凡科学种梨致富
- 2.胡恒良 “吊瓜师傅”致富
- 3.马晓飞:一年四季让人吃螃
- 4.湖南中方规模养猪 架起农
- 5.“虾兵蟹将”闯出致富路
- 6.李晓东:“蟹王”致富的成
- 7.兴业:千余农民用QQ做生意
- 8.顾阿月:虾兵蟹将闯出致富
- 9.刘东洲:蟹苗大王谣言背后
- 10.cctv致富经:赵阳卖蟹不看
- 11.cctv致富经:虾蟹混养的财
- 12.恒衍合作社,走遍四海有法
- 13.cctv致富经:养螃蟹上了“
- 14.cctv致富经:黄春的螃蟹拆
- 15.回乡就业的启示--大学生
- 16.cctv致富经:螃蟹出口的玄
- 17.cctv致富经:盲人赚钱有法
- 18."牛粪蘑菇"铺就
- 19.cctv致富经:做了广告还挣
- 20.盲人赚钱有法宝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